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正处于发展构建的关键时期,虽然有少数大学生达到了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正处于由非理性主导向理性主导发展这样一个境界水平。面对我国目前信仰态势的严峻形势,我们的核心对策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理想信仰教育的思想,提高对理想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人生信仰的确立、保持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的确立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也是个体对其所遇到的各种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认识和选择的过程。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 恩格斯提出的三种途径有很丰富的理论内容。要保持住自己的人生信仰, 需要做许多工作并借助许多社会条件; 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取得信仰上的一致, 并形成一个稳定的信仰团体; 需要有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作背景力量。信仰危机可以由一个人特殊的生活境遇和人生道路引起, 也可以由整个社会或时代的大气候所引起。人生会在新的信仰需要下确立起新的信仰, 这种新的信仰既可能是一种全新的东西, 也可能只是原来信仰的重铸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的信仰缺失从"上帝之死"开始,东方人的信仰缺失从体制转换中滋生.在人生与社会均更需要信仰的今日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青年信仰缺失的结果无条件服从社会与国家的单一化人生追求正在为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追求取代.要从历史的昭示与现实的坐标中引导他们选择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科学理性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4.
世代分析是基于世代理论的一种研究视角,同时也具有研究方法的作用。世代理论是当代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可以为探究人类世代的具体成因、演进规律以及代际关系性质、代际互动模式尤其是不同世代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观察角度和分析工具;在其中,青年世代的角色和地位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青年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世代理论既从具体层面回答了青年世代与成年世代的关系性质、互动模式及其替代规律的问题,又从更深层面回答了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世代理论及其分析视角最能够体现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色及其蕴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客家传统社会中 ,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能有效地调控祖先崇拜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影响 ,从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与安宁。因此 ,客家传统社会离不开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也总是以传统社会为依存 ;要理解客家传统社会 ,就必须理解客家人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家人文信仰思想体系的理论建构,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过程。而孔子关于人文世界的开创和德性主体的确立,无疑是其整个体系进行逻辑建构的思想原点和理论基石。全面、系统地梳理和阐发孔子关于人文信仰问题的理论架构及其自身限制,不仅是理解儒家人文信仰思想体系整个建构历程的需要,也是研判其理论本身的利弊得失,分析其近代惨遭解构的必然要求和实现现当代信仰重构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导致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乃至思维意识形态的不断嬗变,青年群体中法律信仰缺失、道德价值滑坡不断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严重影响青年成长。探究青年道德丧失、"有法不依"现象及生成因素,研究青年法律信仰与道德价值取向的互动机制,促使其成为有道德心和守法意识的人,从而有益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年农民工“闪婚”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青年农民工"闪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果也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这里从分析青年农民工"闪婚"的现象入手,就其产生的背景和促成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闪婚"的社会后果和危害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青年农民工"闪婚"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变革和朝着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这实质上也是一场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变动。它对每一个青年提出了挑战,要求青年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变革。每一个青年要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因此青年人,在新历史条件下,必须塑造出新的人格、品质和素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具有二重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的分析,简单的否定或肯定都是片面的、有害的。正确对待民间信仰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大力批判其荒谬的思想观念,防止其对民众的毒害性,对社会的破坏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其文化价值的科学研究,正确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正面价值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一些变化,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日益增强。要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教育青年,使青年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我们的社会应当以何种方式运行的价值判断。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是我们所期望的社会的一种发展形态。要实现这样一种社会发展形态,需要在实践上处理好两类基础性的问题,这两类基础性问题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实践及实现程度的基础。第一类基础性问题是关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的生态学基础问题。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意味着生态学的思想、原理或规律应当是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科学前提,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定性和内在尺度。第二类基础性问题是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反生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明确有助于我们发现现实的社会与生态学的科学规定性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类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常运行构成了程度不同的消极影响。此外,对于第二类基础性问题的提出依赖于我们对第一类基础性问题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也即第一类基础性问题构成了我们判断第二类基础性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3.
论青年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全面认知和广泛认同基础上的科学信仰,引导青年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信仰教育;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信仰建设面临的情况异常复杂,青年信仰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把青年信仰教育作为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来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并在实践中加大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的力度,才能把青年信仰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引导青年牢固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助学政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我们必须对高校贫困生助学政策这一具体问题从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的视角,运用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对其产生背景、变迁过程以及存在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探讨;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给出进一步完善政策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年道德冷漠化主要表现在道德正义感的丧失、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是非感与道义感的迷惘及伦理规则的失效四个方面。网络社会的虚拟化导致道德主体模糊,致使青年道德信仰冷漠化;网络社会彰显流变性导致主体责任意识缺乏;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导致道德价值共识困难;网络社会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加剧道德神经麻痹,这些都助推了青年道德信仰的冷漠化。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制青年道德冷漠化的不良趋势,化解其对青年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将关系到他们的成长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延续。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信仰,就是关注人才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就是关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成败。为此,分析了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并提出引导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目的是要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乏的并非行之有效的法律,也并非优秀的法律从业人员;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法律而言真诚的信仰。因此,让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然而,何谓法律信仰?法律如何能被人信仰?法治国家中的公民究竟应当如何信仰法律?这些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本文围绕这些与法律信仰有关的中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社会治理是指党和国家在进行基本的治国理念的探索过程当中对社会发展与建设所形成的基本观念与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稳定性与全面发展的必要思想基础,也是完善国家社会治理功能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社会治理就必须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具体的治理方法,即进行社会治理的创新。在新常态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保证新常态有效过度的基本方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对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意义、任务以及具体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4年秋文学人类学青年学者读书会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讨论主题是:玉石神话信仰是否可以视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现象?怎样才能从考古学资料重建出的大传统新知识出发,探寻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由此问题讨论所引发的另外的问题是,相对于西学的理论优势,为什么中国的人文学界迄今少有自己的理论建构和理论输出?学者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理论的突破?回答是必须从青年学者开始培育理论思维的训练功夫,引导其思考重大理论问题的自觉。玉教的深入探讨能够突破有关中国无宗教的现代偏见,找回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信仰之根。  相似文献   

20.
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本文对农村建房过程中的邻里纠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民俗信仰对乡村治理的挑战,发现“高人一头冶民俗信仰所代表的符号象征和社会期望是造成建房中邻里纠纷的文化根源,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所造成的利益冲突则为“高人一头”纠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要解决这一纠纷必须将民俗信仰、观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相协调,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