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边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十分的优越,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因战争和大规模的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也注意到了边区生态日益恶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此边区政府相应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系统的调查了边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加强边区的水利建设、森林保护和林业的发展,使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财政,保障了边区的军需民用,成为边区人民坚持抗战的重要条件。边区财政的方针和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制定并逐步完善的。这些方针和政策不但指导了边区而且指导了其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并且成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边区财政的建立、发展与边区财政的方针政策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边区财政的建立与发展边区财政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边区处在全国进行抗日战争的环境里,战争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着严密的经济封锁(主要是1939年以后);边区本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脱产人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的公营工业是在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有力推动下,边区公营工业发展迅速,影响广泛。但是,随着公营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西北局及边区政府对公营工业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边区公营工业在效益和效率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了其在边区工业经济中的骨干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巩固、扩大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特殊历史环境下,边区政府处理好与西方教会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边区政府对西方教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边区境内的基督教、天主教教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以后逐步走上“三自”爱国道路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并成为解放后我国宗教政策的蓝本。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工业基础薄弱,抗战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赢得抗战的胜利,边区政府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为此边区政府制定了相关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了广大的知识分子投身于边区的工业建设,他们为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工业技术的革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同时为边区工业长期发展培养了后继人才。在他们的努力下边区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打破了敌人的封锁,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遇了连年的自然灾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边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边区灾民、流民的增多和边区经济的困难。边区党和政府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救治方针政策,以积极防灾,科学决策为长远目标,采取政府赈济和群众互助互济相结合,使边区的灾害救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仅保证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而且加强了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是在经过战争废墟的原有油矿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边区的石油工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边区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为了克服严重的物质困难,将边区的内部移民和外来难民、边区的老户农民以及“二流子”和妇女都广泛动员起来开荒生产。这不仅为减轻边区人民负担、为边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一贯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鄂豫边区的特殊环境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 鄂豫边区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抗日游击战争基地。六中全会以后,李先念奉命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鄂豫区边敌后挺进。曾任鄂豫边区党委书记兼五师师长和政委。边区共辖四十余县,一千多万人口,抗日武装约五万人。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围绕着以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为核心任务,建立了以八路军留守兵团、边区保安部队、边区抗日自卫军相结合的军事组织体制。本文就抗战时期边区的军事建设,即八路军留守兵团、边区保安部队、边区抗日自卫军的组织体制及建设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摧残人权的种种罪行,有效地同国民党进行争民主的政治斗争;为了消除边区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巩固和建设边区;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造就一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盟友,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方面领导边区军民英勇抗敌,另一方面又在边区实行维护和保障“人民之人权”,从而使这块抗日根据地的人权状况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好的,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瞻远瞩、通晓政治和精通业务的干部队伍,针对当时边区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和边区政府决定对边区干部进行在职教育学习,制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为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实践证明,抗战时期中共干部在职教育制度建设卓有成效,不仅为当时的抗日民主政权培养了大批合格干部,而且也为后来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开展造就了英才,并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最成功的局部执政实践是在陕甘宁边区,从政权建设、军事斗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中共打造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边区,优化了执政的社会生态环境。但是,在陕甘宁边区执政初期中共却面临着恶劣的社会生态考验: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四面受敌的军事态势;落后的经济及社会生活。对边区社会生态环境的适应进而优化,为中共革命胜利后执政全国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抗战需要和陕甘宁边区实际,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改善了边区的基本面貌,支援了抗日战争。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展现出社会教育与抗战、生产紧密联系,依靠群众办教育等特点,这些做法和思想对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辽宁省开展中朝跨境经济合作走向统筹安排和共同开发。在现实层面上辽宁省开展对朝经贸合作既存在着诸如贸易发展潜力不足、国家限制性政策较多等问题,同时也受朝鲜半岛国际政治环境及中朝各自战略考量等各种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变量因素的影响。因此,辽宁省在加快推进中朝跨境经济合作项目对接方案上,应做好合作模式定位分析,并坚持制定共同开发战略、完善边贸政策等五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湘鄂渝黔边统一市场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湘鄂渝黔边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然而,由于行政界限的分割,导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造成地方经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给边区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为此,应积极消除障碍,建设边区统一市场。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政权结构是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社会机构复杂,社会问题丛生,在社会文化、社会治安、社会生态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陕甘宁边区政府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重建和治理措施,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对边区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改造、社会治安环境加大整治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加强保护等,改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边区社会呈现出了旺盛的创造活力,成为抗战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循化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边界,同时也是甘青两省边界。从宗教文化方面而言,其处于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汉儒文化的边界。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其族群关系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本文旨在讨论循化县撒拉、藏、回、汉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同时探索循化各族群众经济上形成的互利互惠关系;正是不同的经济生产和交往方式奠定了本地区互助合作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