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生产包括三种,即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三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只有三种生产一起抓,使它们互相协调,互相适应,才能有利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社会关系生产和社会生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关系生产同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一样,是社会生产客观地存在着的一个方面,并与其他三种社会生产辩证相联;任何一个社会的生产,都是一个基于物质生产而由社会关系生产直接决定的社会生产系统.其中,人口生产是根本,物质生产是基础,精神生产是引导,社会关系生产是命脉.只有坚持"四种生产辩证统一"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一个社会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关系生产同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一样,是社会生产客观地存在着的一个方面,并与其他三种社会生产辩证相联;任何一个社会的生产,都是一个基于物质生产而由社会关系生产直接决定的社会生产系统。其中,人口生产是根本,物质生产是基础,精神生产是引导,社会关系生产是命脉。只有坚持“四种生产辩证统一”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一个社会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涂途 《南都学坛》2001,21(2):37-4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的学说应当是“三种生产”论 ,即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理论。与此相适应 ,存在着“三种文化”论 ,即人口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理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具有各自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指出,在人类社会的任何时代,人口资源、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以及分别产出它们的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缺一不可并相互依存。本文接着着重论证了,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上述三种人文资源中都有一种人文资源,相应地上述三种社会生产中都有一种社会生产,对各该时代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化所起的作用相对而言最为重要,成为各该时代主导的人文资源和主导的社会生产。本文探讨了主导人文资源和主导社会生产有规律历史变更的一般机理,并概要地阐述和预测了上述有规律历史变更的总的过程和趋势——先是人口资源和人口生产在原始时代居于主导地位,继而物质资源和物质生产在文明时代居于主导地位,精神资源和精神生产则将在未来时代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或系统,包括社会的智力文化、思想道德和物质载体(精神文明活动的机构和设施及其物化成果)三个部分。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状况,总是折射出该社会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状况,从而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成为人们研究、认识该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和特点,尤其是要立足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实际和特点。因此,探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的特点或特色,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对两种生产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高度肯定人口生产社会价值以至于有时甚至忽视物质生产价值的原始母系社会;另一种是贬低人口生产、抬高物质生产价值的私有制社会.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人类社会两种生产价值理论,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抬高物质生产贬低人口生产社会价值的实质;二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价值的新思想;三是重新解析人口生产的社会价值.两种生产价值新论呼吁建立公平公正的两种生产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完善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8.
这里说的社会个人,是指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人,是现实活动中的个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活动着的个人.这种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实际生活已经表明的情况,作全面的考察和理解.社会个人既包括劳动者,也包括非劳动者.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中,有物质生产者,有精神生产者,还有其他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者中,有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也有属于“总体工人”(总体生产者)只是以一定职能和方式参与物质生产的.在精神生产者中,有的活动和成果同物质生产的关系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间接和疏远,属于不同的思想文化领域.但是,无论是劳动人口或非劳动人口,也无论社会分工和阶级划分如何,他们都是社会的经济因素,都必然同社会经济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精神生产理论作了并不完备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精神生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精神生产的发展具有世界化趋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还展望了精神生产的未来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精神经济开始登上了人类发展的舞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是否掌握精神经济的主导权,不仅涉及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 ,必须科学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分工、精神生产 (自由 )时间与物质生产 (劳动 )时间、精神生产与自由自觉活动、精神产品的精神价值与交换价值等若干重要关系问题 ,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精神生产和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神生产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它是精神生产者运用一定的精神生产资料作用于一定的精神生产对象而创造出一定的精神产品的过程,并具有自身的独特特征。文章从精神生产与意识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文化发展、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等方面,说明研究精神生产的意义在于创造出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价值取向相吻合的文化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精神卫生状况和对今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心理)卫生已经成为制约福建省人口素质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福建省今后必须积极发展精神卫生事业。为此,可以从加强领导、完善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和强化精神卫生专业知识教育入手,抓住重点,努力提高福建省人口的精神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下生产论文艺学根据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二分的社会构成论模式来描述文学生产问题,整体框架和理论基础有明显的缺陷,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社会的生产结构应该分为种群生产、物质生产、权力生产和精神生产其中种群生产对文艺发生、文艺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育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 ,具有极其深刻的伦理意蕴。在现代 ,人口生产的道德价值在于 ,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种的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这几个方面的利益要求的动态平衡和统一 ,就是现代人口生产的道德价值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结构复杂、要素繁多的系统,生态文明社会系统的核心要素主要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等,其逻辑秩序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关系、物质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关系的关系、生活的消费和生产的消费的关系以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的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反映统一的理论,是我们研究精神生产的理论渊源;精神生产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体现在精神生产本身具有实践的内涵、内在结构、基本形式、特点和功能,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论题的历史回顾,可以肯定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生产力"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绩。从人身上的三套生产器官实证社会系统有三种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文化信息生产。它们在历史上曾相继成为第一生产。在现代社会,三种生产构成三个循环圈,这三个循环圈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循环圈,共同构成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论题的历史回顾,可以肯定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生产力”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绩。从人身上的三套生产器官实证社会系统有三种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文化信息生产。它们在历史上曾相继成为第一生产。在现代社会,三种生产构成三个循环圈,这三个循环圈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循环圈,共同构成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