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社区志愿服务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志愿服务仍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不足,制约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探索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倡导、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提供了空间。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把社区教育寓于社区服务之中,不仅可以全方位提升社区教育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合理设置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提升社区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社区志愿服务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志愿服务仍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不足,制约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不断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才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践总结参与社区服务经验,志愿服务站入驻后给社区和社区居民带来了明显的、积极的改变,从优势视角出发,提出志愿服务站参与社区建设服务模式.志愿服务站参与社区建设服务模式有利于继续发挥居委会的作用,也有利于社区服务水平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首先介绍社工入驻社区志愿服务站概况,其次分析优势视角下志愿服务站工作成绩与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完善志愿服务站社区建设模式的建议.因此认为这种新的社区服务模式有值得其他社区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几个发展趋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正蓬勃地开展,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向以指导和促进社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整体角度对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简要的阐述,认为城市社区的发展道路模式选择正走向多样化、民本化,社区建设正走向有序化、法制化,社区变迁正走向开放化、扩大化、阶层化和隔离化,这是促进城市社区健康发展和指导城市社区建设必要的发展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黄晓星 《学术月刊》2022,(4):131-143
在党建引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社会的制度联结方式。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个多重系统,科层、专业、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三种典型制度联结逻辑,志愿服务分别对应于科层化延伸、专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普及三种机制。科层逻辑强调治理转变,专业逻辑强调服务效率与个人/群体专长,社区逻辑强调社会认同归属,三种逻辑促成不同的联结。以国内不同典型志愿服务类型为基础,对制度复杂性下的志愿服务发展进行讨论,分析志愿服务制度联结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发现三种逻辑和机制并非完全独立,不同层次的制度逻辑也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最终影响志愿行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管理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走向社区制的制度变迁.加强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有必要坚持政府主导,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依靠合作治理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其中,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提供商业服务,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三者又通过一定的嵌入机制而在对方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国有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步入改革深水区,生活在国有企业所属社区中的居民,思想多元碰撞,不稳定因素增加。为此,在社区广泛开展以"事业化推进、项目化服务、常态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对社区的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社区服务站,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针对所属社区的实际情况,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建好志愿服务的机制,培育志愿服务的文化,使"三化"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平安、和谐、宜居社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王守颂 《理论界》2015,(1):36-40
农村社区现代化建设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存在着管理机构形式化,服务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社区自治组织职能没能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社区的发展。突破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从社会工作视角,采取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能够为农村社区现代化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基于资源配置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冯玲  李志远 《人文杂志》2003,(1):133-138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随着资源配置结构的复杂、多元、动态化,社会治理结构从政府单极统治走向网状水平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单位不再只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国家"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从而鼓励社区非营利组织、社区公众和政府一起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形成网状社区治理结构.尽管政府在新的治理模式中依旧处于主导地位,但模式也体现了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青年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和各种自发的草根性的志愿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志愿精神成为被许多人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本文在分析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应在社会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自愿服务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大庆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区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社区治理的路径.在大庆城市社区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变革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庆资源型城市特点的现代城市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本身蕴涵了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供给主体的多元性。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供给机制正在生成,但处于初级阶段。从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来看,目前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以行政机制为基础,以准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自治机制等多种供给机制优势互补、互动合作的多元供给机制。多元供给机制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当前,推动社区治理已成为中国最广泛的共识。通过对我国社区治理发展路径的分析,同时基于我国多年社区建设实践,本文以行政主导型社区、行政引导型社区、多元共建型社区、多元共治型社区作为分析框架,利用全国社区治理调查数据,对我国社区治理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认为行政主导型社区、多元共治型社区呈现的结果都相对少,多元共治型是我国社区治理发展的方向。建议加强社区发展规划,实施社区治理转型升级计划;增强社区的政社互动,实施“三社联动”20版,从而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区治理的创新机制,"三社联动"体现了从建构走向协同的治理阶段以及政社关系重构下的"双层闭环"治理结构,这两大特征决定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具有双重作为。一方面,从主体发展到协同联动,"三社联动"需要支持建构型社会工作的协同;另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形成协同治理与联动服务的机制,需要服务治理型社会工作承担服务者、治理参与者的角色。由此,"三社联动"中社会工作具有建构性—结构性的双重协同论,对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国的社区治理中,社区志愿者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加强对社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激励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将社区志愿激励分为两个层次——个人和组织来研究,两个层次适合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志愿者的激励研究从激励内容和激励主体出发进行了区别研究;对志愿组织的激励研究则从政府和社会两个视角出发进行了探析。政府视角分析了三个激励因素:财政激励、政治认同和政策激励,社会视角分析了三个激励因素:社会认同、慈善捐助和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志愿服务因能有助于人们休闲、担负公共责任、扩大交往、建立社会信任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参加志愿服务正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作为文化时尚的志愿服务具有超前性、独特性、便捷性、符号性、大众性等特点.当前,还存在制约志愿服务成为时尚和持续发展的因素.为了使志愿服务能在我国持续、深入发展,必须使其更加时尚化、人性化,形成有力的组织机制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1-228
对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任务、新要求一脉相承,既有助于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构筑国家有序治理、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有利于破解当前社区建设困境,引领社区治理发展方向,发挥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兜底性作用。加强社区现代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社区治理转型,就是要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去认识社区治理的内在规律,把握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破解社区发展中的难题,深刻体现社区治理现代转型的时代性;科学预判社区发展走向,牢牢掌握社区治理现代转型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分析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着重探讨志愿者组织发展机制的构建,即完善政府对志愿者组织宏观管理的促进机制;强化志愿者组织自身管理的内部治理机制;培育民间和社会公众对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社会协同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志愿者组织发展的三方"合力"机制,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组织及其志愿服务的研究发现,行政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缺乏必要的制度、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志愿组织开展形式化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及居民缺乏有效参与,无法实现助人自助目标;社会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能够招募到具有志愿精神的志愿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但它无法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型志愿组织容易形成稳定的志愿队伍招募机制,志愿活动所需经费有保障,但存在着志愿者人数难以扩展、志愿队伍年龄与学历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发展和壮大各种志愿组织,规范志愿组织自身的运作与管理,拓展志愿服务内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