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和位育”是儒学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伦理观念,它集天道观、人生观、方法论和实践理性于一体,逻辑架构出了儒家伦理的核心体系,不仅构成了儒家最高的价值准则和道德标准,而且反映了儒家伦理的深层次本质;其内部各个部分彼此制约、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涵盖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诸多问题域,表现出多方面的伦理价值,也为我们今天的伦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商德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商德是在以抑商政策为基调的社会氛围下逐步形成的,它可分为经营理念、经营伦理和经营智慧三个层次。古代商人在经营理念层面上,经商仅作为业儒仕进的基础和手段才有意义;在经营伦理层面上,主要以儒家宣扬的诚信仁义为规范;在经营智慧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和”、“情”、“勤”等。在现代商业社会里,传统商德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仍应有选择地发掘和继承。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视野下的科技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的构建是应对科技活动带来的负效应和人类进入风险社会这一客观事实的要求而产生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技伦理问题虽然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当前仍面临着科技伦理调节不力和科技伦理自身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和科技活动主体行为的过分功利性.据此,当前科技伦理建设必须明确其价值取向,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伦理创新,保证科技伦理建设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我们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态智慧。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老庄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其物我为一、知常知足知止及贵生尊生的内涵,包含着生态整体和谐思想、维护生态平衡原则和生态关怀精神。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遵循自然规律,践行绿色消费,尊重代际公正,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共存。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邓小平科技伦理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人关系不仅是汉文化系统的主要问题,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所具有的内涵之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与人有着丰富的认识,在天人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内涵,而且具有宗教神学的意蕴,为西南少数民族的信仰提供了理论支撑。这种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的宇宙图式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天人观的主旨是相一致的。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天人观的探讨,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南少数民族思想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生态保护、养生理念、人生境界等方面提供了文化资源与借鉴,凸显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的和谐伦理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与刘宗贤、刘长明两位教授合作的《和谐伦理学宣言》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褒贬不一。作为一种新伦理观,和谐伦理当然是也仅仅是伦理学链条上一个发展的环节,自有其不完善之处。为了使这一新的伦理观更加完善,有必要再作如下说明:人类与非人类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万有价值定律是和谐伦理观的价值论基础,因而,都有以其特定方式存在的权利;人类的自私与冷漠是地球生态系统失衡之源;"三者"———仁者、智者和贤者,只是一种爱心大写意;"三爱"———爱人、爱生兼爱万物,是有差等的爱;和谐伦理内涵着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使非生物生物化,使生物人格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和谐伦理学不是一般地反对科学技术,而是反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能者多劳,在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谐伦理学固然相对超前,但她代表了伦理学发展的方向,是实实在在的伦理学指归,而不是伦理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居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主导地位的天人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文化方向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天人关系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三种学说。而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主流观点是《周易大传》的“辅助天地”的学说。我们应重视其关于先天即引导自然,后天即随顺自然,在自然变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适应,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即天、人相互协调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生命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构建适应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在儒学视野下探讨生命科技伦理观的构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仁爱"、"以义制利"以及"天人合一"等宝贵思想资源,分别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层面,对构建生命科技伦理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结合现代科技的成果 ,概括传统的和现代的伦理规范 ,研究了现代科技伦理学的有关范畴 ,并具体论证了善与恶、正义和不正义、公正和不公正、平等和不平等、权利和义务、价值和非价值诸范畴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伦理学的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 ,加强科技伦理学研究是时代的呼唤。作为科学技术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科技伦理学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间的关系 ;作为职业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科技伦理学又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 ,研究具体科技领域中的种种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怀中教授《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是近期我国深入、系统研究科技与伦理关系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该书开辟了从科技文化视角跨学科研究科技伦理学的新学科生长点,廓清了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尝试构建了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科技伦理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伦理不是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简单交叉与融合,伦理道德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于科学技术之中,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应有之义。人类在创造科技之时就赋予了其伦理内涵,科技活动作为人类追求自身福利的活动,在本质上乃是人类的一种伦理追求。科技伦理是科技创造活动和科技成果中所蕴含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内在需求的属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近代科学技术结合到生产力中,形成科学化的生产力,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把中国从一个不可溶的社会结构向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变,这是近代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社会效应,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文展开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充实丰富的内涵,这对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的侧面被忽视了,所以建议在今后的教材修订中,应补充上这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第十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围绕“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这一主题,考察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及其嬗变;审视高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评介国外的技术伦理前沿理论;分析科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探讨生态科技文化及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大数据时代我国科技传播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性及进路。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科技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作为20世纪西方社会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但由于他们的理论着眼点、思维方式及所处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爱因斯坦强调的是科学之善,注重的是科学的实证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赞美、肯定、积极、乐观的态度;马尔库塞强调的是科学之恶,注重的是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批判、否定、消极、悲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的科技思想是对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和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现实境况的审思回应。其基本内容包含科技地位、科技战略、科技改革发展、科技民生、科技创新、科技人才以及绿色科技等几个方面。在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观背景下,习近平的科技思想对我国科技事业自身的改革发展以及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技道德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的骨干力量,科技道德作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正确处理工作关系,进行科研活动的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技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为民,造福人类;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正确处理集体协作与个人创造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的名与利。科技工作者真正践履职业道德,要求社会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伦理氛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在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