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心理学角度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含义、表现入手,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原因,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调适措施,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习以及思想和心理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对防止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以及为学习倦怠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本院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陇东学院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成就感低得分最高,其次为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2)性别、专业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年级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以及学习倦怠总分都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性别、专业、学业成绩对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都有影响:男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以及学习倦怠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情绪低落、学习倦怠总分显著高于文科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应尤其关注男生、理科生和成绩较差学生。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积极心理资本、韧性和希望维度,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而成就动机则在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及其成就动机,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究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72篇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整合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生源地、学科和年级差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都有较高程度的负向预测力.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重视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及其影响,并通过提升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等方法,以有效降低大学生个体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的584名工科专业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的研究。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新时期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以及学习倦怠是否与成绩的好坏具有必然的联系,本研究拟选取广东两所工科院校展开实证研究,以期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工科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在实践上为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21位成人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成人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成人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和谐学习氛围、转变办学理念,构筑健康心理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根据已有的关于学习倦怠的结构、测量、影响因素等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学习情景,设计出-套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干预的形式主要有心理学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参与与体验式活动、讨论与分享、心理训练、课后家庭作业和个别辅导。通过引题-知晓、矛盾-反思、参与-指导、训练-巩固、实践-改变等过程,干预被试的自我意识、归因策略、应对策略、情绪管理、社会支持等,以改善其学习心理和行为,降低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探讨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行动研究的视角设计探索改善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有效路径,并验证了以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效果。最后,就教学行动研究的实验得出结论,提出了几点关于实验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外语学习成效问题引人瞩目,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心理机制以提高英语学习成效已成为学界普通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以693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外语学习焦虑量表(FLCAS)、学习倦怠量表及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假设模型,探究自我效能感对外语学习焦虑及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外语学习焦虑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的直接效应95%BootCI(0.169~0.395),中介效应的95%BootCI区间为(0.034~0.11),说明外语学习焦虑能预测学习倦怠,且自我效能感在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路径上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同大学四个年级366名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现状的随机调查;探讨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旨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学习倦怠现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厌学转变为乐学。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t和F检验。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性别、学科和年级差异显著,其学习倦怠情况呈现中等程度倦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了感知学校氛围与县域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和亲子沟通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亲子沟通量表以及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黑龙江省304名县域高中生进行了有效调查。结果发现:县域高中生的感知学校氛围、心理资本和亲子沟通显著正相关,学习倦怠与感知学校氛围、心理资本和亲子沟通呈显著负相关;感知学校氛围对县域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由心理资本和亲子沟通单独的中介效应以及心理资本-亲子沟通的链式中介效应这两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为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8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男女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专业承诺、自我同一性部分维度与学习倦怠显著相关。其专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理想承诺以及同一性成就状态,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其自我同一性对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调节着专业承诺影响学习倦怠的维度与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65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学习倦怠者216名,占34.9%;学习倦怠与心理资本之间有显著负相关(P <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希望?韧性等积极心理资本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结论: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医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以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探讨医学研究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采用心理资本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249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学研究生学习倦怠得分为(2.49±1.04)分,其中13.6%的学生为高度学习倦怠;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与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乐观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能够解释医学研究生学习倦怠35.3%的变异。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医学研究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以预防和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样选取浙江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状况,分析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这个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实证研究提出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以期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高职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学习倦怠现状在民族院校广泛存在,对大学生的学业造成很大影响。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分析造成民族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包括负荷过大、缺乏控制、奖赏不足、团体破裂、缺乏公平、价值冲突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突出传统优势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科学的考核制度;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4所高校的72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抽样大学生的网游依赖度、网游依赖者的学习倦怠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1)有48.06%的大学生对网游产生轻度及以上依赖,其中,中度依赖占7.2%,重度依赖占2.3%;(2)网游依赖者中,男生的网游依赖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的网游依赖度明显高于大三、大四学生;(3)网游依赖者的学习倦怠处于中上水平;(4)不同性别和年级的网游依赖者的学习倦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5)网游依赖大学生的网游依赖度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精力耗竭、热情减退等现象,称之为学习倦怠。对于其结构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有人格特征、自尊等个体特征因素和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学习倦怠的结构,我国不同阶段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跨文化研究和纵向研究也是学习倦怠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