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增进海峡两岸学生之间的了解,加强海峡两岸同胞骨肉亲情,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两岸一家亲,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学生艺术团前往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活动。7月6日,国侨办副主任赵阳亲临南京审查演出节目,进行行前动员,并问候了赴台的小演员们。随后,在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艺术团一共进行了6场以"吴韵汉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让台湾青少年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展现大陆青少年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赵阳表示,此前大陆赴台演出的专业艺术团很多,但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赴台为台湾青少年学生演出的活动在国务院侨办组  相似文献   

2.
6月10日,一架飞机稳稳地停落在首都机场的停机坪。以台湾红典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淑慧为团长的台湾红典中华文化交流访问一行80余人缓缓走下飞机。他们将对北京、承德两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访问团。该访问团成员由台湾各界人士组成,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他们是应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来访的。6月11日晚,中国台联在奥林匹克饭店举行欢迎宴会。宴会上,中国薹联会长张克辉先生致词。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台湾SI典中华文化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进行文化交流与访问是件假有意义的事,相信…  相似文献   

3.
在两岸人员交流三十之际,面对两岸关系的暗潮汹涌,大陆对台工作始终不改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政策,通过持续赋予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共同的国家主人翁角色,推动两岸人员交流由量变到质变的进阶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点,"共同"、"共享"与"共创"的提法前瞻性地指明了面向新时代的两岸人员交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沿用这一称呼至今。但台湾方面1947年就以“山地同胞”代替“高山族”来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正式名称。1994年8月,台湾立法机构修订“宪法”,将“山胞”改称为“原住民”。陈水扁当政时,煽动民族情绪为他搞台独服务,刺激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正名”运动。目前,台湾已正式把原住民划分为16族。两岸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称谓的差异有愈走愈远的趋势。今后应全面深入开展两岸民族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政治互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正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是著名的侨乡,近台近港澳,尤其与一水之隔的台湾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福州对台交流具有独特的"海峡"优势,这个优势源自海峡两岸一水相连、习俗相同、血缘相亲、地缘相近的特殊渊源。近年来,福州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与台湾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有新突破,福州在祖国大陆对台交流中一直处于前沿地位。打好"海峡牌"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拓展"六求"作为,推动榕台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全面提升两岸合作交流的水平。在打好"海峡牌"上,文化则在争取台湾民心、促进"三通"、促进祖国统一中,具有独特优势、特殊作用和重要价值。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联系吸引着广大台湾同胞,成为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的重要桥梁。榕台两岸特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同胞最强烈的利益诉求是增加家庭收入,而不是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地区、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同胞利益诉求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性别、民族、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产生了少数民族同胞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不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少数民族同胞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而且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政府应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来发展民族经济;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同胞教育水平,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林轩阁 《金陵瞭望》2010,(20):66-67
为加强与台湾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交流.南京市组团赴台湾推介文化产业项目.作为南京市首次赴台开展文化经贸活动的团组.不仅在省内首开先河.而且得到了国台办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导,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文化产业交流为主题的出访团组。在台期间.交流团深入开展拜访客商、洽谈项目、论坛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合作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前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全体进入濒危阶段,这是传统文化消亡的表现,危机感和民族情感使得民族语言教育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台湾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困境和语言教育历史背景的制约,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积弊难返。  相似文献   

9.
8月29日至31日“,2006年两岸青年人文交流”在我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台湾慈济基金会和我校联合主办,来自台湾多所高校的慈济大专青年及慈济志工共120多人同我校的1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弘扬人文和感恩精神,交流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采风、感恩教育、人文交流、社区服务等。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江苏中华文化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在3天的活动的中,我校学生同台湾慈济大专青年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沟通,共同感悟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感恩教育深入人心。“2006年两岸青年人文交流”在我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族际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族际交流以一种或多种形式显现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 ,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在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调整当中 ,一个十分显著的要素就是族际交流加强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突破了以往的空间和时间的界线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频度和强度方面 ,还是在互动的维度和互动的情境与方式方面 ,都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回族、撒拉族、藏族等民族个案的研究 ,探讨了西北各民族族际交流的形式与族际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林长华 《华人时刊》2005,(12):55-55
上世纪初,国民党宣布了“梅花是中 国国花”之后,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 “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尤其是台湾上 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首叫《梅花》的歌曲 在东南亚大流行,一唱就令一些人神经紧 张起来。其实,梅花作为台湾的标识并非台 湾的“专利”。六朝古都南京市1982年宣 布“梅花是南京市花”,并确定每年2月底 3月初举办“国际梅花节”,广邀海内外宾 客来“赏梅探春”,以繁荣当地旅游经济。 可以说,梅花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同根 文化。正如每一个省都有她的省花一样,梅 花作为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花毫不奇怪。 说起台湾同胞喜欢梅花,与其地理气 候有一定关系。台湾气候暖和,虽有冬季, 但与北方那样普遍银妆素裹却有很大差 异。所以,梅花在台湾并没有像祖国大陆北 方那么多,只有台东、嘉义以北有一些,每 年10月便开花,而且花香远不如大陆北 方。历史上台湾不但有著名的梅花产地(如 南投县雾社梅峰等),而且台湾不少地区经 常出现冬天未临梅先放奇观。2001年中秋 节过后,台东的肥池上乡、关山镇、东河乡 山区,就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梅树开花,簇簇 梅花迎风摇曳,颇有清静高雅之美。对这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台胞惊梦、录梦、圆梦而引发的哪吒文化寻根热潮,反映了海峡两岸同胞心神相通、根源相系的民族真情。哪吒文化之根在宜宾,宜宾为长江的源头。台胞们虔诚信奉的英雄神灵——哪吒则是从长江源头宜宾走向沿海,又随渔民走向台湾宝岛,并成为中国人心中崇敬的英雄。当代台胞们对哪吒的信奉与寻根,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探索、认识与回归,显示着中国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及其所具有的吸引力、凝聚力。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根,是炎黄子孙的魂。凭这条根与这种魂,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没有人能阻拦的,两岸同胞的血缘亲情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  相似文献   

13.
为国:骨肉团圆寻“良方” 作为医师出身的李赣骝,近年来一直为海峡两岸统一鼓与呼,苦寻“良方”。2001年9月,李赣骝率团访问了台湾,与台湾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把工作做到“家门口”,根据两岸形势的变化,加强了祖国统一联谊工作,促进了与台湾同胞和海外人士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同时,他多次率团到国外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进行接触和交流,以共同反对“台独”,推动祖国统一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现状基础上,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意义,同时,通过阐释学校、家庭、社区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教育中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民族社会化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学生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认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此外,学校教育中的民族社会化虽与政治社会化在促进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社会化框架的限制.因此,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民族社会化应基于政治社会化框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民族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何夕 《北京纪事》2016,(11):56-61
2016年7月10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师生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赴澳门,拉开了今年两地京剧艺术交流的大幕. 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隶属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没有固定演员,视需要由一批"科里红"的少年科班新秀组团.今年该团赴澳门演出的成员全部来自北戏京剧系的学生.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团长王玉珍认为,此次赴澳门演出的阵容整齐,艺术功底扎实,显示出北戏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学生发展全面均衡,为京剧艺术传承与交流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同胞联系的日益密切,闽台文化艺术交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文艺创作的规模、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有新的拓展。及时研讨闽台文艺创作生产情况,对于推动闽台文艺创作交流合作,提高创作生产水平,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013年4至6月,我们实地走访了福建省海峡世纪影视公司、福建神画时代数码动画公司、厦门歌仔戏剧团、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等文艺演出团体和机构,开展了  相似文献   

18.
祝星 《江海纵横》2006,(5):38-38
2006年9月19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发展(南通)论坛在南通文峰饭店迎宾楼紫琅厅隆重举行。论坛由江苏省社科联、南通市社科联与台湾东华大学共同举办。来自台湾的16位学者与本市的数十位学者欢聚一堂,就“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广泛交流。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黄利金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词。他说:“海峡两岸同是炎黄子孙,共同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大力,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丰厚资源,也始终是维和海峡两岸同胞情感,走向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本次论坛的举办,…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院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与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姊妹校际关系,双方互派教师、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学术交流活动。今年8月份,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院外事办公室与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合并,成立了吉林师范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分院。交流分院的成立,必将使我院的对外开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两岸逻辑教学与研究学术会议在台湾召开,标志两岸三地逻辑学交流的正式开始。随后2006年在南京大学、2008年在台湾东吴大学、200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在西南大学分别举办了四届两岸逻辑学教学与研究会议。这些会议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两岸三地逻辑学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