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大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梁山义军头号首领宋江是个软弱无能、向当权者低三下四的窝囊废。作者这样描写宋江,不仅使读者难以接受,同时也违背了宋江这个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按书中对宋江出身的交待,此人本是一个刀笔小吏,自幼专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既然是这样一种出身,那么,按照常理来推论,他应当处世圆滑,头脑精明,特别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必然会有清醒的认识。可是,《水浒传》的作者在描写宋江时,却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在宋江身上,  相似文献   

2.
王珏等著的《水浒传中的悬案》、《水浒大观》两书中断言“宋江史无其人”,而我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一点可在《折可存墓志铭》、《王师心墓志铭》及其他相当多的历史文献中得到充分证实。本文亦不赞成《水浒传》人物“朝真野假”之论;并考证了历史上方腊、宋江被擒、被杀的具体时间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关于梁山好汉的描写,有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其故事情节的描写和展开也特别精彩。但是,《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也有败笔,特别是梁山泊二号人物卢俊义的上山,就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第一,卢俊义的上山非常勉强,根本没有故事发展的内在逻辑性,纯粹是事出偶然。只是因为宋江与一个和尚闲聊时,偶然想起河北大名府有个卢员外,便想把卢俊义拉上山,指望此人去攻打曾头市替晁盖报仇。在这样毫无缘由的情形下,卢俊义便在小说中匆忙登场。第二,卢俊义的第二把交椅坐得也十分勉强。卢俊义在小说中,原本是个与梁山毫无关系的局外人,是宋江硬把此人拉上山,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主要使用了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三个绰号。结合小说分析这些绰号的含义,可以看出宋江形象始终蕴含着浓厚的忠君思想,忠君报国始终是宋江追求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比较《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水浒传》中宋江的结局,可从中看出孙悟空也和宋江一样是个被招安者,只不过一个显露一个隐蔽罢了。孙悟空的招安是潜在的,而且是时隐时现的,在招安的态度、方式、结果、影响等方面都与宋江的招安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仍属异途同归。  相似文献   

6.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艺术形象之一。对这个形象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整部《水浒传》的理解和评价。深入考察宋江形象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正确理解《水浒传》的一把钥匙。古今的“水浒”论者们都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并花了大量气力剖析、品评宋江其人,提出了许多毁誉不一的意见。本文不想在此评判宋江,而是试图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当时的文化材料之上,尽可能明晰地勾勒《水浒传》以前宋江故事产生和演变流传的大致过程,并考察其对于《水浒传》中宋江形象塑造的意义,以期为正确把握宋江形象的美学意蕴提供一个较为现实的基础。在《水浒传》产生之前,从南宋以来直至元末明初,宋江故事大致沿着两条线索在社会上流传。这两条线索,一是以南宋以来的史志文集笔记为代表的官方和史家的历史记载;一是以《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代的水浒杂剧为代表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宋江故事就是在这两条线索的相互交织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中,宋江的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这个人物不仅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也有着极为明显的人格缺陷。作者对于宋江的人格魅力,着墨颇浓、耗神最多,有些事例被夸大到了不合逻辑的程度。最典型的事例有两个:一是宋江被燕顺、王英当作“行货”捉上山去,要开膛剖肚、取出心肝醒酒时,宋江无意间感叹了一句:“可惜宋江死在这里!”就因为这一句话,燕顺和王英不仅放了宋江一条命,而且诚心以山寨之主相让。  相似文献   

8.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描写了宋徽宗统治末期的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梁山泊农民起义。随着电视剧《水浒传》的热播,宋江与梁山泊英雄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而随着最近吴越品水浒、tegic点水的对台戏的pk,更是使他们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及梁山泊起义,真的那样“惊天地,泣鬼神”么?  相似文献   

9.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水浒传》是出错最多的一本书,并且其错误往往是非常明显的和惊人的。例如: 宋江智取无为军一节,“无为军”是在今之安徽无为县境内,而《水浒传》居然将“无为军”的地点错误地写成在江西的九江,两者相差千里之远。另外,自相矛盾的描写也时常出现。书中写宋江自幼习武,到孔太公庄上教孔明、孔亮枪棒,但在浔阳江上的小船中,张横一个人,却可以左右宋江与两个押送公人的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水浒传》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水浒传》中佛教徒的分类剖析;二是佛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在《水浒传》艺术构思中的影响;三是对《水浒传》的偈语作出论析。通过上述分析,说明了佛教文化对小说内容和艺术上的多种影响,这对深入理解小说的思想性的复杂性和艺术性的多样性也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宋江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英雄。虽然人们对《水浒传》的主题有多种解说,但主流观念仍把宋江看作小说的核心人物。在《水浒传》的诸种续书中,俞万春的《荡寇志》因对水浒英雄持否定态度,故对宋江这一领袖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考察发现,作者有意将宋江形象进行丑化,使其由英雄变为强盗,由豪侠变为土匪,由好汉变为恶贼,由福星变为灾星。这种重塑反映出时代的文化及作者独具匠心的小说创作。因此,探讨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创作观念的作家笔下的异样书写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问世以来,人们对宋江的形象争议最多,分歧也最大。有人认为宋江是仗义疏财的好汉、义薄云天的英雄,也有人认为宋江是善于用钱财笼络人心的小人,还有人认为宋江是虚情假意的伪君子。其实,就笔者看来,这些相互矛盾甚或截然相反的看法,都各有道理,都符合《水浒传》对宋江形象的描写,只不过这些看法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宋江作了不同的评价。一切纷争皆源于宋江的矛盾性格和分裂型人格。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尤其令人称道。《水浒传》给读者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宋江、林冲、武松个个呼之欲出,这组人物群像是理想化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本文通过分析这几个人物来探讨《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性,以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更深入地学习《水浒传》。  相似文献   

14.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水浒传》据以为书,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但在历史上宋江等是否接受了朝廷招安?是否参加了打方腊?结果怎样?《水浒传》是否宣扬投降主义?对这些问题,看法却有分歧。分歧由来已久:明末清初的怪杰金圣叹,就认为《水浒传》七十回以后是罗贯中续的“恶扎”,因而删去,另加了卢俊义梦见梁山全伙被长人嵇康擒杀作结。清道光时的俞万春也在《荡寇志》的开头说:“想当年宋江,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主流是墨家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与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相符合,《水浒传》英雄的“替天行道”主张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相符合,而宋江性格的多重性表现出墨子社会思想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水浒》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一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宏伟杰作,但同世界上不少伟大著作一样,它本身以及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却存在不少矛盾和疑问.本文讨论的两个问题,就是研究界向有争议而尚未解决的.水浒故事的来源和发展一、关于宋江的历史记载宋江起义,约始于北宋政和年间.李埴《十朝纲要》卷一八载:“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抚山东盗宋江.”可见朝廷早有招降宋江的行动.据《十朝纲要》、《宋史·徽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传》研究中,争论最多的是对宋江形象的评价问题。“四人帮”利用评论《水浒传》,大搞篡党夺权的阴谋,更制造了许多混乱。本文想围绕对宋江形象的评价,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向专家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7,(11):23-26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不如一寻常的地煞星,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  相似文献   

19.
对宋江形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的评价,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说明了宋江性格的复杂性。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它,我认为应开辟一些新的视角,从多方面、多层次去透视,并综合地进行研究,才能求得问题的深入。本文准备从文化的角度,对宋江形象作一些探讨。 一 对宋江形象的评价,在文学批评史上,很早就分为两大派,明朝的李卓吾和明清之际的  相似文献   

20.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历史上的宋江和小说中的形象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