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与塑造至关重要.从娄底旅游的地理文脉、受众基础及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入手,对娄底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和设计,定位包括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省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本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个方面.而娄底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节事活动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现有文献,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技术、旅游目的地促销及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等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评价,旨在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逐 步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在相关前沿理论和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指导下,剖 析西昌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西昌地区现有的旅游形象并据此为其设计一个鲜 明而崭新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4.
作为扩大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展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一种方式,举办重大事件会影响举办地旅游目的地形象。以COP15对昆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具体探究重大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为重大事件举办地利用重大事件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旅行真人秀的热播引发了出境旅游热。为厘清这一作用机制,从受众涉入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中介变量、文化距离为调节变量,探究受众涉入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受众涉入与出境旅游意向呈正相关;(2)受众涉入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感知对出境旅游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感知在受众涉入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文化距离负向调节了受众涉入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且这一调节效应以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中介变量。基于上述结果,目的地营销组织要精心设计节目内容,提高受众涉入度,强化目的地形象塑造与推广,突出文化相似性,激发受众到访目的地的意向。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发展多由政府主导,明晰政府行为对旅游形象的影响机制,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政府行为与旅游目的地形象间的关系。提取出动因、生产性行为、调节性行为、营销性行为和保护性行为5个主范畴,构建政府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提出政府行为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发现为政府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理论指导,以期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影响因素进行归总;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地特征性、突显性、综合性信息的凝聚。旅游目的地形象以目的地原始信息为素材,形成于传播机制,并通过旅游者心理暗箱作用于其行为。因此,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研究需跃出单纯的宣传策划层面,扩大到形象生成和运行的过程中,深入至形象信息流动的所有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是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目的地形象是旅游领域的重要概念。对于旅游目的地和产品而言,想要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具有战略意义和竞争优势。但国内对国家形象与更小尺度的目的地关系的实证研究极少,本文以这两个领域为研究对象,在归纳总结已有相关研究的前提下,阐明两个理念定义以及维度的特征,并提出整合这些变量的旅游意向模型以及相应的五个假设。研究发现:对于认知形象以及情感形象而言,国家形象带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且对认知形象的影响要大于对情感形象的影响;潜在游客的旅游意向受到他们对目的地感知力的直接影响;相较于目的地的影响力,潜在游客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形象、网络口碑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次研究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网络口碑、顾客忠诚的2个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浙江省3个比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364名游客的问卷调查对这一模型进行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⑴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顾客忠诚,也可以通过网络口碑间接影响顾客忠诚,其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⑵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推荐度,也可以通过网络口碑间接影响推荐度,其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⑶旅游目的地形象不直接影响回游度,而仅通过网络口碑间接影响回游度;⑷旅游目的地形象对顾客忠诚各维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推荐度、回游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旅游形象定位的二脉理论在旅游开发与营销中存在多层次、产品观念导向、叠置性及时代感不强等缺陷,四脉理论综合考虑地脉、文脉、商脉、人脉四个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子,以商脉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的核心。基于四脉理论,武汉旅游形象可定位为白云黄鹤,百湖江城。  相似文献   

11.
黄海湿地成功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盐城借助世遗效应进一步塑造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带来了机遇。通过非结构化测量方法对后申遗时代盐城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及期望展开调查,调研显示,当前公众对黄海湿地遗产的价值认知情况并不乐观,游客对盐城旅游形象的感知总体上仍比较分散,不过对申遗后的旅游发展则充满期待。据此,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和视觉识别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盐城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认识论的要素划分方法为基础,将旅游目的地营销要素分为营销主体、营销客体、营销内容和营销工具4个方面,作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工作的主线,并根据对黔南州的探索性调查所发现的营销问题,对其旅游目的地营销要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是旅游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以国内5个旅游社交网站的游记文本为数据源,借助ROST CM、Gephi和ArcGIS等软件,探究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特征:游客感知北京景区空间结构发展不均衡,中心聚集效应明显;(2)时间特征: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重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3)演化特征:游客感知景区聚类程度整体有所增加,游客感知景区呈由中心向郊区扩展趋势,文化旅游成为新趋势;(4)大事件后的积极效应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时效性;(5)游客对北京目的地形象的情感感知呈现积极情感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到海南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一般;从心理动机和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来看,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是海南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且"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选取朱家峪古村作为案例地。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以及各旅游网站,获得关于朱家峪的网络评论347条,游记8篇,利用文本挖掘软件提取出游客对朱家峪感知形象的60个高频词汇,将其分为动机与行为、景区环境、景区景点、休闲娱乐、旅游产业要素等5类。研究发现,游客对朱家峪的旅游形象感知多倾向于积极方面,"闯关东""古村落"是最深刻的印象,消极感知来自于门票价格、旅游设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古村文化的挖掘、营销方式的创新、服务人员的培训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并于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基于民族村寨旅游特点,以西南地区桃坪羌寨、甲居藏寨、泸沽湖作为案例调查地,以"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从求真体验、旅游怀旧、外界信息刺激、目的地信任4个方面,研究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及影响机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人员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的4个前因变量均以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意向;旅游怀旧和求真体验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最强,其他2个变量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目的地信任直接正向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意向,目的地信任感越强,越能提升旅游者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目的地建设在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但目的地形象传播却没能同步走向成熟.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电视媒体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广告,这是一个进步,但我们却未能看到今天最具新技术特性、最具信息扩张潜力的的电子媒体--网络,在目的地形象传播中承担与其时代特点相匹配的义务.因此,研究目的地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既是今天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必需,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旅游地形象,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测量、旅游形象认知、旅游形象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针对旅游传播渠道的相关研究。旅游地信息的传播对旅游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三个世界遗产旅游地旅游者获取旅游形象的信息渠道和旅游动机进行比对分析,阐释了旅游形象信息渠道对旅游动机影响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并提出了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自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调查问卷",调查韩国团队游客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结果表明:韩国团队游客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评价比较高。在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各因子的评价上,韩国团队游客对杭州的"自然资源"、"历史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认可度较高;对"旅游活动"、"娱乐和夜生活"的评价相对较低;50岁以上组群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受要好于年轻组群;回头客与初次客相比,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更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旅游形象感知、塑造和传播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为主。世界遗产地是我国重要旅游地类型,但其游客感知形象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国内世界遗产地旅游形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足,在崀山的地方性、旅游形象替代分析基础上,采用ROST Word parser软件分析崀山网络游记及游客点评,归纳出游客所感知的崀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及其信息渠道;对崀山旅游形象进行重塑,突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大美"核心理念(MI)和"世界丹霞奇葩·山水田园人家"的总体形象及其分体旅游形象及视觉符号识别系统(VI)、听觉形象(AI)、行为识别(BI);最后基于传播策略的基本原则,提出目的地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语言和非语言传播符号系统、传播受众、媒体和非媒体传播方式、时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