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仰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0-95
朱有燉杂剧《文殊菩萨降狮子》《蟠桃会》《辰钩月》诸剧对小说《西游记》成书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情节为其所吸收;朱有燉对西游故事的接受存在事实可能,吴昌龄、杨景言所作西游杂剧当为其观览;朱有燉及其杂剧在西游故事传播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中原文化故事系统融合西北故事系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朱有燉"偷儿"传奇在水浒故事流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仰东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82-87
朱有燉系明初重要的杂剧作家,其创作的水浒戏在水浒故事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浒传》成书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在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中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文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水浒戏文人化色彩渐浓;开辟了水浒故事新的传播途径,使得水浒戏开始走向宫廷. 相似文献
3.
朱仰东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8-42
赵晓红博士在其专著《朱有燉研究》中认为,朱有燉杂剧体制不分"折",因此明初"折"还没有理解为戏剧单位。其立论基础源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周藩原刻本。其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已经广泛运用"折"来分析元代杂剧作家及其作品;周藩原刻本虽未分折,但并不等于作者没有明确的分折意识,朱有燉对于当时曲坛的状况也不可能一无所知;从明代文人文献记载看,"折"事实上已在明初成为共识,不可能晚出。所谓的朱有燉杂剧不分折的观点不成立,同时,通过对朱有燉杂剧用"折"情形的考察也证明朱有燉杂剧在杂剧体制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英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4
朱有燉是明代前期的一位王爷曲家,也是一位在当时成就最高的散曲大家。细读其散曲文本,我们可深深体悟到其喟世、趋闲、惧祸、颂赞、用世的复杂情怀。分析其曲作中这些心态的具体表现,利于对其本人的深入认识,也利于对其散曲及其他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皇室贵族的传统文化情结——朱有燉杂剧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明初皇室戏曲家朱有燉杂剧分析入手,揭示以朱有燉为代表的皇室贵族的传统文化形成的根源,阐述皇权政治等高压政策统治下皇室贵族的人生态度,并说明明初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宜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Z1)
关汉卿和朱有皆有大量的妓女题材杂剧作品,本文试图从创作动机、创作条件、作品主题、创作手法、艺术特色等角度加以比较,以期发现并解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7.
刘英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8-102
朱有燉、陈铎是生活于明代前、中期的两位散曲大家。受文体自身特点和共同深层次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在他们曲作中表现出了用世、感世、避世、媚俗、庸聊等共同的心态。但又因个人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个体性情等存有差异,在其相同的心态中蕴有不同,表现出了各自独有的惧祸、玩世等心态。 相似文献
8.
明初宗教政策对正一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
明初朝廷制定的"益人伦,厚风俗"宗教政策给道教带来巨大压力,全真道因不合时宜趋于沉寂,正一道嗣教张宇初撰<道门十规>,强调"务令一遵太祖成宪",正一道适应了明王权的需要,一时贵盛,但却进一步加深了正一道对王权依附性,失去了发展活力,在明末清初,正一道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民间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朱仰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89-93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燉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燉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燉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燉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燉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燉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仰东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9-93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墩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墩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墩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墩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墩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墩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谷银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40-42
北洋政府实行的是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针对不同宗教,北洋政府的政策又有区别:对于传统的佛教、道教,在保证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北洋政府采取的是限制的政策;对于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以笼络为主;对于基督教比较宽容。总体而言,北洋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朱仰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2):82-86
朱有燉系明初文坛大家,有关其生平记载的资料甚少,且谬误颇多。一般认为,洪武二十二年,周王橚未被贬谪,而据《袖珍方》周王序看,周王橚确被贬谪云南而非居留京师;洪武丁丑秋,周是修所序郡王梅花百咏之郡王系有爌,而事实是,此时有爌尚在襁褓,不可能有诗作问世,其真正作者当是有勳;王翰入幕周府的时间当在永乐初期,史料所载建文时"断指佯狂"离开周府的壮举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刘林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在吸取历史教训和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唐高祖、太宗两朝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为:祖承老子,张扬道教;以儒为主,经国理民;借助佛教,维护统治。三教先后排序,是唐初宗教政策形成过程中激烈论辩的一个议题。佛教文献认为,道士傅奕的上表激化了佛道矛盾,催生了道先佛后的宗教政策。然仔细考察,应该是高祖朝宗教政策的转变诱导了傅奕的论辩,激化了宗教矛盾。 相似文献
14.
论唐玄宗的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平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50-57
唐玄宗在位时 ,推行了大力扶植道教的政策 ,如提高老子李耳及道教有关人物的地位 ,尊崇道教经典 ,优待道士、女冠等。对佛教则采取了“抑而不毁”的政策 ,既限制其过度发展 ,又对其加以利用。本文还分析总结了玄宗宗教政策的三个特点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王冬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1-5
抗日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是在日本利用宗教侵华、宗教界开展抗日活动以及中国当时的宗教国情和在此之前所实行的宗教政策不利于团结宗教界抗日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主要有宗教信仰自由与政教分离的政策;与宗教界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实行灵活适时的宗教土地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宗教界共赴国难等。这些政策的实行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使得宗教界有了一些新气象,从而也改善了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曹菁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2(1):23-25
自明朝以来,藏传佛教在西藏就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左右着当地的政治、经济形势。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后,便认识到要加强其在西藏的统治,加强西藏地区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就必须利用藏传佛教。这也是国民政府对西藏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元代享国虽不足百年,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疆域广阔、军事强大、政治统一的帝国里,多民族的融合带来了多种宗教的传播.为了政治稳定的统治需要,元代实行兼容并包的开放宗教政策,针对诸种宗教之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宗教管理体制,于佛教有宣政院,道教有集贤院,基督教有崇福司,伊斯兰教有回回掌教哈的司等,并对民间宗教实行严格的禁断措施.元代的宗教政策和管理体制,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少失败之处,深刻地影响了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当代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宗教管理制度的完善,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有墩是明代前期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王爷曲家,受当时政治环境与其自身特殊地位的影响,他没能在政治仕途上大有作为,却在杂剧、散曲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功.通过梳理、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233首北小令中,共用押韵方式7种,有9美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 相似文献
19.
曹寻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未来宗教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宗教政策的科学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仰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8-92
《水浒传》成书时间多有争议。文章从书中作者在史地知识方面出现的谬误入手,分别分析以山东为主体的北方水浒故事系统与以杭州为主体的南方水浒故事系统中出现这种谬误的原因,认为北方水浒故事系统出现早于南方水浒故事系统。通过梳理水浒故事系统的流变,认为《水浒传》当迟于元末明初所产生的杂剧《征方腊》;通过朱有燉水浒戏创作情况验证了这一观点的可能性,并进而证明宣德八年说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