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利用极差标准化以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中国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22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5个自治区的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82—2010年全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城市、镇和乡村的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相同;(2)各省市区人口总和生育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且空间分布出现明显的集聚区;(3)人口总和生育率城乡差异较为显著,乡村的人口总和生育率远高于城市的总和生育率.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基本判断: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10年间,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应该在1. 65左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低生育率是一种全球趋势;中国生育率走低的因素仍在强化;"自主生育"应该是计划生育政策继续调整的方向;中国人口总量在2028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21世纪末接近10亿。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比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应对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的战略重点应该是充分挖掘人口素质红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提升替代和应对劳动力数量的下降,用质量换数量。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人口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趋势,在整个21世纪都不会逆转。人口发展战略对老龄化问  相似文献   

3.
出生率变化之结构分析尹华翔众所周知,出生率、生育率甚至总和生育率均受到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相对而言,生育率特别是总和生育率受结构因素影响要小些,本文试图用统计指数的因素分析法,结合实例将出生率分解为各因素之积,以便定量测定每个因素的变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字     
《社区》2005,(23):5-5
9000万 在近日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卫生部,全国妇联等国家8个部(委、办)联合举办的“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上,与会专家披露,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已累计出生9000万名独生子女,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至2033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的峰值。  相似文献   

5.
生育率决定着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研究生育率的目的之一在于探明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因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的阐述,揭示了生育率的内涵,进而论速我国生育率的现状:首先,最为典型的是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从最高时的5.81降至目前的1.18左右;其次,我国生育率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表明我国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必要性;由于生育率下降造成的严重老龄化和性别选择导致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社会问题凸显,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实施“单独二胎”的计划生育政策.然后从经济因素、政治政策因素、文化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最后对我国未来人口生育率转变趋势进行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五普”等资料数据,通过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省内省外的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和探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内流动人口比省外流动人口的时期生育水平高,两者的一般生育率分别为45.47‰与34.17‰,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15与0.817,终身生育水平低,省内流动人口的二孩及多孩率低于省外流动人口;因婚姻家庭因素而流动的人口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与流动人口年龄结构的错位,是造成省外流动人口时期生育水平低于省内流动人口的根本原因;总和生育率在反映省外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并不能显示省外流动人口因家庭、婚姻化的发展而导致的生育水平上升,所以并不能反映省外流动人口真实的终身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土族人口生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人口普查数据,对土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孩次别生育率、低年龄生育率及人口再生产率进行了考察。认为土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尽管有较快下降,但仍然存在较为普遍的多育和早育现象。为此,应当从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及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入手,促使土族人口的生育模式趋于优异化。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失衡程度入手,对以往研究出生性别比失衡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反向影响出生性别比;地区间的农民纯收入、文盲人口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也较大,并且通过与总和生育率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9.
女性社会地位与总和生育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审视现有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新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对全世界3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女性社会地位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最不发达国家进行了补充性分析。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越高,总和生育率越低;一个国家的妇幼医疗保障水平对该国生育率的变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攀西地区的劳动力状况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王放我国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总和生育率明显下降。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对劳动力资源产生的影响,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四川省攀西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现状以及劳动力的供需状况,...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10,(31):7-7
中国烟民占全球烟民总数1/3 第九届亚太烟草或健康会议10月7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会议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烟民大概在3.2亿~3.6亿,约占全球烟民.总数的1/3。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烟民达500万人,其中中国有12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敏感数字     
《社区》2008,(9):7-7
1.3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从业人员3.4874亿人,离开本乡镇外出务工人员为1.3亿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7年甘肃省农户调研数据,剖析了人口生育水平变动趋势,运用泊松回归探究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原因.结果显示,实际总和生育率为1.65,1997—2017年间,生育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规模不断缩小,生育年龄后延,种种迹象表明,生育率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少生优育成为生育的主流趋势;收入水平显著负向作用于生育率;妇女自身的素质水平、家庭负担均对生育率存在显著影响.在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和社会经济转型叠加的大背景下,本文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数字     
《社区》2014,(18):7-7
我国患高血压者逾3亿中国高血压联盟指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担心“养老”问题者逾六成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近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和《家庭幸福指数国际对标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接受调查的9604个样本中,担心养老问题的人群高达62%。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10,(5):20-20
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09年全年,中新双边贸易总额为520.5亿美元(757.1亿新元),同比下降17.2%,其中新加坡对中国出口262.1亿美元(381.2亿新元),同比下降13%,从中国进口258.4亿美元(375.9亿新元),同比下降21%。  相似文献   

16.
近 30年来 ,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在波动中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向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接近。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 ,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 ,也为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态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世界人口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后,在生育率持续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死亡率开始下降,这导致我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快速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49年人口数为5.4亿,远多于原先估计的4.5亿,同时人口增长速度高达20‰,年净增人口超过1 200万。这个时期家庭的显著特征是子女多(平均生育6个左右孩子),而造成这种超高生育率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民间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家庭习惯多生,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公关》2013,(6):92-93
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了微信这一款新型即时通信工具,自推出后14个月内获得超过1亿注册用户,到2012年9月17日马化腾正式宣布,微信用户突破2亿,只用了不过半年。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而相关的业界观察者认为7月的数据在5亿用户左右。庞大的注册用户数量甚至超过其他同类应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数字新闻     
《山西老年》2010,(4):64-64
50%中国现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世界总量的50%。42分钟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从家到单位平均花费42分钟。4亿人中国生育率已从30年前的5.8下降为目前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数字     
《社区》2014,(16):7-7
我国家庭约为4.3亿户平均每户3.02人 卫计委5月14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我国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有约家庭户4.3亿户,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约1/5。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平均每户3.0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