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同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出版等事业一样,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具体发展规律,但是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都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尽管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方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新闻事业的这个基本方针,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的科学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它既总结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研究、贯彻这个方针,无论是对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实践,还是对于新闻学的理论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同志新闻思想对当前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刘少奇同志高度重视和评价新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做新闻工作。刘少奇同志用喉舌和桥梁来比喻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在新闻领域贯彻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刘少奇同志从政治、思想、专业技术等多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他提出的在报纸之间搞自由竞争,搞社会主义竞赛的观点为现在的新闻事业发展创造开辟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对今天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和创造性的建议对今天和将来的新闻事业,仍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作出的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化,是对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原则的丰富和完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为我们设计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基本模式;深刻地总结  相似文献   

4.
关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说:“早在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向全党提出了这个战略任务。现在,这个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因此,总结毛泽东在革命接班人方面的历史经验,正确评价毛泽东关于革命接班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功过得失,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开发与信息服务李桂芳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时代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文献信息工作对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科学决策以及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现在,这个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为什么说现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呢?本文拟就此略陈己见,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与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1994年党和国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们今年工作的大局,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世界观改造是领导干部一个永恒的人生课题,那么,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造世界观,则是这个课题中最现实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所面临的一切重大人生问题,莫过于世界观改造。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正如江泽民同志最近所指出的:“每个同志参加革命、参加党、参加军队,都要首先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作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深刻阐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二个重大关系,既具有战略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又贫穿着辩证法的全面性,是指导我们实现跨世纪宏伟纲领的重要指导文献.一、《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收十二大关系”,很自然地联想到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这两篇论著分别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都回答了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向题,都揭示和把握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也都贯穿着辩证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他们的新闻思想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并且后一代对前一代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认真学习他们的新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教育论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立场,提出“四个统一”的观点,倡导“党政领导共同重视”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早期的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红星报》主编。在其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关心和重视党的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其新闻思想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也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新闻事业从政治属性、社会功能、宣传方式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论述,并体现出以下三个鲜明特征。一、强化新闻事业政治属性,强调党要保证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老新闻工作者,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对中国如何进一步实现现代化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找到更加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和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些精辟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求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绝不能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在现阶段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既是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标准.但是由于对生产力基本价值标准存在着一些错误理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邓小平同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一理论是生产力价值标准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展开.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具体提出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衡量社会不同领域发展与进步程度的基本价值标准体系.江泽民同志这一思想是以生产力为价值基础、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导向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的价值理想的现实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有无一大批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建理论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于十年前,在庆祝国庆40周年的讲话中曾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于弄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弄清两者之间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对于如何正确对待民族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我们的基本方针”,“要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我国民族歌舞艺术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甚么?斯大林同志说:“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于斯大林提出的这个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的经济学界中,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使用价值的生产,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价值的生产,也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针对上述这些观点,有的同志提出:“无论是使用价值、价值、或二者的统一,都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途径或环节。”只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