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女性诗歌的“命名”作为某种话语特征,其表现为身份性的书写,女性诗歌写作关注黑暗意识,通过身体叙事不断消解男权中心话语,并且从终极关怀思考死亡,使得女性诗歌写作超越了自我身份,从而走向了一种更高远的普世写作.  相似文献   

2.
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3.
当代诗歌书写偏离诗歌传统中的语言意识,语言中断了诗、思、道之同一的整体的表现意识.重视当代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强化中、西诗歌传统中的诗体意识,传承了中、西方诗歌传统的积极的表现元素,同时也拓展了当代诗歌书写的表现可能,推动了当代诗歌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北方论丛》2004,(5):49-52
陈染在当代文坛永远是一个谜.她的创作独具一格,在中国主流文学之外的边缘小道吃力行走.执著女性自我空间的守护与探索,对个体欲望的表达和肯定,对个体价值和精神的尊重,以她女性特有的视角抒写女性意识和人性的张扬,从而理性审视和反思了女性自我精神人格探索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形成热潮的女性自恋式写作,在当代中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女性书写者以背对男性与社会的姿态,自我封闭、自我抚摸、自诉心语。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与现实意义。但观念先行的倒置与创作视野的逼仄使得创作困境随即出现。因此,女性书写者必须加强自省意识,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与现实积极对话,追求人类真理是女性写作走向新的广阔天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江鹄诗歌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独特的存在,以苦难为其重要的主题与情感的基调,并创造了与此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美学价值。其苦难的基调由少年的苦难、男性的苦难、女性的苦难与乡村的苦难四种主题所构成,并由此带来了以沧桑与凄凉为主导的艺术风格。江鹄诗歌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反映自我的生活并始终伴随以怜悯为主体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当代诗歌创作以多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将关于土族的历史想象、神话传说和民俗事象与现代诗艺融为一体,是阿霞对民族文化认同诗意建构的积极担当;主动顺应当代诗潮,结合自身经历与民族文化心理,多维度呈现女性意识的自觉与变迁,是阿霞对女性诗歌路向的个性化探索;择取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历史积淀,对当代人的生命经验展开知性书写,体现了阿霞的丰富学养和创新意识。由此,她不仅在土族文学中,也在整个当代中国民族文学中,独树一帜,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期内,女性文学中女性自我话语系统得以建立、发展和演变:一是愈来愈多转型期女作家在表现女性自我时,都倾向于对女性力比多本能结构的探究,致使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身体行为日益趋于同构。二是针对男权中心主义,转型期女作家们采取了多种的叙述形态,自觉地参与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解构。三是转型期女作家一方面大胆地拆解传统的母亲神话与恋母情结;另一方面,却真诚地颂扬母性和母爱,竭诚使女性自我由母性之根出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四是女作家着意于对女性自我存在的探究,导致了女性自我的个性化特征的鲜明性。此外,尽管转型期女性自我开放而多元,但女性自我对独立、尊严、自由和爱的追求和探索却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47-251
女性在具有鲜明地域和族群特色之客家歌谣的创作、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客家歌谣呈现出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交相辉映的状态。客家歌谣中的女性书写与客家传统社会的地理状况、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因素直接相关。它集中展现了传统社会客家女性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多样风貌。同时,客家歌谣中的女性书写为族群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样本,对深化客家学研究、开拓当代女性研究视野、促进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具有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90年代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认同 ,处境尴尬 :一是传统文学无法不经建构地成为当代焦虑心灵的自我认同的所在 ,坚持民族传统的作家未能与全球化沟通和对话 ;二是以历史本身为书写对象的创作 ,并未完成自我认同的任务 ;三是个人化写作作为自我认同的无力 ,甚至在自闭中萎缩病变 ;四是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由于对现实的完全认同和文学性的缺失 ,也失去了文学自我认同的属性。其出路是 ,必须遵循对物化社会的批判功能和用精神构建世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淑真是宋代女性文坛继李清照之后又一颇有成就和个性的女诗人,她的爱情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又由于她一生受情婚姻的不得意,诗词中又颇多怨恨之语,流露着她在生命中的真切体验。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少女朱淑真在诗词中表达着她对爱情的幻想和憧憬,同样也在诗词中发泄其对不幸婚姻的苦闷和郁怨,最终在弧寂和绝望中抱恨而死,从她的诗词创作中可以触摸到一个闺阁女子一生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2.
孙犁的诗歌创作贯穿一生,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前期诗歌塑造了抗日军民英雄群像,深刻反映了新的社会伦理关系,形式上以叙事为主,构思各具特色;后期诗歌表达了更广泛的主题,尤其以人生思考和赞扬女性美为主调,艺术上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3.
唐朝女冠诗人是唐朝社会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她们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但政治开明以及道教兴盛的特殊环境让她们获得了较多的自由,从而使她们创作出不同于男性诗人和一般女性诗人的诗作,在文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宋代的朱淑真和朝鲜宣祖时期的许兰雪轩是两位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舛的女作家。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她们的诗词都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大胆向往和追求、婚姻不幸的离愁凄怨、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等共同点。但对理想追求的差异却又使她们的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表现风格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宋末乱世,一些女性以血泪在诗词中状写王朝的崩溃,倾吐一己的遭际,其气节之高格,情志之深婉,沉实悲切,深挚动人,作品也因放眼于国家和民族的衰亡,折射出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学海 《云梦学刊》2013,(4):108-115
对徐志摩诗的误读,以及对他与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的浅层次诠释,至今仍然贻误着读者。如果从时代背景来考察,以诗人艺术地政治介入,行进中的矛盾二重性,文化素养与生存环境的冲突,去纠正历来对几首徐志摩诗的误读。并通过对徐志摩与三位女性的深度剖析,找出他与三位女性纠缠中深蕴的悲剧精神,以及此悲剧精神对徐志摩本身成功行为的一种再诘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50~70年代的单一刻板模式,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反叛,以对抗男性中心文化;一种是向传统女性形象的回归;一种是试图寻求一种独立、平等、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这种女性形象的分化反映了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受到质疑和解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性别关系的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18.
王晓芳 《云梦学刊》2004,25(4):71-72
历朝历代中对女性歌颂之作颇多,文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朝文人在对女性的歌颂诗作中,将女子的形象从神还原为人,拉近了女性美的审美距离,具有明显的现代情爱的特点,在女性审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女性诗坛十分活跃和繁荣,涌现了四千余位女性诗人,这是一个庞大的作家群体,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庞大的诗人群体凸显出若干总体性特征,即地域性、家族化、伉俪诗缘、多孀居者和边缘性等。这些虽属外部特征,但对进一步考察清代诗歌及其作家群体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4,25(5):83-87
盛唐诗人贾至贬谪岳州三年,留下来约三十首诗和一篇散文。诗歌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其总体风格是有哀怨而无愤怒,气度不凡。在众多唐代贬谪诗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