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的价值取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的途径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局的战略性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应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测评西部民族地区"五区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最后基于测评结果提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的同时,无疑也会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不便、交通不发达,原有经济基础薄弱,各级各类人才的严重短缺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明显拉大。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一定会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整体上看一直低于全国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族地区不可能在很低的水平上一下子跳跃式地发展到与…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利益,更涉及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民族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保持资源与人口、生态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统一.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论述了如果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只注重经济效益,不仅导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也会阻碍经济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湖南民族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要求迫切、经济发展潜力显著、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等特点。近年来,湖南民族地区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民族经济,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制约,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湖南民族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趋势。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湖南民族经济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  相似文献   

7.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环境保护、对外开放等,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重视和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怎样尽快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去?怎样找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怎样才能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走一些弯路?这是多年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本人认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关键在于发展乡镇企业。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同大家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虽然建国以来农耕民族地区的经济变迁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由于农耕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山区半山区,远离中心城市,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为低下.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农耕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耕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邓小平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地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坚持以邓小平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地区工作 ,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行真正的民族平等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积极推进民族法制建设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23,14(1):95-102, 150
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市场性、区域性与传承性,使得其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经济伦理和法治机制双重保障。经济伦理是经济活动传承性的写照,从内部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法治则是其外部保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唯有重视伦理传承与法治推进双重保障的互补与统一,才能有效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将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社会发育程度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公平与效率、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等方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必须走分类发展的模式 ,这是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多层次和多结构的。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三个少数民族县的实地调查研究 ,在深入分析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民族地区分类建设小康社会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由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所决定的,是根据“非均衡发展” 理论,结合民族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特点而提出的一项经济战略。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符合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应采取“反梯度推进” 战略,并发挥“中心辐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战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制定完善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杨建春  朱桂芳 《民族学刊》2022,13(2):27-34, 136
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要求,又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只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为进一步完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导。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发展和产业共享发展五个维度评估了包括旅游创新机制、城乡协调、产业资源共享等在内的15个指标层级和32个具体指标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以初步掌握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利用质量及效果,及时反映出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情况,从而精准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靶向。  相似文献   

16.
试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超 《民族研究》2001,(4):95-103
清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的改土归流 ,是土家族历史上划时代的变革 ,伴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 ,清政府对土家族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 ,这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开发 ,大大推动了土家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了土家族的进步和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与此同时 ,片面的农耕垦殖 ,使土家族地区传统的多元经济体系被打破 ,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重 ,地力下降 ,动植物资源减少 ,水旱灾害增多。清政府对土家族文化一些不合理的变更 ,也影响了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当今土家族地区的大开发必须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权利与宪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民族权利与宪政建设的关系 ,分析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权利发展方面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作者认为 ,为了进一步保障和发展民族权利 ,必须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宪政建设 ,处理好民族自治权与民族其他权利的关系 ,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宪政建设的关系 ,处理好秩序稳定与自由权利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基本权利制度与具体法律保障制度的关系 ,加快民族权利法治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青海民族地区地理、生态和民族文化等要素及特点,分析了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寻找切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运行模式、更新观念、体制创新和强化项目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许洪位 《民族学刊》2016,7(3):62-72,119-120
After 60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the ethnic regional autonomous policy has provided basic polit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all ethnic groups. Especially since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egan, the nation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support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clearly speeded up. Ac-cording to official statistics,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nou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groups has created a structure of multiple dispari-ties, which fundamentally restricts ethnic unity, 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ethnic areas of China. This structure of multiple disparities re-flects the imbalances mainly in four aspects: 1 ) the ongoing large gap betwee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Han Chinese regions remains; 2 ) the unequ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the various ethnic minority people has expanded;3 ) the economic gap within the same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more pronounced;and, 4 ) the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within the same ethnic group who live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are also very obvious. The multiple inequalitie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thnic groups add more complexity to the ethnic problems of China. The disparity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is also a significant political issue. Hence, promoting a balanc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has a very obviou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ethnic unity, promoting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maintaining national stability .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ve,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which kind of ethnic policy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multiple disparities found with-in ethnic development and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reviewing approaches found in earlier researc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core ideas:1 )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have formed a pattern of multiple disparities in China, and it is no longer simply a gap between the Han and ethnic minoriti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differentiation or disparity between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nounced—this phenom-enon constitutes a new challenge to China’s ethnic unity and national unification. Therefore, we must adjust ethnic policy in order to solve the “true problem” or “new problem” concerning China’s ethnic problem. 2 ) The multi-faceted disparities found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result from many factor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policy,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Therefore, we must realize a diversity of ethnic policy,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ethnic policy system. 3 )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and state construction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ad-dition to implementing the current policy of differ-entiation, we must also ensure a “four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includes a balance between the Han areas and ethnic minority areas, a balance among the various ethnic minori-ties themselves, a balance within the sam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a balance within the same eth-nic group who live in different areas. This requir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a double dif-ferentiation and collaborative orientation of ethnic policies concerning the market, labor,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ca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