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9,(2):128-135
动趋式结构可描述为位移事件结构,位移事件句存在着目标取景与过程取景方式的不同.动趋式粘合式结构的典型性与事物位移行为密切相关,位移事件结构映射位移行为方式,实际是位移行为方式固化表达的一种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分析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对于佛教政策变化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江南地区以禅寺、讲寺、教寺为代表的正统寺庙的分布与变化,从而阐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政府行为在佛教控制的层面是如何展开的。进而指出,在政府意志与民间意愿相统一的前提下,政府控制行为与民间意识形态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否则二者往往处于对立状态;虽然政府行为于民间意识形态的控制十分强烈,但是民间的祠神复兴运动在政府禁毁伊始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人的目的、意志与社会运动关系新解张文喜社会运动的轨迹是在多种社会要素包括人的目的、意志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拓展的。这种轨迹是在众人的活动所形成的合力中实现的,但却又有着不以活动中某一个个体、集团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为转移的驱力和动型。当认识和顺应了这种总体性...  相似文献   

4.
周敏莉 《理论界》2010,(12):160-162
"说不定"是对预期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具有发生的可能性的估测。常有"也"、"还"、"就"、"真"等副词及语气词"呢"与之共现。语气副词"说不定"由同形动补结构固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伦理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方向是“义”,经济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方向是“利”,“义利合一”就是在“作用方向”意义上“冲动力的合理体系”。伦理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点是组织“合力”,经济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点是个体“活力”,“活力”与“合力”的互动整合,就是“作用点”意义上“冲动力的合理体系”。平行四边形是“冲动力合理体系”的“力”学模型,从中可以演绎出伦理冲动力—经济冲动力辩证互动在结构、原理、体系三方面的“力”的法则和“力”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以商业行贿行为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社会组织商业贿赂行为,是现代商业社会中最典型的越轨行为。其相对于一般自然人实施的商业贿赂行为,具有行为主体的组织性、行为意志的整体性、行为实施的双重性、行为利益的组织独占性、行为范围的限定性等特点。社会组织实施商业贿赂行为,与其理性选择有关,并深受商业场域及商业规则的影响,是社会交换的一种结果表现形态。对社会组织的商业贿赂行为,应通过建构相应的社会控制主体系统、法律系统、手段系统进行社会控制,以使其通过合法行为进行商事交易,成为其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合力论揭示社会历史事件的形成是如何加合单个人意志的,体现了历史决定和历史选择的一致,说明了历史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在表现个人意志(理性)间的冲突与产生结果上,博弈论补充和深化了合力论,使社会科学分析有了可以操作的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8.
卓泽渊 《东南学术》2004,(5):129-130
一、按照主流法理学的观点,法不能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法的基本内涵是人的行为规则.不论怎么给法下定义,最后都要归结到行为规则上去.什么是行为,行为是人在一定意志支配之下的人体之动与不动之状态.行为总离不开思想.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有思想,自然有思想吗?法既然是行为规则,被调整的双方,都应当有意志介入的.这种规则应当是人和自然共同遵循的.那么人在制定法律规则的时候,自然介入了吗?人类单方制定一个规则来调整自然和人的关系.自然没有意志,没有表达意思,自然是无法被调整的.  相似文献   

9.
论情感意志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某种体验,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意志则在一定的理性支配下,使主体自觉地确定活动目的,并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控制、调节其行为的心理过程。主体结构中的情感意志要素是认识发展的催化剂,又是思想物化的推动力。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价值内容、情感意志结构中理性因素的渗透、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和动态特征都决定了主体的认识活动必然要有情感意志参加并受其影响。科学地阐述情感意志因素的作用,对于全面揭示认识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认识发展多元化趋势的内在根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汉语特有的动词复制句,一般由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组成,形成所谓的"宾补争动"现象。形式句法关心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认为动词复制句中的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复制而成的,并构拟了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过程。汉语中还存在由非动宾结构构成的动词复制句,主要有主谓式、连动式和状中式,这些结构中的前一动词明显不是复制而成,无法用之前的生成机制解释。动词复制句与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主谓谓语句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应当也是汉语句子中心只有谓素形成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衍生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想讨论一下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的“补语”同宾语并见于动词之后的结构关系。例如“牛郎听完织女的话。” (《牛郎织女)》“孔已乙便涨红了脸。” (《孔乙己》)“眼里布满了红丝。” (《孟姜女》)等。这类句子加“·”部分的结构关系,多数语法著作都一概处理成“动——补——宾”。虽然有人看到了其中复杂的情况,然而其结论仍旧一概是“动——补——宾”。我们感到这样处理似乎有点简单化。据我们观察,在这类句子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的所谓“补语”,其功能并不都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结构关系不能一概分析成“动—一补——宾”而应作不同的处理。我们认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较为合适。 1.真正的“动——补——宾”结构,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构:动词支配宾语,补语只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时期是冲动行为的高发期,近年来青少年冲动行为所引发的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对青少年冲动行为应通过提高自控能力、引导合理宣泄、培养移情能力、解决心理困扰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并通过意志锤炼法、行为矫正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13.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是具有骚乱性质的集体行为.本文提出了结构箱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区域内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所具备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耦合.在结构箱中,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要经历导火索、信息传播、情绪共鸣、情境催化、控制失效五个阶段,其中在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在行为人看来 ,如果按其认识内容发展 ,以其行为为中心的客观方面就有可能 (包括偶然和必然两种情形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意志因素是一个带有价值取向的动态变化过程 ,即行为人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去指向既定的某个目的的同时 ,纵容了该既定的目的之外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过失的认识因素包括 :行为人不仅预见到了自己的行为有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偶然可能 ,而且还同时认识到了阻却这种可能性现实化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但是错误地估计了阻却条件的作用和地位。其意志因素是行为人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去指向既定目的的过程中 ,始终利用自信的阻却条件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从上述论点出发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两种罪过形式的区别 ,并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区分这两种罪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控股股东频繁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且在接管事件中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演变为对上市公司和股票价格的双重控制,从而有可能获取更多私人收益.对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从接管溢价收益、操纵股份收益和经营期间的转移收益三方面进行测度.规范控股股东的接管行为,需要完善所有权结构、法律、法规、媒体监督、产品市场竞争等要素.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句法分布研究通常从语义、句法的角度考察,可是由于汉语介词来源本身的复杂性,加之汉语句法关系缺少形态,因此常常很难得到统一的解释。从语篇及物性的角度,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通过溯因推理发现:汉语介词结构在参与者、施事性、意志性、动作性、瞬时性、体、肯定性、现实性、宾语受影响性、宾语个体性等及物性特征上都表现一致。介词结构的漂移受语篇及物性制约,即句子处于低及物性的时候,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前位置;当句子处于高及物性时,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后位置。  相似文献   

17.
许斌龙 《兰州学刊》2005,1(2):178-179,313
程序运行起始于主体之间关于实体法不确定性的认识,完成于实体法在主体之间的确定性分配状态.程序运行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与行为过程的统一,它可以划分为意志表达、信息整理、统一决定、物质准备与执行结果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价格涉及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直接关系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制约其经济行为.近年一些国家的经济改革实践都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中,价格总是最敏感向题之一。价格形成的机制及其基础,是整个经济模式转换的理论前提.一 客观存在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最终归结为市场供求运动,是通过使用价值的供给与作为交换价值的需求来表现的,结果必然形成唯一的交换比例,即市场均衡价格。市场供求运动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其各自的种种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合理的价格决非意志行为,任何忽视生产者行为或消费者行为,即排除市  相似文献   

19.
法人是商品经济社会中一个具体实在的组织体,具有不同于组成法人的自然人的意志和行为,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单位有其自身的整体意志和行为,判断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关键看犯罪行为体现的是单位的整体意志还是自然人的个人意志。在单位犯罪的认定中,对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应该进行实质化审查判断,对于滥用法人人格独立原则以规避法律的,要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对法人人格予以否认,追究其背后的自然人或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H.G.法兰克福的意志必然性概念延续了法兰克福反例关于相容性问题的思考,最主要的就是应对与终极来源意义上的自由理解相联系的不相容论论证。他认为行为者与行为之间的恰当联系无需行为者是行为的终极来源。意志必然性是非自我赋予的,意志必然性概念自身之内同时包含了必然性和自主性两方面的内涵,是形成人格同一性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意志必然性的存在证明了意志自由与必然性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