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代玄言诗人、学者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在序、注、图赞《山海经》中提出的神话学上奇丑美学思想,已出版的几部中国美学史及同类论文均无涉及而付之阙如,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为补缺漏,现试作评述如后。 (一) 郭璞的神话学涉及到神话起源、本质、思维特征及方法许多方面。他在序、注、图赞《山海经》中提出的这些思想,具有反传统反潮流精神则是其取得成功的主因。《山海经·序言》开篇写道:  相似文献   

2.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神话学家。他虽然活了不到五十岁,但其文化成就却是多方面的。郭璞一生的著述很多。《晋书·郭璞传》说:“璞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仓》、《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十万。到了唐代,魏征等修撰《隋书》,《经籍志》里仍著录有:《尔雅注》五卷,《尔雅音》二卷,《尔  相似文献   

3.
从撰者、写作时代、结构设置等多角度来看,《山海经》与《神异经》《十洲记》客观上构成了前后相承的博物志怪系列。博物志怪可谓蕴涵神仙叙事的天然载体,战国以来“长生不死”观念的深化和造仙运动,使得儒士、方士和道徒们在博物志怪系列文本中,通过书写神祇和神仙、陈述神异物产、描绘仙境美景等三种较为典型的表达方式,来具体演绎主体对神性世界的华美构想。从《山海经》到《神异经》《海内十洲记》,博物志怪客观展示出其自身走向仙话的叙事丕变。  相似文献   

4.
吴功正 《天府新论》1994,(3):64-67,91
郭璞诗美成就略论吴功正两晋之际的诗人郭璞,确实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之素质的重要特征:知识渊厚、识见高远。既好古文奇字,又懂阴阳卜筮,曾注释过《尔雅》、《山海经》、《楚辞》等。郭璞诗传二十二首,其中十四首为游仙诗,其诗美成就在游仙诗域。深厚的知识素养为游仙...  相似文献   

5.
“赣巨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山海经》郭璞注和《尔雅·释兽》所载,说明“赣巨人”是兽而不是人。同时通过对“赣”字形音义的探讨,说明“赣巨人”即“戆巨人”。  相似文献   

6.
《尚书》文本在形成与早期流传过程中虽然尚无自觉的文体意识,但它们在事实上启导了早期的文体分类观念.《尚书》中的训、诰、誓、命,最初为仪式或行为,后向文体名转变.《尚书》的篇题构成与文体分类,也要在此背景下理解.清华简《尹诰》对应亡佚的《咸有壹德》,其篇题当拟作"尹告",得自文中"挚告汤曰"一语.清华简《傅说之命》对应亡佚的《说命》,其中册命的内容合乎"命"之篇题.通过清华简的新材料,我们得以真正理解《尹告》《傅说之命》等篇题的由来,并可进一步证伪晚书.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多处提到《博物志》的有关内容,体现了李约瑟对这本著作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包括物理学方面的物质自燃现象、流体沸腾现象、电致发光现象、透镜、物理器械;化学方面则有石油、石棉、丹药等的记载;植物学方面则有土壤的分类、石榴的引入、害虫和天敌等内容。而《博物志》中的衍射现象以及一些医药学、地理学的内容,则没有提及。李约瑟著作中涉及的《博物志》的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博物志》的科技史价值,有助于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评价和利用《博物志》。  相似文献   

8.
对于赞体的文体演变及其特点,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最详,但却不够准确。由现有文献看来,赞体应源于图赞,后来发展出脱离图画的述赞、与图赞并列的像赞或画赞、与序相结合的序赞,并以纯粹赞美的序赞最为大宗。中国古代赞体文体形式和功能上的演变,主要是受到佛经文体影响的结果。佛教赞呗在内容上专赞佛菩萨功德、在形式上韵散兼行的特点,随着佛经的传播影响到汉地,使中土文人在写作赞体作品时纷纷仿效,故而造成了古代赞体的新变。  相似文献   

9.
(一)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听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爱在。……”郭璞《山海经·图赞》说:“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搜,术艺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降。”《海内西经》又记有:“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周礼·春官》篇里也载有:巫更、巫咸、巫式、巫目、  相似文献   

10.
《逸周书》原名《周书》,作者不详.《逸周书》之名,一般认为始于晋代.郝建樑、班书阁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续》(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认为"《逸周书》之名,始于晋郭璞《尔雅注》";苏渊雷在《读史举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也说:"郭璞《尔雅注》始定名为《逸周书》",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亦同:"《逸周书》之名是从晋  相似文献   

11.
李婧 《理论界》2010,(2):148-149
音训释名是汉代以来兴盛的一种小学训诂方法,以刘熙《释名》为代表。在经学训诂上有很深造诣的刘勰,将之引入《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独创"释名以章义"之体例,并吸收了《释名》及《说文》、《尔雅》及经书中有关文体名称的训释。由于对各种文体更为精熟,刘勰对一些文体的释名,较训诂专书更为精辟、深刻。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就吸收了刘勰对文体的训释。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与先唐志怪小说的发展有着一定关系。首先,《淮南子》在西汉初年最早引用《山海经》作为思想资料,扩大了《山海经》的影响,促进了其在汉代的传播。其次,《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不但在两汉志怪研究中值得注意,而且对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三,《淮南子》博大瑰奇的审美倾向,在先秦《山海经》和汉魏六朝地理博物题材志怪小说之间的美学传承上起了过渡作用。《淮南子》在先唐志怪小说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21,(4)
谶纬文献具有一定文学性,这早在《文心雕龙》中已经被论及。如果从文学视角审视谶纬文本时,有部分作品与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文体特征非常吻合,即具有地理、博物、志异的特点,而且呈现这些特点的篇目在整个作品中占多数,符合判定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数量原则。这部分作品主要集中在"河图"类谶纬书中,如《河图括地象》《括地图》《河图始开图》《龙鱼河图》《河图玉版》《遁甲开山图》《白泽图》等都可以看作汉代地理博物体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4.
郭璞与葛洪是两晋时期的重要散文学家.郭璞的主要贡献是在<山海经叙>中提出了"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的观点,以为不能因为自己未曾亲眼目睹某个对象就断定它是虚妄的.这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之作的重要理论基础.葛洪在散文学上,重子书轻诗赋,重实用轻文采,在表与里、美与善、体与用两端,非常明显地站在里、善、用一端.然而,在通变的维度上,他又持"文胜于质,今胜于古"的观念.总体而言,他的散文学思想多元而有矛盾.这种矛盾与他强烈的批判性与包容性有一定的关联.葛洪的散文学与王充的散文学一脉相承,在理论的体系性与深刻性方面有所不如,但在丰富与多元方面则有超越之势.  相似文献   

15.
回顾小说的发展历程,殊方异物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题材。殊方异物题材的产生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密切关系,此类内容的出现,反映了小说这一文体在发展之初即已凸显出的开放包容态势。殊方异物是博物小说的源泉与重要组成部分,殊方异物类小说的出现与丰富,使博物小说逐渐独立为一类。殊方异物类小说在故事情节与叙事方面的充实,也使博物小说从《山海经》所代表的早期博物传统中跳脱出来,为唐以后博物小说的成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途。在域外色彩与博物传统的加持之下,唐前小说殊方异物书写具备独特的审美特质与叙事程式,光怪陆离而又珍异非常的殊方异物物象是中国小说早期发展过程中最具文学性的物象群体,并在有限的情节中展现出较丰富的文学性与美学性。  相似文献   

16.
张莉 《晋阳学刊》2008,(3):35-38
东晋著名博物学家郭璞,曾为《水经》一书做过注解。从《隋书·经籍志》至《四库全书总目》,各正史“艺文志”及目录书、典志史中皆有明确记载。现存郦道元《水经注》中,也保留了郭璞注的部分内容。郭璞广泛的游历、渊博的学识以及他渴盼祖国南北统一的志向,是他注释《水经》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虽是一部先秦古籍,但历来为学者视为怪诞之书。清代考据之学大盛,出现了一批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其中成就最为突出者是郝懿行所著《山海经笺疏》。此书自问世后即获得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成为乾嘉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现代学者研究郝懿行时大多侧重于他的另一部名著《尔雅义疏》,而很少关注《山海经笺疏》。本文试对《山海经笺疏》的学术成就、版本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图画是远古时期传递知识与观念的重要手段,随着文字出现,图、文结合形成中国上古"图书"传统。《山海经》因《山海图》成书,它上承商周青铜彝器图画,是"图书"传统中重要一环。作为一部先秦时期记录"怪物"之书,《山海经》所记多是描述这些"怪物"的样貌特征以及如何祭祀、趋避。本文从《山海经》所载内容入手探讨其"怪物"之书的本质,由之论定其"图书"特征,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空间的横向维度并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重新厘定《山海经》文献特质,即《山海经》是一部图文结合由先秦巫觋掌握的"图画"文献。  相似文献   

19.
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或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或以为《尔雅》本《毛传》而成,或以为《毛传》《尔雅》各有所本。实际,三说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并没有揭示出《毛传》与《尔雅》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传》《尔雅》训释有同有异,固然有材料来源同异的原因,但从二者很高的训释相同率、训释连词句也相同、材料选择的趋同性等方面看,毛公为《传》时参考过《尔雅》。并且二者成书之后都经后人的增益,因而续补《尔雅》者采《毛传》与增益《毛传》者采《尔雅》的情况并存。至于《毛传》《尔雅》训释的歧异,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训释方式不同、传抄致误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笔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肇始秦汉,奠基六朝,经历唐宋明清,不断发展演变,爰及近世,尚有作者,真是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约略说来,其中有以记小故事为主的,从魏晋南北朝的《列异传》、《博物志》、《搜神记》、《世说新语》等到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今世说》等属之。有以记历史琐闻为主的,从晋人伪托汉刘歆的《西京杂记》、唐人的《隋唐嘉话》、《尚书故实》等到清代的《池北偶谈》、《坚瓠集》等属之。有以考据、辨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