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随着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一种新型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在中国大地迅速发育与生长。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大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入地推进协商民主注入了崭新内容,赋予了新的使命,对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进行探讨,希望对深化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政协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不断得到规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政协在履职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比如,立法协商问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模式,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协商民主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体现在:从治理理念上来看,它是理性化治理;从主体参与上来看,它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从治理机制上来看,它是法治化治理。沿着协商民主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中国应该转变国家治理理念,寻求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善治之策。  相似文献   

6.
界别协商作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又一大创新,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界别性、专业性、协商性和平等性。同时,界别协商作为协商民主实践形式的又一创新,在协商民主审视下,还存在协商主体参与意识、协商能力不足,协商客体公共利益性、平等性缺乏,协商过程开放性、公开性欠缺的问题。从原则、形式、难点等维度,探讨界别协商的推进思路,能够弥补上述不足,并能将界别协商打造成人民政协又一大品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始终未能解决好我国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也未能处理好高校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公司治理”借鉴而来的“高校治理”是一种新的高校管理体制,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并列的一种民主制度。在高校管理体制创新中引进协商民主制度对于调整高校内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构建高校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现了党中央在理论上同现代政治学理论前沿相结合,强调了在政府之外的社会、人民的主体地位,表明党对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巨大飞跃。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也进一步为发展党内民主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发展党内民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描绘在推进两者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广大农村实行协商民主既有必要又是可能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都为此做好了准备。农村协商民主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也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厘清其边界和范围,并实现不同层级的协同联动。农村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助于改变农村政治文化生态,提升广大干群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过,目前,农村协商民主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注入现代思想意识,尤其是要强调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力量之源。从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在革命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发展人民民主,人民获得了选举权、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参与管理自己事务,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这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到中国,正值中国民主建设刚刚起步之际,许多学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研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命这一命题的提出,其现实意义在于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和追求目标,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又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吴晓林 《社区》2017,(1):15-15
大国治理的基石在社区。社区治理不但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环节,更关乎亿万百姓的福祉。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社区中,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国家治理的脉动,抽象的国家可以具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社区是国家与公民互动最频繁的“节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并为之长期奋斗的结果。无论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建设,还是实现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以及坚持彰显中国特色,中国协商民主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内在要求,反映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只有牢牢把握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期自主探索和开拓创新,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中国实现了从价值理念到制度实践的全方位提升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既是一种科学决策体制、民主治理模式与社团组织形式,更是一种体现人民民主真谛的制度安排、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机制、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坚守人民性的价值立场,坚持内生性的发展道路,注重协商实践的制度化发展,努力构建系统化的体制机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它的价值功能还将进一步得到彰显.它为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现提供了制度载体,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与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
协商民主如何实现制度化,尤其是如何通过民主创新直接吸收公民参与政治过程,这一问题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认识、理解和分析协商民主制度化能够为当前有关协商民主体系的争论提供一个重要的、批判性的视角。以往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包容所有价值,协商民主的价值有时会相互冲突,权衡和妥协在制度设计中是必要的,只有实现各制度之间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些价值。因此,探讨如何使协商民主能更有效地嵌入整个政治系统,并与其他制度形成配合,是当前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其中最关键、最具实践意义的便是对制度化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协商资源按其制度环境和实践特点可分为先秦和秦汉以后两个阶段。先秦时期的议事习惯是原始民主及其在早期国家的遗存,包括部落联盟的议事民主、君主重大决策中的咨询、国人议政、三询的制度设想和士人议政,秦汉以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协商演变为权力体系内部决策过程中的朝议、谏议以及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清议、乡约。在君主专制的制度安排下,中国古代有政治协商但无协商民主,古代协商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政治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的咨询和审议。历史上协商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咨询和审议能够赋予决策以合理性和合法性,协商促进各方参与和达成共识,是专制政治的安全阀。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培养理性审议精神,鼓励形式多样的协商实践是古代协商资源,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作为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诉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治理天然地包含着民主,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审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法治的完善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最终实现制度正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制度的现代化。制度正义与否,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其产生与运行有着文化、历史和逻辑的现实与必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开展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也是新中国权力体系的逻辑起点。协商民主不仅促进了政治协商会议在新时期的民主转型,也更新了宪法实施的理念。当前,利益固化已成了影响改革事业的巨大障碍。中国宪法的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完善协商民主和相关宪法实施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协商民主理解的实质,是在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民众参与要求日益高涨和多党合作逐步活跃的情况下,对如何整合群体利益、扩大政治参与、推进社会和谐而作出的一种政治选择。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已逐渐显现出协商民主的某些特征和趋势。协商民主的发展需要制度上的建设相配合,要大力完善和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要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还要处理好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同其他民主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