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社会科学》2022,(12):12-19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坚持和平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以及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始终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始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前进方向。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主要包括,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渊源;新中国的成立为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改革开放夯实了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物质基础。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意义主要包括,开辟了新的现代化道路,为民族复兴指引方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展现了大党大国的责任担当,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和超越性是其成功的关键,更是中国特色之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破除霸权思维束缚,将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作为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扬弃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真正摆脱资本逻辑控制,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将经济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为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选择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拒绝干涉主义,坚持各国平等原则,在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各国平等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遵循,唤醒了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国际实践,中国发展阶段的转换揭示这一实践必须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包容性发展是机会均等的发展、多文明共存的发展、和平共赢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其核心是公平与正义,而全球发展公正性是其精神实质.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来审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正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屡屡被错误解读,频繁遭遇不公平待遇,环境与气候问题使中国面临生态伦理考验,而中国自身的实践也有待进一步反思.因此,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应坚持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学会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利用不同层次的国际舞台为发展中国家谋取公平发展的机遇,在未来的区域贸易安排中力求实现利益均衡和强化规制.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国际文明六个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和谐、富裕、公正、民主、自由为基本价值,致力于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文明和平共济、国家与国家和睦共赢,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国人民更好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延续着和谐世界的战略思维.毛泽东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路主要是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邓小平主要思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张要树立新安全观,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承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构建各种制度和文明兼容并蓄、各国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学的竞争与利己主义、社会学的利他主义、人类学的互惠与合作概念等的基础上,"共赢"假设既承认竞争与合作,又注重互惠互利,在追求己身利益时兼顾他人利益,以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各国早已处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家间形成了对立与同化、并存与联结的多元结构性关系,并且体现在世界格局转变、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全球文明进步三个方面.国家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所坚持的利己型发展模式,最终带来的只是国家对立与世界冲突;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所提倡的共赢型发展模式,最终目的 是建立一个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要将"共赢"理念落实到行动,需要全世界各国以共商共识为前提,实现世界规模的共担、共享、共建,这正是构建全球与中国"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和交往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辐射型现代化阶段,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大国.中国要实现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互结合的根本纽带,是积累、提升和向外辐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理念.  相似文献   

9.
宋林飞 《江海学刊》2023,(5):5-17+255
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从使命初心与国情实际出发,选择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模式,坚持自力更生、平等互惠,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民族复兴以振兴中华、人民幸福、社会主义、万众一心、小康社会为主动实践;和平发展以基本人权、合作共赢、和平崛起、世界贡献、新兴周期为推进方式;自立自强以抗压韧性、扬长补短、赶超引领、四化同步、现代强国为竞争策略;共同富裕以富民为先、市场繁荣、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中层扩容为主攻方向;智慧治理以自我革命、文明协调、人机互动、风险管理、全球治理为新型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现代化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一面旗帜.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扬弃传统中国“天下”体系和西方“绝对主义”国家强权外交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和平主义外交理念;从空间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狭隘性和“民族—国家”的扩张性,集中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和平,致力于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本质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治理的一种新型文明观.这种文明观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建设和谐有序的世界秩序提供全局性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之时,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而邓小平时代观就是中国和平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础,并为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指明了基本思路,可以说邓小平时代观开创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南南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内外部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南南合作的升级提供了价值取向和政策支持.新型南南合作主张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推动发展中国家形成共同的发展空间.新型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整合公共空间、提供公共产品,提升南方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新型南南合作需要建设共享模式的经济发展结构、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有序的成长机制以及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统一战线作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方式,在中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均起着关键作用。理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战略向度对探寻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百年大变局下国际力量的分化、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深化、地区和全球治理的问题转向等共同推动中国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演进与创新。中国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秉承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展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秉承合作共赢理念、加强战略协调观念、注重团结分化策略等内涵,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中国积极构建以反霸主义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上,中国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发展统一战线,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非传统安全上,中国积极构建以"团结合作、携手行动"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统一战线,实现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策略选择上,团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积极力量,分化和孤立不利于世界稳定的消极力量,争取广泛存在的中间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新的变革与重构。顺应时代潮流,汲取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树立平等互利正确义利观等重要思想,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安全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这是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智慧与方案,展现了中国负责任世界大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根本判断,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变化,基于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同一性,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底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性。这条道路将超越传统大国的崛起模式,超越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框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从而成为新兴大国整体崛起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谐世界的内涵和特征表现在:政治上要建立一个民主和法制的世界;经济上强调世界各国应该共赢和共存;文化上应该是多种文化或文明的相互包容;生态上寻求各国人民共同治理.构建和谐世界,必须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和拓展共同利益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伟大战略抉择.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追问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会加速解构西方传统霸权崛起理论在国际社会的习惯性影响,开辟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发展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成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必须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打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威 《理论界》2006,(2):203-204
“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创新。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性探求,是全球化之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同时也是完善“和平崛起”观念建构和认同机制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