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辨认公司的最终控制股东及其所拥有的实际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利,来分析这类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分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相分离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就投资项目选择、企业规模决策、控制权转让决策三方面,从理论上分析在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情况下,控股股东如何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修订是日本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立法者试图通过修改法律条文,强化由于股权结构变化而被弱化的公司经营者控制权,实现维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独立性的目标。种类股制度的调整使公司经营者自主分配投票权成为可能,股份回购制度的修改为公司经营者提供灵活调整股权结构的手段。这有利于降低"资本多数决"原则下形成的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控制权的相关性,对日本公司治理制度的演化产生了方向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辨认公司的最终控制股东及其所拥有的实际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利 ,来分析这类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分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相分离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 ,就投资项目选择、企业规模决策、控制权转让决策三方面 ,从理论上分析在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情况下 ,控股股东如何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在规制色彩浓厚的制度环境下,日本出现了第一次股权结构变化,高度分散的个人持股让位于相对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实业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放松规制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又带来了以相互持股解体和纯市场投资者崛起为标志的第二次股权结构变化。由此可以认为,政府规制会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产生有力的利益导向和强制约束的作用,是探究股权结构模式选择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5,(5):57-63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股权结构与装备制造企业R&D投入的关系问题,着重说明了股权结构对研发支出强度的影响,进而对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支出强度存在"倒U型"关系;(2)股权制衡、经营者剩余索取权均与研发支出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3)国有股比例对研发支出强度有积极影响,但含国有股的样本公司R&D投入比较低,说明含国有股的上市公司更加缺乏激励性。依据分析得出结论:股权结构调整对加大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支出强度,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12):72-7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全球一体化经济格局的形成,我国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正悄然变化。如何加快我国现代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转变,适应不断发展的企业实践和资本市场多样化投资需求,使我国企业的股权集中适度地向分散化的方向发展,发挥企业治理机制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的双重股权结构的制度价值对我国的启示,探讨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改革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以期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增强资本市场的制度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德国公司治理模式采取双层委员会结构,所有权集中程度比较高,银行在治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日本公司采取非股东主权控制结构,董事会的层级划分是按等级而非按功能。二者特殊而又相联系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促进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研究表明,负债具有杠杆作用和监督职能.在我国,虽然负债能够发挥杠杆作用,但是上市公司还是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投资者机构化后,机构投资者通过行使投票权、提交股东提案等有效途径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是否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提高公司的负债水平?在长达6年的数据中,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的上市公司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上市公司的不一致,机构投资者持股上市公司并没有表现出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另一方面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使上市公司的行为回归到正常的融资优序.有利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彬 《日本学刊》2008,(3):65-77
本文分析了日本公司股权结构的源流,预测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时期股权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认为公司间相互持股是产生日本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根源.泡沫经济崩溃后,以往居主体地位的稳定股东逐渐演变为纯投资股东;纯投资股东比过去更加重视股东投资利益的有效返还,采取积极行动,加强了对经营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剩余主权"论是美国和日本在1971年签订《琉球与大东群岛协定》的理论基础,美国据此将"琉球与大东群岛"区域交由日本"管理",日本称之为"冲绳归还"。"剩余主权"论从杜勒斯最早提出到《琉球与大东群岛协定》中的演变,其内容不统一,理论也不完整,还存在与联合国托管制度不兼容等诸多法律障碍。鉴于"剩余主权"论本身的非法性与无效性,它不能成为日本拥有琉球主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丽 《日本研究》2003,(1):9-13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企业 (经营者 )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利益相关者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 (经营者 )行使的压力 ,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公司治理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考察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考察公司的股东结构以及债权人结构。现在 ,最具代表性的金融体系一般分为“银行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大类别1 。在关系型公司治理结构的日本和德国 ,主银行在公司的融资和治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控制地位 ,融资渠道较倾向于“银行导向型”融资。英美公司股权结构具有高度分散性 ,股票在证…  相似文献   

12.
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处理好作为委托人股东的代表董事会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各司其职、保持平衡的企业治理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是目前我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能健康发展的根源所在,我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出现诸如轻率决策、财务不透明以及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甚至内幕交易等严重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由此导致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乃至监事会被大股东控制.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减少国有股.这就涉及到国有股减持问题,应该尽快修改<公司法>,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型公司治理结构的再评价 --以双向式控制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 《日本研究》2001,23(2):6-12
现代股份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公司治理结构又是现代股份公司的核心问题。所谓公司治理结构 ,是指在股东、债权人、从业人员 ,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的权利与责任的配置机制。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股东所面临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就是如何监督经营者进而使利润最大化。与英美股东主权不同的是 ,由于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 ,主银行制 ,终身雇佣等特征 ,造成了日本公司的经营者兼有所有者 ,所有者兼有债权人 ,个人股东对公司的权限甚至小于普通职员的特性。这种非股东控制与经营者主权构成了日本传统的公司…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祥松 《求是学刊》2002,29(4):57-60
文章所述上市公司制度性缺陷主要是指公司治理的缺陷 ,它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从内部治理来看 ,主要是 :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几乎控制了从企业股票发行到上市直至公司运作的全过程 ;股权结构的畸形和单一 ;内部人控制 ;上市公司目标的扭曲 ;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的矛盾和冲突等。从外部治理来看 ,主要是 :市场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或治理力度不够 ;有关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和市场中介机构的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5.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给出了多种定义,但正如La Porta (2000)等学者所明确指出的:公司治理就是外部投资者防止其权利被内部人剥夺的一套机制[1].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逐渐集中,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委托人和企业管理层之问的利益冲突(第一类代理问题)向控股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第二类代理问题)转移.本文试图对此方面的文献进行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历史时期,民进党的南海政策曾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总体而言,民进党的南海政策包括不放弃对太平岛的"主权"、寻求加入多边解决框架、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南海航行自由以及坚决不与中国大陆合作等,集中表现为消极性、欺骗性、斗争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民进党所奉行的南海政策是"台独"意识的必然产物,是岛内政党政治斗争的结果,更是屈从于美国亚太战略的表现。蔡英文上台后,其南海政策不仅将使台湾维护南海"主权"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下降,对两岸执政当局重建政治互信也会带来新的外部挑战,甚至会减弱美国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孙丽 《日本研究》2001,(4):12-16
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与激励问题 ,是贯穿公司治理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受各国法律、文化、经济制度等影响 ,各国企业的经营者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尽相同。普遍认为 ,与欧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相比 ,日本企业的经营者是在不同的目标函数的激励下 ,展开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美国企业经营者以物质利益激励为主 ,监督主要依靠市场 ;日本企业经营者以职位激励为主 ,监督主要依靠自律。从以下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 ,日本企业的经营者至少与欧美企业一样 ,具有追求企业利润的激励动机。股票长期收益率对经营者的收入及其…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有法人化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日本是股权法人化高度发达的国家 ,但是 ,日本这种高度发达的法人股权是以法人相互持股为其存在形态 ,由此形成了与其他发达国家性质不同的企业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 ,并在公司运行目标、资本结构和公司组织体制等方面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股东主权主义的公司体制。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企业独特的法人相互所有的股权结构功能的剖析 ,揭示日本公司主导的产权制度的新特征 ,并为进一步说明现代日本独特的经济制度提供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一、法人相互持股与股权性质的变化股权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效控制理论成为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重要国际法依据之一。我国南海部分岛礁被邻国占领虽是事实,但这些国家无法依据有效控制理论取得其非法占领岛礁的领土主权。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历史的、无可争辩的主权,且从未放弃或停止行使对南海诸岛的有效管辖。争端国家的占领行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针对争议岛屿的所谓"主权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我国应当在强化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利的同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加强对南海诸岛的有效控制,明确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风险及其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及其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权力"膨胀,使国家利益、职工利益等受到严重侵害,这就必须研究国有企业经营者风险及其控制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经营者风险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其次分析说明了经营者风险产生的原因,再次从会计、财务的角度,探讨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