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唐逸的《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一书的评论,提出了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四个关键问题:(1)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和谐以及张力,(2)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神学前提,(3)上帝名称“I am who am”是“我存在”或,和“我是”,(4)基督教的希腊化和其后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有调和范畴。调和与统一、同一是同一系列等级的概念,它们反映的都是矛盾同一性的性状。恩格斯认为:对立调和是辩证法的核心。调和除了个性、具体性、相对性之外,还有共性、抽象性、绝对性。哲学上存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调和论和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两大分野,形而上学的调和论又有绝对调和论和绝对不调和论两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批判过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他们始终坚持了唯物的辩证的调和论。要正确理解列宁关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论断,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蒲鲁东调和矛盾(虚构矛盾、取消矛盾)的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导师们对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的批判理解为、表述为对“矛盾调和论”的批判是不妥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调和论是“左”的理论基础。辩证的调和论、对立的调和论、矛盾的调和论都是正确的命题,矛盾调和在现实中有着普遍的存在,在调和中坚持斗争是广泛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对茅盾文学批评的研究,有肯定和贬抑两种态度。其实,茅盾文学批评不仅在论说方式上独树一帜(如:历史-社会批评、作家作品论批评方式),而且在批评心态上的平和敏锐上也独具魅力(如:面对当下的关注与敏感时,表现出难得的亲和批评姿态;在面对西方潮流冲击时,体现出应有的审慎态度)。同时,茅盾文学批评还在四个方面丰富着当下文学批评:强烈的责任意识、宏观微观结合的眼光、客观辩证的思维、讲真话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科学大系辩证综合发展的语境下,翻译学也呈现出辩证综合化的势头,各种译论纷纷涌现,形成了差异互补、多元综合的态势,为翻译理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然而,受朴素整体论和机械原子论影响,西方译论与传统译论,语言学、交际学、社会学译论与文艺学、美学、文化学译论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隔阂和不必要的纷争,当代译论迫切需要系统扬弃和升华。贾正传的专著《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1月版),顺应时代的需要,对当代译论的系统优化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辟了当代译论系统优化之路,并结出了当代译论系统优化之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分析胡风文艺思想的几个重要侧面:(1)创作过程论:主观与客观相生相克;(2)文学特征论,跨过逻辑公式的平面;(3)批评论:社会评价和美学的评价;(4)时弊论: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由此提炼其文艺观的基本特色,即由艺术的感悟体验升华到美学,哲学的理论高度,始终燃烧着诗人的激情和理论家的睿智。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何“必须借助基督教的经验”?齐泽克与“激进正统论”神学之争,似可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早在1997年,米尔班克就在其著作的注释中提到过齐泽克,乃至2009年他们的相关论说被合编为《基督的异类:悖论还是辩证》。在齐泽克看来,基督教神学推至极处,可能恰恰是一种无神论。作为一套最具原型意味的叙事结构,齐泽克认为“历史的进程”、“市场规律”等等均可以从基督教得到解说。  相似文献   

8.
中唐的天人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的天人关系论赵俊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辩证地阐明了天人关系,批判了天人感应说的荒谬,弥补了天人不相预说的漏洞,充分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并以这种观念观察历史,力求扫除神学迷雾,也得出一些较为进步的认识,为自古以来的天人关系之争作了一个较为圆满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和律论”之辩答──对蔡、牛二君之相关“文本”李曙明蔡仲德君与牛龙菲君十多年来,对“和律论”(“音心对映论”)提出诸多话难、质疑。现就“比音而乐(le)”,“乐者乐(le)也”两个命题试辩答如下:“比音而乐(le)”之辩答《乐记、乐本》云:凡音之起,...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伦理学各期基本特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伦理学史一般被分为远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各有其基本特征,它们可以从中心领域、主流精神、学术格局和争论焦点等方面予以考察。希腊罗马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其中心领域是德性论和人生观:其主流精神有人本主义、节制主义、幸福主义等:其学术格局是紧密流派众多,各家争鸣热烈:其争论焦点主要在于人生方式论中的节制主义与享乐主义之间、道德标准论中的快乐主义与德性主义之间。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其中心领域是神学德性论和神学人生观;其主流精神有神本主义、禁欲主义、神秘主义等;其学术格局总体上是一派独占垄断地位;其争论焦点主要在于道德能力论中的上帝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间、道德活动论中的信仰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近代西方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其中心领域是道德哲学;其主流精神有人道主义、个体主义、快乐主义、理性主义、主体主义等;其学术格局是松散流派渐多,诸家有所争鸣;其争论焦点主要在于人性论中性恶论与性善论之间、道德标准论中的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之间。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其中心领域是道德语言学、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和人生观;其主流精神有新人道主义、新个体主义、新功利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等;其学术格局是各类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激烈;其争论焦点主要在于伦理学学科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群己关系论中的个体主义与群体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和评析了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含混哲学”──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调和与折衷的方法,指出他将物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平行起来,貌似处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上,实则已倒向主观唯心主义;他的知觉论错误地认为世界与主体是互相投射、互相印证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只有为主体所知觉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远离主体的客观事物则毫无内容。他的辩证法虽然有科学的因素,但由于过分强调动态性,容易陷入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走向辩证认识的反面。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80年代以来对修辞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几个理论问题有了深入的阐释。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析:(一)论"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二)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三)论"汉民族文化传统与汉语修辞";(四)篇章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研究秩序·效率·人权:论邓小平理论的法价值意蕴(范慧)2001.1.5论邓小平的“富民”现代化发展战略(邓智旺)2001.1.9浅析邓小平著作中的逻辑特色(刘广志)2001.2.5论领导干部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邵群群李红霞)2001.2.10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探析(黄世虎)2001.3.5邓小平社会主义动力学说的理论创新(管新华)2001.3.9创新思维的典范———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刍议(李书华)2001.4.5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哲学思想的坚持发展(陈季宁)2001.4.9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中庸”思想,不仅是一种道德范畴,也是一种方法论原则。中庸之道的管理学意蕴集中表现在两个基本理念之中:一是中庸辩证论,即中庸思想包含一定的辩证因素;二是中庸适度论。其“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权变时中”等思想,为现代绿色和谐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改进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逻辑实证论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流派。逻辑实证论者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最深,而罗素也是逻辑实证论的重要前驱者之一。因此,对逻辑实证论作系统的分析批判,也就必须分析批判这两个人的哲学。本文只拟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关于“逻辑分析”的学说作一初步的述评,来说明他们的“逻辑分析”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是“论证”他们主观唯心主义的工具,而且本身就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再论悖论的本质马佩1992年在笔者与李振江共同撰写的《论悖论的本质》一文(载《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中,曾就悖论的本质、逻辑矛盾、辩证矛盾等问题提出了我们的看法。但限于篇幅,有许多问题未能讲清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一...  相似文献   

17.
布尔特曼与海德格尔的错综关系使人们认为生存神学是生存哲学的附庸。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但不是把某门哲学理论搬用到神学领域。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看到生存哲学与生存神学的关系是存在论—生存论对存在—生存状态的奠基关系。然而,隐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是为生存哲学和生存神学共同认可的人观。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因为后者在形式指引的意义上清理出对神学所要探查的信仰经验同样有效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教育行动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观点即(1)从经验中学习,(2)实践者是研究者,(3)教育研究不能简单搬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等作了阐述,并根据作者自身的有关实验研究,探讨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下述基本原理:(1)实效性原理,(2)辩证分析批判与反思原理;(3)人员合作与理论互补原理;(4)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循环转化原理,(5)复数结构原理.最后对R.D.D.A.教育变革模式与行动研究教育变革模式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仁由己·民无信不立商聚德“为仁由己”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以下5;《论语;只注篇名。)有的论者把这句话作为孔子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论据,这种评价恐怕未必恰当。“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是说,实行仁(或做到仁)主要在于自己,...  相似文献   

20.
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理想龙莉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他一生著述很多,《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书中涉及政治学、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心理学、优生学、妇女运动、教育学以及艺术沦等项目,但其宗旨乃是讨论如何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