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决社会分配不平衡问题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经济进入虚拟资本时代。通过构建虚拟资本时代价值分配模型,采用数例分析方法,研究了虚拟资本时代影响社会分配不平衡的因素,从虚拟资本匮乏和虚拟资本富余两种情境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对强弱、虚拟资本化率、资本规模歧视、利率、风险损失率、预期增长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产品价值比例等八个因素变化对社会分配公平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数例计算的研究结论,从强化国有资本地位、引导资本有序发展视角,就推进新时代我国社会分配公平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初次分配的结构反映了各种要素所有者在初次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我国劳动与资本要素报酬变动趋势主要表现在:"工资侵蚀利润"转化为"利润侵蚀工资";劳动力市场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冲击;要素市场上的"弱劳动,强资本"现象;劳动报酬权益保护缺位等.初次分配中劳动和资本要素报酬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企业投资以及政府收支行为,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劳动报酬与资本报酬失衡,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不平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永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着力实施知识资本运营战略。一、企业知识资本运营正展现诱人前景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构筑在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四大要素之上。工业经济的繁荣直接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数量、规模和增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致使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四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黯然失色,知识资本  相似文献   

4.
贾国富 《社会科学》2001,3(9):23-27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按生产条件进行分配。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最初分散属于不同的要素最所有者 ,通过劳动过程各要素得到结合起来发生作用。按生产条件分配即是依据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如果某要素所有者拥有两种或多种生产…  相似文献   

5.
刘志国 《理论界》2001,(2):20-20
资源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对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的提高。在工业经济时代 ,人类对自然资源几近掠夺的利用 ,使人类社会的这一基本矛盾空前尖锐 ,以至于提出“增长的极限”。资源有限性是建立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有形生产要素有限基础上的 ,知识要素并没得到重视。知识经济时代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是围绕着知识这一要素展开的 ,人类的最重要资源是知识。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自然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和规模 ,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利用 ,它推动第一产业不断升级和迅猛扩展 ;推动第二产业不断升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市公司高级劳动力要素流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并未对区内上市公司高级劳动力要素流动率带来显著影响,但会提升区内上市公司高级劳动力要素的质量水平.基于这一典型化事实,本文将高级劳动力要素流动引入异质性企业模型,对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高级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内在机理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促进区内企业高级劳动力要素质量水平的提升,但对区内企业高级劳动力要素数量的影响并不明确.以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检验也验证了本文的理论结论,设立自贸试验区对区内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的流入率以及流出率均无显著影响,但会使得区内上市公司的高级劳动力要素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资本形式演变与虚拟资本形成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本形式演变的历史出发,考察了产业资本和虚拟资本之间相互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指出资本的本质就是获取利润,生产过程只是获取利润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资本本质上都有一种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直接获取利润的欲望.资本的利润和利润率因素是各种资本形式演变的内在根据,无论是产业资本的初始形成,产业资本增殖环境的不断变化,还是产业资本向虚拟资本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以后,虚拟资本脱离生产领域发展的"自治"和"独立化"倾向迅猛发展,成为产业资本的控制者和调节者,开创了人类收入分配和存量财富再分配制度的新纪元.现代虚拟经济活动已从实体经济的工具和手段转变为实体经济的目的和出发点,从经济活动的配角转化为整个世界的主人,从一个普通的市场机制转变为你根本就无法逃避的一个无处不在的制度幽灵.  相似文献   

8.
劳动不是生产要素,不能将劳动视为生产要素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分配,不是指按劳动力分配,也不能将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分配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要素分配并不包含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9.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是否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讨论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中国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化的现实背景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放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资本偏向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和劳动要素边际生产力提升非对等,致使资本要素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更为有利,从而放大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导致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本研究为不断扩大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从初次收入分配角度构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利用1980—2009年河南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首先分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诸要素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次,测算和分析了此阶段性的要素增长率及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是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及土地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双重扭曲影响中国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中面临着劳动力与资本成本的扭曲以及劳动力与资本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扭曲。双重扭曲极大限制了创新要素的供给和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行为的“集体缺失”。本文认为造成双重扭曲的关键在农村,特别是中国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而这种双重扭曲又被各地方政府的官员治理行为所强化,最终导致微观创新主体创新动力的缺失。因此,任何试图改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滞后的政策措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投入要素的成本结构与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形成的复杂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研究劳动力问题需要跳出“劳动力商品”的窠臼 ,从“劳动力产权”角度 ,在由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组成的生产总过程中加以考察。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本的存量不断增大 ,劳动力产权相对于物质财产权的地位还会不断提高 ,从而 ,劳动力产权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概念。劳动力产权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点。用劳动力产权还可以较好地协调、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物质资本保值增值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推动四川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通过测算1998—2016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基于四川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资本转移和劳动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要素指的是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企业家才能、信息等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上述资源的所有者在生产中投入的要素给予的相应报酬。具体说来,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者获得工资,资本的供给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的供给者获得地租,管理者按照他提供的管理才能获得的薪金,技术或信息的所有者依据提供的技术和信息获得的报酬,等等。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反映。马克思指出:“一定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所推动的产业转型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各类要素价格产生深远影响,引发劳动报酬份额波动。基于2006—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相关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资本深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已由负转正,但影响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新型工业化下多数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价值链垂直升级,促使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提升,劳动者实际收入增加;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由于产业结构落后,人力资本存量偏低,未能有效带动收入提高。此外,在要素分配中,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扭曲了要素产出,抑制了劳动要素价格。相关部门需要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统筹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着手改进。  相似文献   

16.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报酬的高低是影响市场经济运行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机制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要素市场、商品市场等多重市场组成的.任何一个市场的不均衡将导致整个市场体系的不均衡.当前宏观经济中所表现的各种矛盾,实质上是要素市场不均衡的反映,是劳动要素报酬过低、资本、管理要素报酬过高的反映.要维护整个市场的均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这是解决中国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扭曲分割的要素市场导致了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并最终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的二元悖论.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宋琳 《山东社会科学》2005,26(10):54-59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仅对生息资本即虚拟资本的资本化进行了分析,并未涉及职能资本的资本化问题。时至今日,职能资本的资本化早已被普遍接受并因此形成了企业的升值空间。资本化的职能资本与职能资本的价格差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要素市场的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价格扭曲问题仍然突出,阻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对要素相对价格扭曲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观察和把握要素市场发展动态,还能够为理解、指导新时代背景下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基于1999-2017年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在测度分析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程度及其变动趋势基础上量化分析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近20年中国的要素相对价格扭曲严重,资本比劳动力存在更严重的价格低估,但整体而言有收敛改善趋势,尤其2009年以前趋势明显,此后相对保持稳态水平;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要素相对价格扭曲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σ收敛则只存在于全国层面。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论证了人力资本是有别于生产资料形态的资本即狭义资本的一种特殊资本形态,这种内生性的资本形态属于广义资本的范畴,认为既然人力资本与其它的物质性资本都是广义的资本形态,都属于生产要素,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等量价值的资本或等量价值的要素产权,就应该分享同样份额的企业剩余。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特别是管理型、技能型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收入分配中不仅应得到相当于自身价值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