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六书分析字形的专书,并且是汉语语言学史上一部训诂名著,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所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至于释义方式,汉代训诂学初建规模,而许慎则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河南师大学报和中国训诂学通讯,分别发表了我的两篇拙作:《许慎史料拾遗》和《许慎故里及其基祠》,提出了“许慎应为汉召陵(自阝)里人”的论断。现再根据调查研究的新收获,对前文作一补证。由许慎《说文解字·叙》“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身世的自述,知其为炎帝神农氏  相似文献   

3.
(一) 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加以阐释,下了定义,举了例子。然而,恰恰是这个“六书”之末很是重要。许慎说,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大意是语言里有的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或音近)字代替。现在,在许慎写作《说文解字》后的一千八百多年来回顾假借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系传·通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唐徐锴(字楚金,920—974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许学(许慎《说文解字》研究)史上最早较全面研究《说文解字》(下面简称《说文》)的著作。它不仅为《说文》一书的重新流传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传释《说文》本注和综合研究《说文》方面都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就。它开创了把《说文》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风气,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  相似文献   

5.
许慎(公元54?——149?),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他著有《说文解字》、《五经异义》(清,王谟辑)、《淮南子注》(清,孙冯翼辑)、《五经通义》(清、王仁俊辑)和《汉书许义》(清、王仁俊辑)等。许慎因《说文解字》著于世,故历代一些经学家、小学家和书法家曾对其生平事迹有所论述。今根据诸家论述,特对其籍贯、生卒年代及经历等项略加考辨,而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说“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配,酒色也。从酉,己声。”徐锴在他的《说文系传》中将“配”和“妃”等同起来,他说:“匹配字古只作妃。”徐铉对许慎的解说产生了怀疑,他用否定的语气指出:“已非声。当从妃省声。”二徐并没有摆脱“配”是形声字的说法。段玉裁在注释“从酉,己声”时说:“己非声也,当本是妃省声,故假为妃字。”这是承袭了二徐的说法。也没有超出形声之说的范围。今人张舜徽在其《说文解字约注》中说:“古云元妃,即今语俩元配耳。”张氏还进一步运用古无轻唇音这个理论,指出“妃字读与配同。”  相似文献   

7.
释“好”     
许慎《说文解字》:“好,美也,从女子。”徐锴《说文系传》:“好,……子者,男子之美称也,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凡物之好恶,引申为人情之好恶。”近年出版的陈涛、董治国所著《学生常用汉字浅释》:“好,从‘女’‘子’会意。本义是貌美(特指女子)。”由许慎始,经宋至乾嘉一些文字学者的修饰补充而沿袭至今的这种对“好”字的解说,不仅为一些词典字书及某些搞语言文字的人所采用,而且被某些搞古典美学的人所利用。他们说,由“好”字证明,古人的审美观念,是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女子就是美。其实,这种对“好”字本来的形、义的解说,是值得研究的。笔者试对“好”字的结构、表意方法以及它的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我国文字学史和训诂学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然后人亦多斥其“妄改许书”。《说文注》对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之增删校改,是以《汲古阁说文订》 (以下简称《订》)为基础的。要探讨段氏改订《说文》文字的缘由,如不参考(《订》而仅从《说文注》出发,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其解的。  相似文献   

9.
“女部”是《说文解字》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类,起“女”终“姤”,共收258字,其中重文13,新附字7。目前世上流传的最好的《说文解字》注本莫过于徐氏兄弟的《校定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但二者也有不少的出入。从徐氏兄弟注解“女部”汉字的不同之处着眼,参校他注,遂得己论。  相似文献   

10.
释“女”     
女字,甲骨文写作,金文同。 《说文解字》:“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许慎是根据“王育说”确  相似文献   

11.
金文中的“履”字及其演变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金文中所见到的“履”字 ,结合文献记载 ,说明履字的本来意义 ,并进一步指出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履”字说解的不妥。  相似文献   

12.
从问世到如今,人们一向把《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视为研究汉字形体构造的专著。这种看法对吗?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说文》是东汉人许慎用二十二年精力,直至生命垂危才得以定稿,并由其子许冲献诸于世的,书中收的字全是当时早已不使用的小篆、大篆、古文。倘若仅仅研究字的形体构造,许慎何不以世人熟知的隶书为对象,偏要献身于死亡的文字呢?在那“术不利于治者君子弗为”的时代,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圆满答案。 众所周知,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读儒经成了士人得道的唯一途径。到了东汉,领会儒经  相似文献   

13.
宗传璧、周烽同志的《从“斯”字看<论语>》一文(载《复旦学报1989年第六期,以下简称“宗文”)根据段注《说文》等证据,认为“斯”字的本义当为“析”义,“斯”字作为“此”义是从宋代开始的,因此《论语》“先王之道,斯为美”之“斯”应当是“分析”之义。宗文的这一见解其实是不能成立的。一、《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正如“岁”字许慎释为“木星”,并不等于上古“岁”字就没有“年岁”、“年成”之义,“叔”字许慎释为“拾也”并不等于上古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察今篇》有这么一句话:“见人方引嬰儿而欲投之江中。”其中,“引嬰儿”之“引”是怎样一种动作?旧注本原无解释。中华书局出版的王范之《吕氏春秋选注》释此“引”为“牵”,而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此文时,亦把此“引”字注为“牵引”。此实不妥。许慎《说文解字》:“牵,  相似文献   

15.
后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千八百多年来,在研究它的专书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被公认为权威性著作。朱骏声《段注拈误》说:“治《说文》者,精审无过段氏。”这个评价是公允的。正因为段书有这样崇高的声誉,近两百年来,补正它的著作有十几种,大约可以分做两派:一派是存心和他作对的,说他“武  相似文献   

16.
评《说文注》得失探乾嘉学幽微———读《说文解字注研究》夏先培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汉语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是众多《说文解字》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乾嘉之学是汉民族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高峰,段玉裁是乾嘉之学的杰出代表,《段...  相似文献   

17.
汉字,今天我们也叫它“文字”。但是,在汉代人们却认为“文”与“字”是有区别的。当时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将其致力于四十余年的文字学专著,名之为《说文解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不仅说明在许慎看来,“文”与“字”是不同的,而且也反映了当时汉代人的文字观点。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道: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寖(jin)多也。  相似文献   

18.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许慎写了一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严整体例的古文字字典。《说文》以小篆为主体,以“六书”为理论,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说解体例,“省声”就是许慎提出来的一种“字例之条”,它对我们认识省声字的来龙去脉,以及认识这一部分字的简化规律,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可以找到以“省”字分析字形的现象有164处,其中的95处省形现象为不合理的.通过对这些字的归纳分析,发现这些字并非许慎所谓的省形,而是应该分析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复体字”[1].另外还有一些字虽应是省形但许析形有误.本文就按这六大方面对《说文》中的疑误省形现象作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列为形书之首,治小学者视为根柢之书,学者传习,历代不衰,至清代乾嘉时期,研究《说文》之风更盛,仅专著就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最有权威的著作当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部倾注了作者半生心力的巨著一经刊行于世,立刻受到专家的推崇,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王念孙说:“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卢文弨说:“自有《说文》以来,未有善于此书者”;从《说文解字注》的学术价值来看,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