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学生的课堂行为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态度、素质修养等,甚至影响个人形象以及跟他人的关系。关于课堂消极非言语行为,着重分析了五个方面: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时间概念、领地概念,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一步分析消极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参与炒股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参与炒股行为作为一种新现象,它的产生有着经济、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对大学生参与炒股行为现状在社会学学科领域内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并指出要解决该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个体的基本需要,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质量及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种种心理障碍,寻找有效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住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交往有益于人的健康成长,但在大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文章在分析其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解开千千结带来的启示,以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学生”已经成为近几年大学里出现的新名词,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频繁发生,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心理问题学生,这是本篇论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黄丹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3):136
各地的大学生失联案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话题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笔者详细分析了目前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寻找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身心健康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正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障碍,以科学合理的的方法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为未来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龙江。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 行为和生理都会遭到破坏 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行为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生理上的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应对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引起了广大的关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教师、学生,教育环境方面着手,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做出分析,为改变消极状况,为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对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80后”“特别”的行为与心理一直以来都是“大人社会”所关注与议论的话题.自2004年的“韩白之争”后“大人社会”起初更多地从生理的角度对“80后”的“特别”进行评价,且多为负面评价,而后逐渐改变。2008年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制度变迁、传播手段改变等等角度对“80后”的行为进行解读。但是有不少学者在进行“80后”研究的同时却忽略了以下几个问题:1、“80后”是否“特别”,而其“特别”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怎样解释自1949年以来的不同代际都经历了各自的社会巨变,却只有“80后”保留了其“特别”的群体特点。3、“80后”的“特别”究竟是外部原因导致亦或者是其内部理性思维的产生。4、“80后”作为社会行动者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2.
13.
公共性是现代人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决定着一个人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也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是否具有现代性人格的重要标志。对35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认知性道德价值观与实践性行为价值观及其行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本问题在于大学生公共性行为价值理念并未内化为其行为准则,显示出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不足。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推进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公民素养和公共性行为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
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培养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的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误区,又进一步分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误区导致的人际交往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23)
大学生极端行为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的过程,辅导员应明确其角色定位,理解其所具有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极端行为应提前妥善安排各项工作,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安全预警,准确把握事件动向,有效提高处理和解决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罪错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罪错行为的类型、特点和趋势,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罪错行为的归因作了初步分析,以期对遏制和减少大学生罪错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