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真实地再现了西域奇丽的风光,再现了征戍者的生活、心声,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在对岑参边塞诗作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排斥过于偏激的态度,对其予以实事求是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佐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2):56-58
岑参是盛唐很有特色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意境雄奇,风格独特,有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充满了边塞英雄的豪侠气概与爱国精神;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推动了各民族间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曹芬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102-105,144
高适、岑参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向来被并称为“高岑”。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边塞战争,表达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以及描写边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但在写作手法和风格特色方面两人侧重点又各有不同:高诗叙事、写实、议论,思想深刻,现实主义气息浓厚;岑诗写景、描写、抒情,富有艺术个性,浪漫主义色彩突出。本文主要从思想情调、写作手法、风格特色三个方面比较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论岑参边塞诗中的矛盾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文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3):90-92
岑参是唐代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边塞诗人。在他的边塞诗中,突出地反映了他出塞与思乡、建功与归隐的矛盾心态。这不仅与他的家庭背景、个人气质等有直接关系,而且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解读岑参的矛盾心态,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诗人及其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142-144
岑参是盛唐诗坛上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杰出诗人。真正使他载誉青史的,是其中那些雄奇瑰丽的边塞诗歌。这些诗歌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雄浑、壮阔、迷人的诗歌意境,为繁荣的盛唐诗坛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王群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0-23
文人赴边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岑参的赴边经历也为他写作大量优秀的边塞诗提供了可能.岑参边塞诗的纪实性、格调的雄浑远远超过其他诗人,对边塞奇异风光和对军中宴饮场面的详尽描写也是其他赴边诗人诗集中所未有过的.这应归因于诗人的早期经历和他的身世、性格特点、写作倾向. 相似文献
7.
马得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08-110
岑参边塞诗不但呈现了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反映了诗人追求仕宦的心理历程。岑参的仕宦之路由隐居、献书到两度出塞,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初次出塞由于盲目性,其诗歌主要体现了诗人的离愁与苦闷,而其雄奇壮丽的边塞诗风则形成于岑参再度出塞时期,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8.
艾翔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3)
周涛与岑参的边塞诗都具有雄浑气势与力量崇拜,但前者凸显粗犷,而后者显示浑厚.二者都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前者的内核是主人翁的赤子之情,而后者却是忠君报国.二者都重视对民族生活的观照,但前者对边疆民族是真诚的认同与平等的欣赏,而后者则是凌越审视.二者都具有内在的骏马精神与外在的动态美感,但前者较后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马得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岑参边塞诗不但呈现了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反映了诗人追求仕宦的心理历程。岑参的仕宦之路由隐居、献书到两度出塞,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初次出塞由于盲目性,其诗歌主要体现了诗人的离愁与苦闷,而其雄奇壮丽的边塞诗风则形成于岑参再度出塞时期,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10.
张岗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凉州籍诗人李益,其边塞诗在中唐独具特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考察李益的边塞诗会发现,他的诗歌极富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声律上极为讲究,诗句跌宕起伏、抑扬流转,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和音乐美感;善于在其边塞诗中运用大量的少数民族乐器(曲),以曲调悲凉的边地音乐为触媒,表现作者特殊的生活感受;善于将富有边塞特征的各种声音、音响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幽怨凄凉的氛围;以音乐感受深入揭示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在音响的美感中生动地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刘雅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69-71
长于写感觉印象和好奇个性的岑参,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风物人情与军旅的悲壮与豪迈,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大气盘旋,奇情逸发,表现了他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汪红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130-133
大密度地出现富有特色的边塞风物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之一,岑参把自己对边塞风物真切的生命体验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这些边塞风物蕴涵了岑参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是形成岑参边塞诗奇巧悲壮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海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3)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社会的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盛唐,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文人仕子的关注,开阔了视野,写下了昂扬壮美的边塞诗章。并且那种自信的、自豪的、开放的、开拓的、创造的、创业的“盛唐精神”,必然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许多诗人,并且直接体现到他们的诗作当中。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简单说就是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及其命运的关怀,这是对生命个体的存在状态及其走向的关注。以边塞诗著称的中唐诗人李益在其边塞诗中融注着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这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对士兵血洒沙场、尸抛边地的同情中表达出对生的留恋;在一片片望乡深情中表达出对生命个体的理解与尊重;在对少数民族的同情中更反映出诗人的悲悯之心。 相似文献
15.
岑参边塞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岑参(约715—770),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书记,后又随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到过安西、武威等地,两次出,往来于北庭(今新疆哈密)与轮台(今新疆米泉)间,在边塞先后度过了五、六个年头。边塞的战事,边塞的自然风光,进入到了他这一期间的诗作中。这部分被后人称作边塞诗的,约60首,它们在收集于《岑嘉州诗集》的360首中尽管仅占六分之一,却是岑诗的最为珍贵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论述王维的边塞诗出现较早,真实反映了盛唐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自信心。在他之后,岑参等人进一步创作出大量诗篇,形成边塞诗派。王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7.
蔡阿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91-94
岑参对被署为虢州长史十分失望,品第虽升,他却认为是“黜官”、“谪宦”。这与时代风尚、家族身世和诗人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他“常忽忽不乐”,感到“青云未有期”,陷入了沦落失路之悲中。他艳羡故友和同僚的升迁荣达,对廷阙充满了犬马之恋,希望及早身登青云;同时,为解脱仕途的失意和矛盾,世外之想成为他的心理需求和想象;而虢州幽雅清美的山水景色,给予诗人一份栖息心灵的感性的愉悦和理性的感悟与超越;但诗人以豪迈俊逸的人生意气追求功名富贵的理想,并未因此消减,反而因安史乱起,而具有更为现实和理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张瑞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93-96
李白在盛唐边塞诗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共有 5 0首边塞诗。歌颂正义的战争 ,抒发立功边塞的时代豪情 ,打破古今时空 ,生发深隽的哲理思考。气势非凡 ,想像奇特 ,比喻新颖 ,色彩绚丽 ,时空组接艺术丰富 ,善用代言体 ,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论萧纲的边塞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大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萧纲在诗史上素以“宫体”见称 ,但观其创作实际可以发现 ,“宫体”一词并不能涵盖萧纲诗的全部。以萧纲的边塞诗为研究对象 ,对其创作特征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与归纳 ,证实该类诗歌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 ,亦或风格情调诸方面 ,与其宫体诗相比 ,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象。可见萧纲诗也存在着一定的多样化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