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新四军在盐阜地区打击日寇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主要是由于军事战略的需要、革命文艺的影响、文艺人才的积极参与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军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活动在盐阜区的新四军围绕抗日斗争,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宣传抗日,表现根据地新生活,体现出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昂扬的主旋律.而且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既传播了新文化,宣传了抗日,也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38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开创了茅山抗日根据地,并使之成为我党在华中敌后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这里地处战略要地,抗战时期一直是敌、顽、我三军激烈争夺的地方。新四军之所以能在茅山地区站住脚,这与陈毅等新四军指战员认真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灵活运用党的策略方针,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根据地,于1940年10月由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五纵队南下苏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並与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北渡东进的新四军会师,以完成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党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委,在苏北盐阜地区成立新四军军部,继续进行华中的抗日战争。苏北盐阜地区有盐城、阜宁、阜东、淮安、淮阴、建阳、射阳、涟水和滨海九个县。日伪除盘踞几个县城外,广大农村全都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法制史研究在1979年以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多局限于陕甘宁边区。从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角度而言,开辟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新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法制文献的整理和挖掘,以及与其他根据地法制史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是新四军中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光辉代表,他与粟裕等同志一道,对创建茅山和大江南北战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九三八年六月中旬,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一部到达苏南的茅山地区,与先期到那里由粟裕同志率领的先遣队会合,开展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随后,根据中央的“向南巩  相似文献   

8.
<正>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断绝一切经济供给。新四军军部重建以后,全军7个师9万余人的军需给养完全靠各师自筹自给。皖江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七师的驻地。活动区域主要在巢(县)南山区、无(为)东地区、皖南铜(陵)繁(昌)及宁(国)绩(溪)游击区。皖江根据地在和敌伪斗争中不断发展状大,根据地各项建设,尤其是财政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解决了根据地与七师的需要,还向新四军军部上交大批现钞和物资。据七师1942年经费收支电报:全年军队支出11,055,811元,地方支出4,352,615元,送军部款7,491,173元,年终还结存1,891,526元。在另一份电报中,对1942年7月到1943年6月支出估计,全年支出5,480万元,其中七师224万,区党委72万,送军部1000万。1942年11月底,第七师  相似文献   

9.
皖东抗日根据地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前身,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安徽东部(含江苏一部)地区。抗战时期,它是华中新四军向西防御、向东进攻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桥决战后 ,新四军遵照中央指示战略挺进江、海地区。新四军正确处理敌、顽、我之间的关系 ,在策略上赢得了主动。在与敌人的对决中 ,新四军运用积极的防御战术 ,以少胜多 ,取得了平原地区防守战役的重大胜利。这场战役 ,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盐城新四军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发现盐城新四军文化资源的开发呈现政府投资高但收益低,发挥不了应有价值的状况。通过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树立品牌化、产业化的理念,从市场的角度,整合盐城的新四军文化资源,推动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上,"白马文艺社"的文学创作具有新文学精神的传承和向海外播迁的特殊意义。"白马社"文化精神的形成有三方面的思想资源:五四新文化思想、西方现代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白马社"追求东方与西方、宗教情感与人间情怀、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文化精神。白马社的现代诗创作既与五四新诗传统衔接,又开创了与海峡两岸诗学都不同的诗歌美学道路,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语感和韵味,为当代汉语诗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皖南事变"的首批突围者扬帆,来到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在陈毅代军长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投身根据地文化建设事业,组建"文化村",发起成立"湖海艺文社",团结八方云集此地的文化名流,为抗战宣传,为苏北新文化运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化活动,在华中乃至全国产生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表现在:北移时,选择了错误的转移路线;转移中,不仅行动迟缓,而且三路并进,导致兵力分散;战斗打响后,项英优柔寡断在前,武断决策于后,贻误了最关键的战机;被包围后,叶挺判断失误,分散突围太晚。上述失误,是新四军最终惨遭围歼,未能避免或减少其损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晚清新军的优抚,是我国优抚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袁世凯对新军的优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军队医疗救治方面,聘用熟谙西方医疗知识的军医,采用西式医疗技术,使旧军队医疗救治落后的局面大大改观。此外,针对新军退伍士兵的安置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关于安置退伍军人最完整、最系统的细则。这对于激扬军队士气,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新军的优抚仍在封建社会的窠臼中徘徊。   相似文献   

16.
在学术界 ,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 ,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 ,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 ,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 ,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反 ,他时常以陈独秀、胡适的同道自诩 ,并对陈、胡的思想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赞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梁漱溟没有限于当时的东西文化孰优孰劣之争 ,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 ,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西、中、印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试图寻求拯救人类文明的良方 ,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阐明了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三化"方向。毛泽东的文化观是对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文艺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军以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实力最为雄厚。但后者中的革命士兵倒戈打响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前者成为袁世凯威逼清室、胁迫革命的私人工具。从袁世凯、张之洞的个人因素来看,袁、张不同的练兵动机导致了迥异的治军之道,进而形成两军相去甚远的内在素质,最终决定了两军不同的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