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一思想的实质是通过非均衡战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非均衡化"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西部大开发是"非均衡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运用;依据西部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重"非均衡化"发展战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力扛九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布局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的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即实行新的区域经济战略布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组建都市圈、明确经济中心、打造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5.
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苏3大区域带来了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良性非均衡"是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新思路,核心是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战略导向,以"非均衡"凸显各地特色,同时有效控制并逐渐缩小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达到"良性"的目标。把握沿海开发契机,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实施重点是以"跨江开发"战略加快苏南要素北移,以"江海联动"战略支撑苏中双轴开发,以"两海战略"推动苏北近水发展,以"强县经济"战略确保沿海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6.
富民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届中央集体又进一步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一定会迎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共同富裕",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局限性的基础上,邓小平根据新形势提出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20年来的实践,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上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结构升级优化、体制创新加快;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作为一种具有合理内核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促使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为指导,从重庆市情出发,探讨了四大经济区域、两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区划模式,提出从各经济区域和经济地带特点出发,采取不同对策,促使重庆各区域以至整个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西部的省(市区)情出发,西部应当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走依靠"科技兴省(市区)"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方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协调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创新发展体制,寻求发展动力;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与国际接轨的途径;多种途径启动"富民工程",努力改善城乡人民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坚持共同开发建设大西部,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增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薛琴的《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探析》指出,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由三大要件构成:非均衡发展战略,先富带后富达共富之路;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部署,特区及沿海开发城市作为示范窗口;正确处理东西部关系,发展后的东部要顾全西部开发战略,东部支持西部要共享双赢发展红利。其成功实践已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跨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延续、丰富、发展  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中国主动汇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是未来青年工作国际化趋势的国际国内背景。陈…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关系,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不断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区域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经济法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经济法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连片特困区为主要扶贫对象的新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协作不仅是推进新扶贫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新扶贫开发战略面临的协作意识不强、协作动力不够、协作基础不稳、协作保障不牢等现实性问题,在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推进中,必须从转变协作观念、构建协作平台、丰富协作内涵、健全协作机制、完善协作政策等环节入手,全面推进区域协作,为新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纵观社会发展战略演变历程,社会发展战略依次经历了传统发展战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综合发展战略四个阶段。考察分析这一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近期的热点,但必须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资源利用,区域经济开发,都应采取保护性开发;工业化、城市化应与"生态农业"建设同步进行,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夯实教育基础,实施人才留住计划,乃是西部后续持久发展之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析发展战略的特点,充分认识其中蕴含的全面、综合发展观,为进一步理解它的科学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发展的。区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区域战略及其效应,提出现阶段采取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均衡发展战略观"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既不可能缓解生产力构成的多层次性和布局的不合理性,也不可能形成对经济发展持久的拉动力量,反而会从根本上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动摇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造成社会的冲突与对立,影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针对具体国情,政府在宏观决策方面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各个环节、部门之间互相协调,注重全局整体效果,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