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1、1906年,上海<汇报>先后刊载了<支那教案论提要书后>、<驳严又陵先生教案论>和<天演论驳义>三篇文章,对严复的相关著译作了详细的回应.首篇,对严译<支那教案论>所持观点的评价是"优劣相参";次篇,对严复<续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一文进行了通篇驳斥,但它却是一篇意气之作;未篇,主要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加以批判.这三篇均是为维护天主教的自身利益而作.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的一天,上海虹桥机场,一架从美国飞来的飞机降落了。机枪打开,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颤微微地走了出来。他只身一人,双手抱著一个精致的骨灰盒。他便是李默庵老人,他抱著的是天人顾林的骨灰。他是要回上海来安葬夫人的。此刻,在机场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上海统战部的领导、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领导及李默庵的亲属,早已在机场等候他了。他们热情地欢迎这位有著很高威望的著名爱国将领的到来。7月28日,顾林的骨灰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隆重地安葬在上海的华侨公墓。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徐向前元帅、顾问聂荣臻元帅,以及黄埔军…  相似文献   

3.
“洋教”是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统称。洋教传入贵州,始于明末清初。184o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取得了传教特权,贵州的洋教势力亦因此而迅速膨胀,其传播范围逐步扩展,对贵州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影响。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人贵州,十九世纪后期,基督新教又相继传入。洋教传入贵州的渠道主要有二:其一,是黔籍或外省籍人士在外地奉教后返乡或入黔的影响,这是洋教传入贵州最早的来源。早在明末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京与官绅士人阶层交往,不少人信$f天主教,其中就有贵州举人。思南信奉天主教的…  相似文献   

4.
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入时间大致在清末同光年间,先有商人带入,后有传教士传教,义和团运动前发展缓慢,以天主教为主。义和团运动之后至宣统年间是这一地区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天主教的数量和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基督新教开始传入。民国前期这一地区的天主教稳定发展而基督新教却走向衰落。其原因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基督教自身的渊源以及陕北民间信仰的价值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清末天主教和耶稣教在华斗争初探赵树好天主教和耶稣教是基督教的两大宗派。①早在明世宗嘉靖31年(1552年),天主教就已传入中国.耶稣教入华的时间较晚,直至清仁宗嘉庆12年(1870年),第一个耶稣教士马扎逊才来到中国.清朝末期,来华天主教和耶稣教之间...  相似文献   

6.
2000年深秋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举办的“基督宗教与二十一世纪”研讨会上,一位戴着褐色宽边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讲台,他关於中国基督教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所作的深刻、客观的分析报告博得了来自国内外21所大学、宗教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海外访问学者、国内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学者的赞誉。这位年轻人就是河北信德报主任兼总编辑、河北天主教神学院讲师、中国国内寥寥无几的牧灵神学硕士之一张士江。蒙召矢志追随基督张士江出生在河北威县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父母亲那种乐善好施和经常…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我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在该校的亚洲图书馆,我发现一本署名“朱光潜著”的《给青年二十四封信》(以下简称《信》),是上海长风书店1946年印行的增订版,小32开,竖排本。正文前有“序言”。这本书半个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8.
身材高大、面容和善、衣著朴实的香港申新联合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陆达权,说话时操著浓浓的上海口音,问起他的身世,原来是老上海人。与陆先生握手时,触摸到厚厚的老茧,不禁疑心这是一双地地道道打工者的手……1958年,陆达权怀揣两圆钱,离开妻子儿子,只身到了香港,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那时的香港并不繁荣。隆达权在一家生产商标的工厂做工,每月挣100多圆钱。一次偶然的机会陆达权与人合伙买下了一家小小毛衣加工厂,他把辛辛苦苦积蓄的5000圆钱作为投资人股。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陆达权做生意的信条是:做工作要勤奋,还要有机遇…  相似文献   

9.
“巴桑”,藏语里是星星的意思。美丽神奇的雪域高原上群星闪耀,巴桑就是其中明亮的一颗。岁月的凄风苦雨没有磨砺去她的光芒,世事的沧海桑田没有淡化她的信念。她用自己的光照耀著那一方神奇的土地,用自己的爱温暖著那一片圣洁的草原。 她,就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藏族人民心中慈祥的妈妈——巴桑。 苦难是一本写满辛酸的日记簿。巴桑的记忆里浸透了太多的苦涩,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身为农奴的孩子也就决定了终身为奴的宿命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有的辛酸。”而在那个不幸的年代,不幸的家庭也似乎演绎著相似的…  相似文献   

10.
那是1949年初夏的一个夜晚。月色溶溶,星光闪闪。山泼黛,水挪蓝,翠相挽。泰国的首府曼谷在一片朦胧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一幢并不很大也并不豪华的小楼房里,有一对中年夫妻坐在沙发上相对无言。先生名叫美厚,是位著名的华侨领袖,担任着暹罗华侨各界建国救乡联合会会长。太太名叫金素娟,是位著名华侨和实业家之女,有著泰国国籍的大家闺秀。他们早就结合在一起了,而且已经有了6个儿女和一个幸福的家庭。此刻虽然庭户无声,万籁俱寂,但是先生和太太的心里都并不是那么平静的。先生心里想著——这个秘密已经到了必须向她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当一座拥有6000年历史,4000年文明史,2000年的战争史和40年的建设史的城市如一本厚重的巨大史诗般摆在你面前时,你的嗓子是雄壮激昂地还是浑厚舒缓地去赞美她去评说她。在这个古称大彭氏国的土地上,我们恐怕难以准确地把歌谱唱准。做为一个见代的歌者,谱一首新韵之曲是帝王之乡多年的愿望,古谱难逾、古的难调,当挥动巨笔铺开新纸尽情泼洒时,那词曲的方阵自天籁111走来,在古彭大地上演铎著、释放著、诠注著……这是1叨5年最台一天的中午,一个清冶的星期天。在他简朴而宽敞的办公室里,我们和这位在驯0万徐州人心目中口碑不错的一市…  相似文献   

12.
1998 年11 月22日黄昏,鬓边已有了星星白发的高均芳站在杭州湾畔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围海造田大堤上,看著吹泥船从杭州湾里把一条条乌龙似的泥流喷吐到围好大堤的堤湾里。堤上,堤里,堤外,全是忙碌的人群,紧张的身影;尽管己是初冬,这一片刚刚圈出的海湾里,却洋溢著春的气息,火的气息,沸腾的气息。此刻,高均芳心里正像这沸腾的工地,也燃著一团熊熊烈火!他知道自己就要离开华谊集团公司,去担任上海医药集团的总裁,而这一片刚刚从大海里夺来的土地,虽然现在还是泥泞,但不久,却会成为为上海、为中国、为中华民族生产“金…  相似文献   

13.
罗勒拿是巴黎外方传教会(MEP)的传教士,他从1847年便致力于探寻到西藏传教的途径,于1854年从滇西北潜入察瓦龙,创建崩卡传教点,成为清代第一个进藏开辟天主教社区的西方人。1858年和1865年,西藏噶厦政府两次用武力扫除察瓦龙的教会势力,传教士逃往云南,这成为天主教在藏边怒江、澜沧江流域建立诸多新传教社区的起点。因此,无论在西藏或云南的天主教史上,罗勒拿都是一个先驱式的人物。目前所见有关罗勒拿和藏地天主教的研究,多未能系统利用清朝教务教案档中的记载,以致相关的论述或失之简陋,或谬误甚多。有鉴于此,主要依据清档中涉及罗勒拿的史料,在参考有关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将该传教士在滇藏边界传教活动的史迹加以梳理,并借此厘清19世纪中叶天主教向西藏传播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天主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刚恒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1922年,他作为罗马教廷的宗座代表来到中国,标志着法国对中国教会保教权的终止,揭开了20世纪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的序幕。刚恒毅在华期间,提倡利玛窦“文化适应”的传教方式,促进了天主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和沟通。特别是作为一个扬名意大利的艺术家和雕塑家,主张用本土民族的哲学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天主教的信仰,把中国的艺术引入到天主教会,无疑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颇具意义。推举中国神职人员担任主教职务刚恒毅原名C…  相似文献   

15.
朱慧君李雨及著朝华出版社2004年1月版这是一本讲述三个离婚家庭的孩子在初三这一年发生的故事。这是一部由成人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小说。朱慧君是一位资深编辑,李雨及则是一位刚刚走过初三的高中女孩。  相似文献   

16.
自南北朝起,黄河岸边就流传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然而,千百年来,黄河也成为两岸往来的天堑。过去,唯宁夏河段的黄河上无一座桥梁…·咦有贺兰屏障,西有寅河阻隔的石嘴山市车』马难行。看著塞上风沙自由来去的石嘴山人揭叟著交流,渴望著繁荣,梦想看便捷、畅达、甚至美观的交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成了石嘴山必须面对的问题:“经济振兴”就要‘咬通先行”石嘴山是有资源的优势——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既不沿海又不沿边,资源优势要转化为*济优势是一亘困扰著石嘴山人的现实问题——这离不开…  相似文献   

17.
纳妾问题是晚明在华天主教发展中的一个巨大障碍,是当时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焦点之一。耶稣会传教士在对中国传统蓄妾习俗的批判中,多立足于天主教教规和西方家庭伦理,从制度失当和社会危害等外在层面进行论证。而中国士人教徒在接受天主教的过程中,则多立足于儒家道德规范,把遵持一夫一妻制视为守贞的修练方法,将之吸收内化为宋明工夫论的一项道德实践;他们以“内圣外王”为出发点,以改造晚明道德失范的奢靡风尚为目的,希望能挽救大明王朝的社会危机。本文尝试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入手,分析晚明天主教本土化的特殊历程,探讨中西文化间对话及相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技 1931年2月1日,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是个不富裕的农家,所以男孩的童年很艰苦。一家六口人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唯一的财产是农庄分的那头奶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文静的戴著金丝眼镜的年轻人让他的司机在过天安门东侧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时,把车开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他摇下车窗,很专注地看著那粗红色数码的跳动。已是深夜,广场上仍有大学生在不知疲倦地守候著香港回归倒计时30天的到来。年轻人觉得有些巧合:因为邓小平先生的南巡讲话他就是在宁波乡下行驶著的车子里听到,当时的景色他还清晰记得,窗外金黄的油菜花一望无边。在视野上深得就像眼前的夜色。“时间过得真快。”年轻人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一个决定,明年的目标——一香港。他叫昱国迪。1996年的一天,昊国迪又到了上海。上海他来过…  相似文献   

20.
国际家庭年中话家庭赵克斌1994年是国际家庭年,它号召人们重视家庭的作用,改善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体现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场所。那么,我国城市家庭的现状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将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