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晏杰雄博士《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致力于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专题性和系统性研究,其立意高远,见解深刻,新意迭出,对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著作闪耀着独创性的思想光芒,其中爬梳整理的大量珍稀资料,也为以后的长篇小说文体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文体是20世纪80-90年代的延续,主要体现为在一个大时代之下自身的生长性,体现为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在线性时间里的自我变形.这是晏杰雄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一书的基本观点.进一步说,该书的作者能够将一些支离破碎的研究“思路”进行整合,通过开拓针对文学的认知领域,将新世纪以来的许多文学问题引向一种以史带论,依史促思的学术观念,从而使读者能够获得更为宽广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就开始呈繁荣趋势,以至于有人惊呼长篇小说的时代来临了,进入新世纪后,从年产量和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长篇小说已成名副其实的时代第一文体和文学风向标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批评界,研究和批评长篇小说便自然成了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和批评者关注的多是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对其文体则关注不多或不够,有时仅仅在论及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时顺便提及一二。至于专门从文体角度对长篇小说创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研究的专著则更少,目前仅有吴义勤的《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和王素霞的《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论》等不多的几部论著。  相似文献   

4.
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文体的发展为基本内核,考察古代文体形态演变的历史,同时也就是考察古代文学创作、文学观念变革的历史。该文以吴承学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中心,对其在文体形态研究方面的特色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论,并以古代文体发展的历史和相应的文体学理论为学术背景,对目前文体及文体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预见的文体研究的学术前景作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突出特征,一是数量的剧增,再是文体形式的激变。黄忠顺的《长篇小说的诗学观察》大约是立足于这一时期长篇小说文体资源之上对长篇小说诗学问题给予专门思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它以深具文学史背景的当代眼光,在对这一时期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宏观走势给予独特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剖析了这一文体在处理哲学、呈现神话、表现寓言、传达历史,以及情节模式的颠覆与重建等方面的诗学作为。当老派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诗学话语已无力与当代那些于艺术上有所作为的长篇小说创作达成交流的时刻,这是一项事关我们面对当代能否开口言说和如何言说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当代长篇小说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之五个方面:1必须以不同版本研究的深化为基础;2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应有所创新;3应更加注重研究史的研究;4推进其数字化工程;5加强国内外研究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芙蓉风》1999年出版以来,《文艺报》已作过专版讨论,著名评论家曾镇南在此次讨论中发表了《几摩红楼,别是一楼》的评论文章,给予极高的评价,作者郑君华从60年代中期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时就立志创作并开始构想《芙蓉风》这部被评论家认为“有《红楼梦》韵味”的作品,30年磨一剑,缍在世纪末奉献出这部沉甸甸的长篇巨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生作家鲁敏在长篇小说《六人晚餐》中精心构筑立体的叙事结构,巧妙运用时间轴,深度挖掘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哲学,满怀爱与真诚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近二十年间的命运选择和情感纠葛,显现了其在长篇小说艺术创作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通过梳理鲁敏的长篇小说,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主题的拓展方面,还是在叙事手法的丰富方面,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越来越用心、用力,其长篇小说也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9.
自《楚辞》产生以来,历代学者对其风格有过许多表述。对《楚辞》风格的种种表述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以司马迁、班固和王逸为代表的汉代学者对《离骚》的总体风格的论述。司马迁以"兼"确认《离骚》的总体风格。班固以"弘博丽雅"定位《离骚》的总体风格。王逸以"博远"概括《离骚》的总体风格。以世界诗学为参照系对这些学说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认识《离骚》的总体风格,也有助于认识《楚辞》和整个诗骚传统,从而推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世说新语》的文体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它符合现代小说的标准,应归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还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导致这个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古今对小说的概念有不同的认知,以及《世说》本身所具有的非单一性的文体特征。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和现代小说所具备的要素来分别说明《世说》的文体,归纳出它不具备现代小说的基本要素,明确它应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11.
《小说林》短篇小说的类型多样,在晚清期刊中具有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模式、内容是否为横截面、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等方面。从中不仅可以认识《小说林》短篇小说在文体革新上的依据及其与传统古代短篇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其价值也值得重估。  相似文献   

12.
<九歌>文体性质问题历来争议较大,学者各执一端,讫无定论.根据祭祀仪式"仪式诗歌"在文体上多表现为"混合性艺术"的一般规律,对<楚辞·九歌>文体进行新的界定,认为<九歌>为"大文体",其中包孕"小文体".而且将<九歌>认定为"混合性艺术",对深入探讨楚辞体的发展形成过程、屈原<离骚><九章>等作与<九歌>在文体上的渊源关系等重大学术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是与这部小说对于人类文化的探讨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若采用全景长篇小说文体,作品中活跃而舒展的思想便会残废。  相似文献   

14.
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一直被认为是演讲中的经典之作。该演说辞短小精悍,布局合理,逻辑严密,语调铿锵有力,无论从语言、修辞技巧还是从整体布局来看,都是西方国家总统就职演说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5.
《史诗与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标志着巴赫金对传统小说理论和体裁理论的革命性突破,巴赫金以宏阔的理论视野将不同文学体裁的分野归结为史诗与小说的对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观,为平凡文体(prosaics)的发展繁荣推出了理论先导。但同时巴赫金的理论又具有相对局限性。巴赫金在二元对立的文学世界中弃史诗而扬小说,为平凡文体的发展繁荣扫清了理论障碍;而思考巴赫金的相对局限性则有助于增益文学的多元丰富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古今学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总体看来大致有五种观点:一,认为是小说;二,认为是史书;三,认为是史料;四,认为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五,认为介于文、史之间。  相似文献   

17.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从文体角度来探讨<嫉妒>的文体价值等艺术特色,可以看出该小说的文体革新是非常彻底的、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上编文体立足于文体甄别,融文学史、文学批评、创作理论为一体,史论结合,同类相较,体例严谨细密,为文体论的发展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新序》的文体性质,古人和今人存在很大分歧。古人认为《新序》是子书,而现今不少学者却把它视为小说。其实,《新序》亦子亦史亦小说,又非子非史非小说,是子史散文向小说过渡的中间形态。《新序》以历史故事为主,且杂有多种文体,把它定位为具有小说因子的故事体散文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