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已基本上全面实行。原有的企业正式职工与企业都签订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劳动关系。从而改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用单纯行政手段分配和录用职工的办法。实行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平等协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形式,用法律手段来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促进了用工制度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方向改进。但是,在改革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还存在一些难点,影响了这项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难点不突破,劳动合同很难真正起到规范劳动关系的作用,不容易实现劳动用工制度的根本变革。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障碍。在企业领导层,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此,有人认为这就是原固定工制度。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其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工是两种不同的用工制度。固定工制度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用工制度,它通过行政手段把劳动者分配到用人单位,并"一次分配定终身";同时由于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是用工主体,因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的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劳动者与国家形成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减人员。这一规定宣告在我国允许经济性裁员,毫无疑义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近年来,我们力求破除固定工制度,实行了过失性辞退职工和非过失性辞退职工制度。辞退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纪、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工,属于过失性辞退;辞退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职工,辞退不能胜任工作且培训、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对劳动关系及劳动立法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结构性优化与"人力资本战略"的实现;"去产能"的要求与企业职工的合理安置以实现"不减员而增效"的目标;"降成本"的任务与"劳资利益平衡"状态的维持及"简政放权"任务与释放企业自主用工空间,等等。《劳动合同法》修订应从"劳动者分层保护"与"用人单位分类适用";释放管理空间,促进灵活用工,切实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扩大企业用工自主权及淡化严格的"解雇保护制度"并充分尊重企业正当性"解雇权"等多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厅: 你厅《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新劳力字〔1995〕263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关于企业招工时,劳动行政部门是否办理录用手续问题。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令第103号)的规定,企业拥有根据生产和工作需要自行确定用人形式、条件,灵活调节劳动力数量的自主权。因此,企业在招工时,劳动行政部门不再办理录用审批手续。但企业录用职工后,要按照劳动部《关于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意见》(劳政字〔1993〕3号)要求,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办理社会保险等手续。  相似文献   

6.
一、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就业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非工勤人员,商业银行职工,以及在上述单位从事临时性工作的人员,是目前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薄弱环节,在深入贯彻《劳动法》的今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盲点。上述单位职工大多为固定工,只有少部分是1986年实行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以来,招收为合同制工人的,而对于临时性工作人员多属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用的,大都没有签订招(聘)用合同。上述职工已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不能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来进行调整,毫无疑问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7.
广元市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以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为骨干、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网络,先后有8万名城镇待业人员、待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求职登记,为用工单位输送了7万多个合格的劳动者,向市外、国外每年输出城乡劳动力上万人。但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中也面临如下一些问题: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规模效应,致使劳动力统包统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现象仍然难以清除。一些企业片面依据享有的劳动用工自主权只招收本企业职工子女,而邮电、铁路、煤矿等及中央属企业在招工和招生上实行行业统筹,均不愿通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力这个生产要素市场化,企业生产中灵活地运用一些外包工是必然现象。这种用工方式在建筑业很普遍,占职工比重也大。其实许多工业企业也在用,有的用工量也占企业总用工量的10%左右。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不符合劳动制度改革的违法用工行为,而应当研究它,再加以引导、管理。本文作者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劳动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长足的进展,以成都市为例,现已有128户市属国有企业的13万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物资、冶金两个系统企业已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新的劳动用工机制在逐步形成。但也应该看到,前阶段的改革,同现行的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发生一定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距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初衷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1、一些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上的畏难情绪和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受限,直接影响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进度。有的企业领导,特别是一些微利企业领导,认为主要精力应集中在抓生产经营,当前还顾不上抓改革;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有的认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风险大,怕给企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生产经营,不愿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从宏观上看是指劳动力市场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自动做出反应的能力,从微观上看是指劳动力市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使用和提供劳动的自由度。本课题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是灵活的,《劳动合同法》必然对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做出限制,但对于企业用工灵活性影响程度有限。对企业人工成本确有影响,但不是导致人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当前背景下,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完善法律规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规制体系,为日益扩大的新型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方式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劳动用工诚信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我国当前面临的劳动用工诚信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更多的与制度短缺和制度不当有关。从制度层面寻求破解失信问题是必由之路,劳动用工诚信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依法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目前,劳动用工诚信法律保护显示度不足,无论是理论与制度,还是现实与将来,都迫切需要我国应当加快依法构建劳动用工诚信制度保障体系。改革基本思路是:厘清我国劳动用工诚信法律规制现状及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一揽子"法律建设与改革措施。同时,加强用人单位诚信用工文化建设,引导劳动者依法诚信维权,把握政府对媒体报道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从1981年以来,本着立足铁路、面向社会的大经营方针,跻身于建筑市场,投标承包工程难度大,施工任务年年不定,而职工队伍始终保持在42000人这样一个不变数,没有活力,刚性队伍对弹性任务的体制实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根据劳动部1993年工作会议安排,以及铁道部烟台改革会议精神,在省劳动厅的帮助下,经局党政工团研究决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在全局范围内实行了用工制度改革。我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国家指导、企业自主用工、管理方式灵活、全员劳动合同的用工制度,调整企业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改善劳动组织,在国家和铁道部、省的宏观调控下,形成企业自主用工、自主分配、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我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已拉开了帷幕。随着三峡工程和库区移民迁建工程的进展,在东起宜昌、西至重庆的长江沿线及其淹没区,将有数10万劳动大军战斗在千里建设的工地上。库区实行沿海的开放政策,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国有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将逐步增加,区外施工队伍将大量进入。因此,劳动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劳动用工情况活跃。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有依法自主用工的权力,对职工的选择将冲破行政区域和户口的限制,特别是在基本建设时期,农村身强力壮、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将更受建筑企业的欢迎。新建和迁建企业招收职工时,也将是以  相似文献   

14.
我省国有企业于1995年底基本上实行劳动合同制。这项改革破除了原来国家职工的旧观念,树立了企业职工的新观念,并使劳动关系建立在双向选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行劳动合同制,使广大职工珍惜参加"共同劳动集体"——企业就业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树立和企业共荣辱的思想。但是,实践中由于劳动力币场发育较差,全员劳动台同制也仅仅在国有企业推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大多没有实行劳动合同制,而且,《劳动法》中许多规定都未落实。在这样的外部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实行了全员劳动台同制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留的人才留不住,要出的富余人员出不去,自主用工难以落实。相反各种渠道还不断向企业安排一些并非生产需要的人员,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企业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合同制度亟需规范和完善。多数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用人单位无故辞退职工或职工无故离厂的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又扰乱了用工秩序。二是社会保险制度亟需统一规范。社保扩面和征缴强制性不够,依法参保意识不强,劳动维权能力弱,用人单位拒不参保,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企业如何结合《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出合法、合理、有效的奖惩措施?什么是企业制定劳动纪律和惩戒办法最适合的载体?企业对违纪员工的开除、除名、辞退、罚款等处罚方式能否继续沿用?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动纪律和惩戒制度如何适用?……本刊邀请到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对上述企业劳动纪律和奖惩制度在制定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企业如何用好劳务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务派遣作为伴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逐渐发展起来。不久前,笔者到我国某国有油田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认为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10余年的发展,我省的职业培训事业已初具规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国务院《转机条例》的逐步贯彻实施,整个劳动工作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到社会就业制度、企业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职业培训也要自觉地去适应这些变化。特别是随着企业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要求我们的整个培训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概括地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  相似文献   

20.
最近劳动部在成都召开了"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会议",劳动部张左己副部长在会上就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问题明确指出: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城市为依托,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整体推进劳动领域各项改革,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它不再是着眼于一般意义上的探索办法、积累经验,而是在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改革经验并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思路的条件下,为落实这套改革思路并在一定区域内首先达到设计目标而展开的一场攻坚战。目的就是要在试点地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劳动体制,并以其典型和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