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思想教育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思想教育理论初探傅建增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初年,诸侯争雄,"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子过此潮流而动,四处游说,以弘著孔子之道。在此过程中,他积极构建了一个以"我"为...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道统谱系上至“上古伏羲神农圣神”,下隐自身,中补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道统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以集注《四书》方式加以诠释、梳理;糅合先儒典籍《尚书·大禹谟》人心道心思想,首创“十六字心传”,确立了新儒家的道统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庸批判     
<正> (一)中庸的产生与发展中、庸二字联用,首见于《尚书·大禹谟》: 帝曰:“来,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意思是舜帝告诫禹说:“人心诡危,道义渺茫,唯当求精诚一贯,恰当执取中正。无证无考之言不听,无询无虑之谋不用。”用什么呢?用中,或者说唐中,也就是中庸,可见中庸的思想产生很早。或日《大禹谟》为后儒伪托之文,不可凭信;但殷墟卜辞是真的,它证实了殷代就有中庸思想。《殷墟书契前编》七·二十二·一片甲骨有卜文日:  相似文献   

4.
胡长春 《学术界》2003,(5):263-265
何琳仪教授的新著《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最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 1 989年出版的《战国文字通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订 ,也是对 2 0世纪战国文字字形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战国文字的系统研究 ,从严格意义上说 ,发韧于上世纪 50年代末期 ,经由众多学者的努力 ,到 80年代末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何琳仪教授 1 989年出版的《战国文字通论》 ,对这一学科分支的早期成果做了综合总结 ,《通论》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 ,按时代顺序分别介绍古代、近代、现代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 ,重点介绍现代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  相似文献   

5.
朱子在《文集》、《语类》中有大量关于《尚书》的论述,并详细注释了《尚书》中《尧典》《舜典》《大禹谟》数篇,为蔡沈《书集传》确立了注释的基本原则和体例。但比较朱子与蔡沈注释,二者在《尚书》训诂、义理和注疏体例上依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以实用、简约为美的美学思想切合战国社会现实 ,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并列式和总分式是《韩非子》散文的主要结构方式 ,它们同样具有实用且简约的特点 ,与《韩非子》的美学思想正相吻合 ,是其美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朱熹对伪《古文尚书》提出有价值的考辨意见 ,这对后世的《尚书》辨伪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熹又推重《古文尚书·大禹谟》 ,对伪古文既疑且用 ,丰富了宋明理学的理论体系 ,在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易》是上古之书,其中保存大量珍贵的思想材料;《荀子》是战国末叶之作,是一部总结先秦儒学思想发展的典籍。欲研究上古哲学,必《周易》无疑;欲管窥春秋战国儒学之集大成者,非《荀子》莫属。若疏理出从《易》至《荀子》有关“文”之观念的发展转变,可以说是总结了先秦时期对于“文”的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的一部重要典籍,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内容以阴阳家思想为主,兼及儒、道、名、法、墨、农诸家之言,汇集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泰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影响甚为深广。由于《吕氏春秋》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典籍,历代学者对它都有公正的论述。而且自东汉高诱作注以来,为之作注释者代有其人。但自三十年代至今五十年来未有新版本问世。上海学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陈奇猷教授所撰《吕氏春秋校释》一书,可谓学术界一大喜讯。陈奇猷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教,弱冠从师,得名家指点,经史子集、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皆得师传。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先  相似文献   

10.
从《太一生水》看先秦自然道论的分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店竹简中《太一生水》一文的重要性可以从两层意义看 ,第一 ,它是迄今为止所见先秦文献中最长一篇描述宇宙生成的文字 ,它的内容使先秦宇宙论思想大为深化 ;第二 ,相对于自然道论的玄奥性 ,它是近于“纯粹”的自然知识理论。本文主要从第二层意义分析《太一生水》 ,由此入手 ,对先秦自然道论中玄奥性和知识性理论的分流作了一个初步梳理 ,提示了一种理解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太一生水》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等文献出发,探究了先秦天道观中“无极而太极”思想的萌芽与周敦颐、张载、苏轼等天道观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今传《古文孝经孔传》出现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南北一统使《孝经》学打破了南北学和今古文的界限,走向折衷化;《孔传》对《管子》的征引,与隋文帝以《孝经》治天下的政治手段暗合,体现出《孝经》学的法家化;《孔传》将经文之"毁伤"特指为"刑伤",则契合了隋代以佛教立国的社会思潮,有宗教化的意味。《孔传》之真伪及成书年代虽仍不能确定,但通过刘炫疏解此传的《孝经述议》,可以探索《孔传》与隋代政治及学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先秦诸子散文由最初简单朴素的语录式文章发展为逐渐成熟完备的文章,依据时间和散文样式、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诸子散文的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其代表作为《论语》、《墨子》;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其代表作为《孟子》、《庄子》;战国后期,先秦诸子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阶段,其代表作为《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14.
吴大激是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其在战国文字诸如先秦货币文字、古玺文字、古陶文字研究方面都颇有建树.对<说文>的古文时代提出新看法,并率先提出了"战国文字"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列子,即列禦寇,一作列圄寇、列圉寇。战国时郑人,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列子虽然是先秦著名思想家,但在当时似乎并不被学术界所重视,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如荀子和象司马迁那样的著名史学家,都未提及他,此外,他的思想言论除散见于《庄子》等少数史籍中外,未有专著直接流传于世。现存《列子》一书,为晋人张湛集录整理而成,肯定不是列子原作,而是伪书。正如马叙伦《列子伪书考》所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就是说,《列子》一书,抄录了许多先秦和汉代的思想史料,同时也突出地反映了魏、晋时人的崇尚老庄与佛学的思想。尽管如此,《列子》一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乃至全书的基本思想,与包括《庄子》、《吕氏春秋》等在内的先秦古籍所说“列子贵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收录《子产》篇所述内容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通过对《子产》篇部分简文与《大戴礼》部分篇章的对读及阐释,可以理出儒家内外分殊的两条思想进路,即注重上下相通、内外求索的儒家思想倾向;同时,《子产》篇反映出的重法明刑的儒学路径,与《荀子》诸篇颇多相合,使我们可以从子产到荀子,梳理出一条迥异于叔向、孟子的儒学思想脉络,这对深入挖掘先秦儒学思想脉络、重估子产在先秦儒学系统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黄帝四经》的重新问世对于中国古代尤其是从先秦到西汉思想史的研究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意义。它不仅解开了古书中常见的”黄老”之谜 ,而且通过大量深入的对比研究 ,证实了许多长期被斥为伪书的古籍实际是真的 ,并且当属先秦黄老学派作品 ,这使我们看到先秦黄老学派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存在于《黄帝四经》、《管子》部分篇章、《尹文子》、《慎子》、《文子》、《曷鸟冠子》等现存的黄老道家作品中 ,由此而发现“道家黄老派在战国中期以后成为当时时代主潮而居于战国至汉初数百年的显学地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先秦思想史的研究中流行一种说法:战国末法家学者韩非在其论著中,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确切。第一,韩非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并不错,但上述流行的说法漏掉了承继田齐法家学派。韩非熟读“商、管之法”。韩非写道:“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所谓“商、管之法”,《商》指秦商鞅派法家著作《商君书》,《管》指因齐法家学派著作《管子》。《管子》战国原本确系齐法家著作。韩非所谓“商、管之法”的《管子》书,是指战国中期编著于田齐稷下学宫的《管子》原本,非指西汉时刘向改编《管子》的改编本(亦即流传至今的今本)。《管子》战国  相似文献   

19.
《孙膑兵法》作为一部有关先秦战略战术的重要典籍,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点是"人",归纳起来有四点:一是以"义"为战的策略;二是"存亡国而继绝世"的政治主张;三是"休民、为民赇"的富国之道;四是"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的人道精神。其民本思想不仅昭示着战国后期社会价值观的进步,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先秦兵家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 《管子》一书在先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反映的是黄老学派与法家的思想(其中也渗有阴阳家、兵家等思想),各篇虽非出自一人之手,但其哲学思想却是基本上前后一致的。本文不拟全面探讨《管子》的哲学观点,只就它的方法论思想,作一简要评述。(一) 先秦哲学发展到战国中期,已开始对思想方法及其基本原则作比较自觉的反思,《管子》书即反映了这一特点。正是在对方法论的反思中,《管子》作者提出了“心术”的基本原则:“实、诚、厚、施、度、恕,心术也。”(《七法》,以下凡引《管子》,只注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