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盗窃罪立法实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目前的刑事立法,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深入研究盗窃罪的理论前提就是要对有关盗窃罪的立法沿革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国历代王朝对盗窃罪的主要立法情况,同时还应包括外国盗窃罪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犯罪既遂入手,通过对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各种学说的评析,说明财物转移说、财物接触说、财物损失说、财物藏匿说的明显缺陷,重点分析了财物控制说和财物失控说。从保护法益的目的,驱除刑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财物失控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犯罪既遂入手,通过对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各种学说的评析,说明财物转移说、财物接触说、财物损失说、财物藏匿说的明显缺陷,重点分析了财物控制说和财物失控说。从保护法益的目的,驱除刑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财物失控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5.
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分是一个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就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展开判断主要包括利用职务便利、涉案财物处分权、被侵犯财物自身状况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体系不同 ,非法经营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也就不尽一致。非法经营罪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行许可经营或禁止买卖的物 ,而不是限制买卖的物品。这一新的界定有助于司法实践中甄别非法经营罪与其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盗窃犯罪是我国第一大犯罪,但是我国刑法对盗窃犯罪规定较为简单,尤其对单位盗窃未做立法规定,应增设单位盗窃罪,相应的有关盗窃罪的司法解释也应做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作品、发明和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权利对象不仅外观形态上都表现为符号组合,而且本质上与符号的非物质性、整体性和任意性特征吻合.知识产权对象的共性是符号性.相应地,知识产权法价值原则的核心是权利对象所表现出的区别性.知识产权法在规则设计时关注的焦点也应从权利对象的创造性判断转变为权利对象的区别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盗窃罪新解     
《刑法修正案(八)》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考量,降低了盗窃罪的入罪门槛。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行为等归为盗窃罪,扩张了盗窃罪的犯罪圈。随着盗窃罪的修改,相关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为此,需要对盗窃罪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确定的,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满足了认识主体需要的属性,使由此肯定了主客体的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1.
编辑传播学是以编辑主体的传播劳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其研究视角有宏观与微观两种。涉及编辑传播的性质、编辑传播的功能、编辑传播的主体、编辑传播的内容、编辑传播的流程、编辑传播的效果、编辑传播与文化的建构等。编辑传播学是综合传播学和编辑学而建立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属于普通编辑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2.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诸多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论及的是旅游审美 ,而非旅游美学 ,应归属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范畴。以美学研究对象为参照 ,旅游美学应合理地理解为主体动态生命美的本体研究。它是生命美学的丰富、扩展和延伸 ,也是生命美学的具体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涉及应用者、应用源、应用场等基本要素。应用者作为应用的主体,是客观世界的认识者、适应者和改造者;应用源和应用场作为应用的客体,前者属应用的对象,后者为应用的空间。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其矛盾运动和内在规律成为文化哲学与应用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领导创新”置于认识和实践的活动过程中 ,分析并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的创新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旨在揭示领导主体及其素质在领导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又着力阐明创新客体是领导创新活动中控制领导主体活动的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领导创新离不开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认识和驾驭。领导创新活动既是探索客体发展规律的过程 ,又是一个优化客体和改造客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再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融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于一体的日趋衍变繁富的长时段大空间的概念。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时代文化、不同教育管理流派,具有不同的学科对象观,演绎出各各不同的教育管理学版本。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的、社会性的观点看,认识不但是能动的反映,而且是全面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着客体的性质、关系、结构和功能,而且还反映着主体的需要、能力、活动以及主客体关系。因此,认识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全面反映。如果我们承认物质概念的宽泛性、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联性、认识的差异性、认识类型的多样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部分的逻辑一致性,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反映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生成过程.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过程,它们都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同时,证明了用Larson的动词壳假设(VP shell)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双宾结构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对比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双宾结构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控制权"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理论从学科角度就其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进行了新概括,特别是就其研究方法作出了新的说明,并对国际贸易学的核心概念、理论主线、运行载体、框架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违法的主客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违法同一般违法一样须具有主客体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主体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违法主体之处在于 ,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内部构造来看 ,行政违法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组织主体 ,而是两个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 ,一个是对外的、整体的组织主体 ,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个体。由此 ,行政违法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外部主体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内部主体。行政违法的客体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或破坏的受行政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合法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是否侵害了客体 ,具体侵害了什么样的客体 ,是划清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及何种行政违法的界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善恶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活动的实现必须依据两大要素 ,即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因此 ,分析与探讨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善恶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