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道德舆论在生成过程中出现了与"沉默的螺旋"相反的现象.在虚拟语境中如何理解"孤立恐惧"和社会情境的逐渐减弱,从"反沉默螺旋"现象出现的原因中挖掘道德舆论在虚拟语境下理性和非理性传播路径.虚拟语境下道德舆论生成中"反沉默螺旋"现象导致公众情感控制理性、形成多元道德舆论环境、中坚分子不再沉默以及公共意见失去可靠性等问题.可以从培养虚拟语境下正面道德舆论的意见领袖、创造更加多元宽容的社会环境、注重道德舆论"把关人"的培养,不断在实践中修正"沉默的螺旋"理论,增强理论的现代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沉默的螺旋"中的"多数意见"压力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压力作为居于更根本层次的"隐蔽力量",影响人们意见的表达.霍夫斯泰德(Hofstede)文化模式里面包含了影响"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四种文化维度.探讨了"沉默的螺旋"与文化模式之间的一般对应关系,并分析了中国文化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旋转势头强劲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特有的性质,使传播学中的许多传统理论受到质疑,其中就包括"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上,根据传统的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假说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定,通过辨析,从"群体压力"、"孤独恐惧感"和"从众心理"等方面能够论证"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由此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沉默的螺旋”与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强效果理论的代表,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些质疑,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传统上关于媒介和舆论的学说都面临着挑战。实验表明,在网络中,沉默的螺旋不再一统天下,取而代之的将是反沉默螺旋现象。  相似文献   

6.
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强效果理论的代表,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些质疑,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传统上关于媒介和舆论的学说都面临着挑战。实验表明,在网络中,沉默的螺旋不再一统天下,取而代之的将是反沉默螺旋现象。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时代,“沉默螺旋”理论明显地表现出局限性,网络传播出现一种新的态势,即“反沉默螺旋”现象。通过观察“反沉默螺旋”现象在现实中的诸多案例,得出了其出现一种模式和两种路径:即理性和非理性途径,这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的交互性、中坚分子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传统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结合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与FTF(面对面的传播)有关群体压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网络受众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从众现象依旧普遍,因此,产生“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并分析了“沉默的螺旋”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和网络传播环境中表现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常常充斥着沉默,这种沉默影响教师教学效果,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一大障碍,本文提出用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来解释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最终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确实在引起学生课堂沉默行为的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广电总局不久前公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但是收效不大.本文从网络传播"无证"影视剧现象入手,分析网络"无证"影视剧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一点关于视频网站健康长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民参与度与日俱增,互联网中不断出现新的词语。网络语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语言文化,增强了其表现力。从最初的“裸奔”到之后的“裸退”、“裸官”、“裸婚”以及“裸辞”等,由“裸”字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词,而“裸”字的语义和色彩也有所发展变化。“裸”字的含义不断扩大,同时增加了诙谐、讽刺等感情色彩,使“裸”族词汇在网络中被网民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网络中的“裸”族词汇现象,分析其特点,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出发,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探究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谷歌退出中国的真实动机是:牺牲中国,重塑形象,赢得全球市场,虽然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环境及其政策取向、民族网络企业发展、互联网国际交流的影响很小,但对中国网络文化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却较明显;"谷歌事件"也折射出中国互联网政策的不足,应在三个方面着力完善,即在互联网政策的制定执行中,加强与网民、网络企业的互动;强化立法和技术手段,切实保护网络版权;建立多方参与的网络管理协调机构,充分发挥NGO的第三方作用.  相似文献   

14.
Web2.0时代开辟了双重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虚拟公共空间打破了社会公共空间中阶层排列结构,不同阶层主体源于"深层心理感知",按"我者"镜像与"他者"镜像原则,在虚拟公共空间对流、重组、互动。中国虚拟空间在多数暴力与商业侵蚀双重侵略下同时呈现公共性异化,导致"沉默的螺旋"。网络理性的建构与过滤,使虚拟公共空间逐步回归到理性"公共场域"。  相似文献   

15.
辨析“沉默的螺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们的沉默现象被受到普遍关注。文章对新闻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了辨析,认为它不是一条铁的定律,并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应制造沉默,更不要让沉默深化,教的成功不能以爱的沉默为代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互联网+"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概念提出的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政治环境做简要分析,阐述概念的设想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其次,整理归纳了以"互联网+"概念展开的理论研究.整理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众学者对于"互联网+"与"工业4.0"的研究,通常是从构想的角度加以分析,对于该理论定性、定量的研究涉及较少.最后,截取2009年9月-2012年5月月度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建立VEC模型及脉冲响应.研究显示:互联网与工业发展存在相互的正向影响效应,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而验证了"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沉默现象的"不确定性"和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运用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观.阐释了沉默的定义及其功能,通过对文化语言学框架下的话语场景中沉默现象的分析.指出沉默与他言语行为一样.能够引起会话者认知层面上的感觉性反映.这也是沉默现象能够促成交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推送"向用户定制推送的内容一般来自于平台其他用户的上传.因此,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是著作权直接侵权人,不能直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刑事责任.然而,依照行为后的"实际作用"为准据的"中立帮助行为理论"赋予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从事服务行为时与自身信息管理能力不匹配的较高注意力,扩大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归责范围,陷入了刑法扩大化的泥淖中.刑法应从谦抑性原则出发,在探讨"算法推送"技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刑事责任之前,应重新解读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刑事责任,大胆提出超越"实际作用"准据的"规范能力"标准,以期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  相似文献   

20.
话轮"意义沉默"及其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意义沉默"在会话话轮中所具有的丰富语用含义,以英汉会话语段中的意义沉默为研究材料,结合其语用特征,采取多层分析方法研究话轮的"意义沉默",认为传统语用观在解读意义沉默时存在缺陷,应借助关联理论能更有效地对意义沉默进行认知语用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