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胡惠林 《社会科学》2008,26(6):166-177
"和谐世界"是我国继"三个世界理论"之后提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战略意义的关于世界秩序的战略理论,是在"文明冲突"之后提出的完全不同于"文明冲突"理论的文化战略理论和战略构想.和谐世界是关于世界秩序结构和秩序状态的伟大构想,包含着对整个世界文化秩序重构的文明思考.以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战略构想为指导,在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进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站在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高度,为新的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提供战略力量与合成形态,应当成为进一步深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价值哲学的兴起,表明了哲学家们对普遍价值的向往与寻求.如今,抽象的、绝对的普遍价值已经遭到质疑,历史地生成的普遍价值是实现着差异性包容和协调的价值观念与规则.这种具体而普遍的价值观念和规则既是社会生活秩序的要求,又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在维度.在当代,我们固然应当重视价值观的民族文化特性,但这并不妨碍反而有助于我们用差异互补的眼光和公共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并推展对于人类普遍有效的价值.当代全球性秩序建立的需要,呼唤并确立着某种价值在当今世界的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理”是宋代理学的一个核心范畴。“穷理”、“循理”、“推理”是理学展开其理论的三个步骤。概括地说,三者以天地人之间内在的整体性和谐为始终;分别地说,穷理是为了体认天地人之间的全体秩序,循理是为了通过认同全体秩序而确立天成的秩序体系,推理是为了调适人(个体或群体)在俗世生活中与全体秩序的关系。理学讲“格物致知穷理”,有人由此认为这个穷理与我们今天讲的探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相当。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理学中,“穷天理”是与“去人欲”连接起来讲的,穷无理的目的是去人欲。所以应当说,穷无理是内在的修养心性…  相似文献   

4.
李向利 《江汉论坛》2022,(11):58-64
《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虚构了波斯贵族郁斯贝克与亲友的书信往来。小说暗中贯穿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思想,散布在郁斯贝克等人对东西方社会风俗和政治制度的观察和思考中。本文通过解读郁斯贝克与雷迪之间的若干通信,尤其是二人关于世界古今人口问题的通信,试图揭示孟德斯鸠如何一步步否弃传统,构建自己全新的商业共和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列宁在1917年4月所写的《四月提纲》中提出来的口号。他当时写道: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大家都知道,列宁的《四月提纲》是以他的革命转变论为理论根据的。他提出这个口号的意思是说:革命不应当停顿,而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去。而过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就是首先使全部政权转入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当时提出这一口号,是预计到革命按和平发展路线,建立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然后由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张博颖  陈菊 《齐鲁学刊》2005,(4):134-139
经济科技全球化为普遍伦理准备了一系列基础性条件,也为普遍伦理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根据和必要支持。目前世界各国的公民道德建设都是在全球化这一共同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一时代背景使各国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时都应对普遍伦理予以考虑和吸收,也使各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从而使国家间的公民道德交流成为可能。地球村落的形成必然会引起国家伦理边界的变化,但是应当看到,在世界上仍然存在不同民族和国家、不同阶级和不同利益的情况下,在强调普世伦理价值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作具体的分析。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以促成新型现代化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宋育仁写作《公法驳正》批判欧洲国际法体系,运用《春秋》义理构建普遍主义新天下秩序。晚清“春秋国际法”范式可按思想文本和历史实践予以区划,宋育仁是罕见地对国际法原理及其理想世界方案提出批判的思想家,他反对伦理与政治的“脱嵌”,提倡家国天下一体的礼法秩序,并主张不同于“世界主权”构想的以民本—治理权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宋育仁春秋公法学所体现的“古典的现代性”方案至今仍有其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尊严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的构想、理论和学说的总称.马克思从尊严的“否定”方面,即“尊严缺失”出发来阐释尊严,揭示了尊严普遍缺失的社会根源,强调在“挣得尊严”这一意义上为绝大多数人的尊严实现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这是一种以现实个人的尊严为目的的现实主义尊严观,它既克服了尊严本身的抽象性和理想性,又为人们追求并获得尊严指明了实践对象和未来方向,鼓舞人们以消除尊严普遍缺失为直接目标.在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给予我们实践智慧与方法论原则,在克服、消除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的尊严缺失的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奠定谋求“尊严生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政治改革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变革中国政治的理论支柱之一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他依据孟德斯鸠学说构建的新“政体”,是从改革清朝的官制作突破口的.地认为改变政体,也就是“变官制”与“正定官制”为同义语.他说:“凡百政事,皆待官而始行.”因此,变官制为变法之本,是变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苟官制不改,以数千年积弊之衙门,只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社会构想”,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逻辑必然.这一构想的提出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逻辑前提,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深入探索为逻辑支点,以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为逻辑基础,以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逻辑结论,完整而严密地阐释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
袁鸣  于静 《南方论刊》2022,(9):103-105
西方“普世价值”观宣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设计和理念普遍适用且不可超越,企图强行将全世界都融入西方秩序,回归西方文明。这一理念的实质就是西方把自身占有垄断地位和垄断话语的价值观强加于世界各国,它的存在前提就是不平等的,是西方霸权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对西方“普世价值”观进行正确辨析不仅有利于认清其霸权实质,也为继续解构西方中心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2.
论普遍管辖原则的确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管辖原则的理论依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理论依据———“连带理论”;第二层次是其观念基础。现代国际法背景下连带性理论的观念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类“共同利益”或“整体利益”观念的加强;二是有限主权观念的强化。与其他相关学说相比,我国学者所主张的“国家意志协调说”在解释国际法效力上相对较为合理。国际法效力的关键在于“国家意志”,但并不是指个别国家的意志,也不是各国之间的“共同意志”,而应当是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调。国际犯罪的猖獗为普遍管辖原则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国际刑事司法体系的先天缺陷使国际社会不得不倚重国家法院管辖这种国际刑法的间接执行方式,这就为普遍管辖原则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传统管辖原则的管辖漏洞又直接体现着普遍管辖原则存在的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普遍管辖原则的应时而兴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现代性论题,这一论题在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获得了真正的理论意义。孟德斯鸠在对不同政体类型的比较中确认了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差异。根据自由较之平等更具“现代意义”,他提出了自由高于平等这一基本的政治价值论主张。为了保护自由,他设定了制约权力的规则。从孟德斯鸠到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沿着一条从追求民主政治到寻求社会主义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自发秩序理论居于核心地位.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继承了由孟德维尔始创并进一步由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斯密、休谟、弗格森等人发展的思想,并在批判继承中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对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和思想理论前提进行了发掘,并详尽介绍了哈耶克自发秩序的理论内容,同时以马克思的视阈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批判,从辩证的角度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法律进化理论借助的是启蒙运动晚期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进化论假说的成果,结果呈现出一种简单粗糙的"单项式上升运动".尽管这在法律史上是一次革命,但是接下来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它的局限性.本文从18世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到20世纪初威格摩尔的<法律行星系统进化>,分析了四位代表人物与其著作以及百年进化论法哲学发展的轨迹,由此证明从孟德斯鸠到威格摩尔,进化论法哲学取得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法律"系统"进化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受网络版权侵权严重化与不同限缩入罪范围方法的影响,网络版权犯罪的入罪标准正处于扩张与限缩的张力之间。为防止迎合社会对“安全”的单纯想象而选择盲目扩张入罪标准,保留一种合理的限缩方法是妥当的。但学界通常依据法秩序统一性原理进行限缩的做法难以发挥实效。因为这一理论仅能够消极地通过前置法规定排除刑法处罚范围中不构成民事违法的行为,却无法揭示刑事处罚的上限。相反,累积犯理论与网络版权犯罪十分契合,为明确网络版权犯罪的入罪标准提供了理论支持。具体而言,累积犯理论中的“阈值”概念可以引导刑法将打击范围限定为恶意违法行为,以区别于合理的市场自我调节行为,从而贯彻谦抑性原则。“真实的累积效应”概念可以引导刑法去判断违法行为是否具有现实的普遍化趋势。根据累积犯理论的启示,《刑法》应当保留“以营利为目的”以论证“真实的累积效应”的存在;因非交互式传播行为在事实上缺乏普遍扩张的趋势,所以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不应当包含非交互式传播行为。同时,帮助规避行为具有普遍效仿的现实性,而破坏技术措施行为既包括直接规避行为也包括帮助规避行为。但是,由于这种普遍效仿的程度要低于复制发行和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因此,应当为破坏技术措施行为设置比复制发行和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更高的入罪标准。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总统制的国家.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制宪者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创建了这一新的政府体制,他们的思想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欧洲的混合政府理论与分权制衡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被大多数制宪者接受;二是殖民地至美国独立以来的政治经历,其中包括总督制、州际委员会制和强州长制,每一种制度的利弊都为总统制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哲学、生活方式与理想国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哲学追求理想国,有着理想国的具体设定,并为理想国的实现提供天道预设.<老子>文本中有关于理想国的具体设定,而且在为理想国寻找普遍有效性的同时,它预设了天道秩序,把天道秩序作为理想国实现的根据和动力.此外,<老子>本身也是理想国,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哲人以身行道,生活于自己的理想国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公法"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法观念、公法理论以及公域法治目标在法律体系范畴内的集中表达,被视为当代中国公法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深刻命题.关注公法制度建设,完善公法体系,应当充分注意公法观念从传统公法向现代公法变迁的历史维度,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公权力主体构成、运作方式与功能要素的深刻变化推动着公法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公法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此导致公法价值由单纯的宪政秩序扩展为公域秩序,公法构成亦由单纯的国家法发展为国家法与社会法的合体,公法建设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袁富华 《人文杂志》2022,(3):111-121
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来看,福利国家模式的普遍确立,将一种更加精致而复杂的福利组合关系引入到发展进程中来。这种权利关系的参与者是国家、市场、家庭和第三部门,由此体现出来的稳定秩序,需要满足三个不可相互化约的前提:经济领域中的功利主义追求,应当有助于提高效率;社会领域中的价值规范追求,应当有助于维护公平;公共领域中的商谈原则运用,应当有助于保障个人自主和社会权利。福利国家良好运作所依赖的稳定秩序,其核心机制是制度规范的整合功能,而作为制度规范的创生土壤,公共领域获得了与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平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地位。高度现代化时代的国家制度竞争,归根结底在于公共领域的完善程度与改进能力,这是理解制度韧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