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性质和功能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政策梳理和比较分析,指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具有可复垦性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得以实施的前提,同时也决定了城乡土地的增减具有不可逆性。由于错误地利用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基本性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既没有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又没有确保经济的长远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作为国家粮食市场的"调节器"进行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破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双重矛盾的有效方式,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容易受到侵害,需要通过提高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费用、征地补偿费用以及征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累进税等方式建立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缓解用地矛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的基础上,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布局优化两个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简要评价。指出现有研究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指导理论;同时现有研究多将城乡建设用地分开研究,对城乡建设用地内在机理剖析不足。提出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应将城乡建设用地视为整体,并注重方法研究和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注重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中利益关系调整,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制度政策的研究,为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提供一个清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引发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对耕地的大量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合理的集约和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用地的研究,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即将全面推动,政府应当如何治理这一市场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对城郊和边远集体建设用地在“传统的土地征收”“增减挂钩政策下的间接入市”和“假定完全自由的直接入市”三种模式下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变化的研究发现:完全自由的土地市场实现不了改革初衷,增减挂钩政策也尚存改进空间。应以土地用途来明晰“间接入市”和 “直接入市”两种模式的界限,将直接入市的土地限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增减挂钩政策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并纳入独立工矿用地。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一部分.文中介绍了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研究,并借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在总结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特点、影响及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研究模型体系.针对建设用地变化的不同方面构建了不同的动态模型并阐述了模型成果的应用,预测建设用地需求的两种不同方法因果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  相似文献   

7.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作为国家推出的一项重要的土地管理措施,在项目开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应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文中对地处丘陵地区的重庆市北碚区静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项目区的可行性进行多方面研究,以充分认识挂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防止二次拆迁,侵占耕地和侵害农民权益,为丘陵地区"挂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土地与资金方面的困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不足导致产业扶贫项目难以落地;易地扶贫搬迁存在资金压力,以及迁出区土地与迁入区土地问题;劳务输出受宏观经济影响期望值下降,就近城镇化存在搬迁资金压力和产业用地不足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以有效解决精准扶贫面临的土地与资金困境,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增减挂钩对精准扶贫具有"双重效应",可能导致脱贫倒退、贫富分化;另一方面,增减挂钩由于受现行政策制约对精准扶贫的支持作用未得到充分释放。以更好更有力支持精准扶贫为导向,增减挂钩政策创新的着力方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增强政策包容性,二是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农户脱贫致富保障机制,四是打好政策"组合拳"。  相似文献   

9.
实施城市建设用地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扩张,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效率。建设用地的储备管理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用地储备量的确定又是建设用地储备管理的核心。对影响土地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土地储备机构的不同目标建立了最佳土地储备规模的模型,最后对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党的政策创新提出了矿山企业可直接获取农村集体土地,对于如何获取和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继续从制度安排上进行探索。矿业用地生态性、变动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矿业用地方式的多元化选择:首选股份合作、次选租赁、慎选入股与出让、普选地役权与相邻权。这些方式均属集体土地权利让渡,承包经营者是让渡的基本主体;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与使用权,让渡的是物权性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权同价。提出农村矿业用地应通过土地利用的市场准入制施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矿业开发规划衔接以确定矿业用地指标,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方式换取建设用地面积。  相似文献   

11.
在已经设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国家为他人设定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否需要征得普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同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采用不同模式会影响未来的土地立法方向。我国物权法应当赋予普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同意权。在此基础上,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普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关系、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以及同意权人的范围、同意权的行使等问题,理论上都需要予以明确解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安徽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约束也愈来愈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加快城镇化进程,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挑战。结合社会经济实际,采用双因素数理模型对“十二五”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依据上级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定分析建设用地供给量,结果显示:安徽省建设用地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因此,要积极寻求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的路径和方法,为国土资源供需平衡政策工具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对城市化地区和农业地区建设用地利用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经验数据仿真模拟发现: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和耕地保护的考核比重差异化须足够大才能减少不同资源禀赋地区间的非合作用地行为;“大棒”政策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基于“大棒”政策基础上的“胡萝卜”政策则效果更为明显.地方政府利用双边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进行经济增长的竞次竞争行为和征地补偿价格非市场化不利于地方政府间土地集约利用上的合作.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需着眼于:短期内将用地指标配置与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指标、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实际挂钩;在此基础上建立惩罚机制上的土地集约利用激励机制并实现结余土地指标充分市场化流转.推动征地补偿价格市场化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针对不同地区实施足够大的差异化政绩考核体系.长期看,当以土地用途的分区管制代替指标管控并辅之以转移支付、户籍改革、税收补贴等举措,在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同时促进耕地保护和区域的差异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指标收储机制是指标市场化的重要配套机制,是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建设用地指标收储机制的主体可以被设计为土地储备机构,收储范围需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限内不能"落地"的建设用地指标及在市场挂牌超过规定时限内没有完成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范围内,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包含指标的收购与供应两个阶段,而指标的供应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另外,收储机制体现了公权力的行使,需受到严格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产生与存在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集体所有制是国家经济政治制度选择的结果,土地管理法制体系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中土地需求与问题产生的速度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分税制改革促成的地方“土地财政”催生了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实践层面的试点、理论层面的探讨、体制层面的改革都还不足以支撑起土地管理法律大幅度的改革,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对策现状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依据需求与供给曲线从理论上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土地市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以南京市为例,从用地配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公平四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降低了土地市场均衡价格,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增加,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大量非农建设用地都在自发流转,在城郊(城乡结合部)尤为普遍,由此,集体土地市场客观上已经形成。由于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机制尚未建立完善,致使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受到严重影响,耕地保护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集体以及农民个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构建城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土地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旨在适度扩大需求,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推进结构性改革。建设用地指标行政配置是市场机制的制度基础,忽视各地对指标的客观需求,土地资源粗放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是对行政配置制度创新,其本质是引入私权机制,通过私权自治和合同自由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权利分配,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为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从私法角度探究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探讨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制度优势,实现建设用地指标行政配置与市场配置衔接与协调,为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着眼近年来我国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扩张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指出城镇人口的增加、经济发展的需求、征地制度的实施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由此提出严格控制利用土地谋利益,避免建设用地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20.
公益性建设用地与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界分及其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性建设用地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用地目的上存在突出的差异,在取得的方式上也应当有所不同。由于实践中公共利益被泛化,我国在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取得上,对集体土地都以征收的方式进行。这种集体土地公益征收泛化不仅损害被征地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造成政府权威受损、土地利用率下降、环境问题严重等诸多危害。因此,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作法,及时制定专门的集体土地公益征收实体法和集体土地征收程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