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述了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话语角色特征,解析了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类型,并从人物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从而指出Thomas语用理论对汉语语料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戏剧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为主要语料,识别和区分了汉语交际中的话语角色类型,着重探讨话语角色转换的深层动因、语用效果及主要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言中的话语角色类型及转换的模式和动因与英语基本相符。因此,以英语语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话语角色类型及角色转换的理论框架也基本适用于汉语语料的分析。与此同时,汉语中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也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色。笔者认为,对于汉语中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深入研究,对于发展和完善语用学、话语分析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以话语角色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基础,以汉语话剧剧本为语料,探讨了剧本中话语角色的转换,探讨对动态的话语角色转换的理解。话语角色的类型和转换不能只考虑言语行为本身和语言形式,还要充分考虑言者和闻者的社会地位、心理因素以及两者相互构建作用,它们在话语角色的动态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Jane Austen的小说《爱玛》中,贝茨小姐是个话匣子,她在与他人对话中不停地从一个话题扯到另一个话题,并不断地把自己的话语角色从“说话者”转换成“传递者”“代言者”或“传声筒”,并经常把言语接受者的话语角色从“受话者”转换成“观众”或“旁听者”。贝茨小姐言语中的话语角色转换是贝茨小姐用来保护面子的礼貌策略,也是Austen用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和营造喜剧气氛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中的说话者和听话者是一种话语角色,特定的说话者和听话者除了承担"话语角色"外,他在社会中的其他角色身份也会在言语交际中显现出来,形成交际角色。网络言语交际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现象,本文讨论了在网络言语交际中交际角色的选择性特征、交际角色的作用以及交际角色的转换。透过网络言语交际的角色以及角色转换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的言语交际中的交际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话语量、话语结构和话语策略方面探讨了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并通过对三套听力教材中的跨性别对话进行分析,统计不同性别人物的话语童、平均话轮长度及其在话语结构中所承担的角色,认为在两性对话中男性话语更多,呈现更强势的姿态。这种风格的差异说明了社会文化对两性的不同期望,显示了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展示出社会互动关系中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角色话语建构角度对池莉的中篇小说<生活秀>进行解读,着重分析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作者、人物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角色话语建构,从话语技巧、文本架构向审芙层面延伸,从中品味小说语言所传达出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Eleanor Rosch的建构范畴的两项原则为起点,以原型理论为指导,论证了话语类型分类的关键问题,话语类型分类的依据及话语类型的界限问题,并尝试着将故事领域中的话语类型进行了分类。这种研究虽然不能解决话语类型分类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至少为我们认识、识别、研究话语类型开辟了新的视野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话语转述是刑事庭审互动中高频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庭审互动中庭审参与者运用转述话语的过程也是话语角色构建的过程。以劳荣枝案的庭审话语为语料,以言据性和话语角色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刑事庭审互动中公诉人转述他人话语的动因和公诉人如何通过转述他人话语构建不同的话语角色以实现自己的话语目的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公诉人转述他人话语的原因在于提供公正、可靠和权威的证据来还原案件事实真相。公诉人在使用转述话语过程中构建了报道者、传声筒和发言人三个话语角色并实现了以下功能:以更权威的方式揭露被告人话语前后的矛盾;强调整个案件的重点;增加自己所述话语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在历史的演进和大众的阅读认知中,人物角色转型为社会角色,并超越其文本意义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承栽着伦理、道义、情感等多重社会边际意义.道义宣示、劝惩主题、自我隐喻、角色认同等阅读感受寄寓着大众的审美体验.其意义的传承则在时空的转换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迈进了现代化的新阶段。以角色变迁理论来审视,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照,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女性的角色变迁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一)角色变迁理论:“回家”与“就业”的论争;(二)角色变迁机制:法律与组织的保障;(三)角色变迁目标:平等与发展的整合;(四)角色变迁态势:挑战与机遇的并存。这些特点体现了女性角色变迁与社会改革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相似文献   

13.
从保守主义的角色演变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保守主义在各个时期都充当了传统守护者的角色,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有所变换。这是因为他们所要保守和所能保守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同时在精神上却又越来越被放大,有时甚至显得很玄妙。在洋务运动时期,保守主义者几乎排斥一切西方文化,要保守住整个的中国传统不变。到了维新变法时期,"师夷长技"已不成问题,保守主义者乃要求师夷当止于工艺,中国传统政教制度不可变。到了排满革命高潮时期,否定传统政教制度又几乎不成问题,保守主义者乃呼吁要珍惜和保存"国粹",而"国粹"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已经难以说得很清楚了。只能约略理解它们是一种民族精神之类的东西。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民族精神生活密切关联的诸多领域也都将要受一番西方文化的洗礼,这时,保守主义者乃提出,真正值得保守和发扬的人类文化精神,在中国与西方,都深藏在古代先哲们的遗产中。这时的保守主义者,和他们的先辈们否定中西文化具有同一性不同,开始承认中西文化有同一性,只是这种同一性只存在于中西古代先哲们那里。  相似文献   

14.
分析指出,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促进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同时也使得教师学生的传统角色关系受到挑战。因此,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学生角色转换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语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用途广泛,意义重大。他们有着自身的语言文字特征和社会语用特征。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如词汇语用意义和语用规则的不对应、价值观念引发的不同联想以及民族文化缺省等。要想使英译的公示语表达相应的语用功能,在翻译时就要对这些差异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价值力量,以之观照当下我国心理教师专业角色的发展,要求在创设若干条件的基础上,促使心理教师在承担的专业角色功能、心理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角色类型、承担的多重角色间关系、社会协同中专业角色的地位表现、专业角色的自我认同等方面实现重塑,以适应心理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取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试论角色冲突对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女性的角色冲突问题是许多社会学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有不少人对此作过研究.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调查,具体阐述角色冲突的表现以及对女性的影响,并试图分析社会工作可介入的途径及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教师角色呈现不应该仅仅取决于来自外界的角色期望,而应该综合考虑社会/教育文化背景、学生和教师自身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角色呈现应该是三方动态协商、共建的结果。在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中,知识传递者和语言模范这两种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角色,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等多视角看来,在教师角色呈现中均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可对二者断然抛弃,而应该通过引导师生主动改变教师角色期望和对这两种教师角色进行部分转移的方法使之逐渐融入到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9.
论性别角色观念和男女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 ,在性别角色观念习得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地习得性别角色所产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许多似是而非的关于两性差异的认识 ,是产生性别歧视的认知基础。作者从心理学角度讨论了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和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