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土地开发、征地纠纷等引发的农民维权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甚至升级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些冲突,农民维权方式先后经历了"日常抵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三种行为模式的演变。作为转型期农民维权的新方式,"以舆抗争"有其自己独特的产生原因和维权步骤,也有自身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需要全面把握。"以舆抗争"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维权方式,而是会在特定的维权情境中以最优的效果和其他维权方式进行组合,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常见的维权方式,更加有力地表达农民的权利诉求,实现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董海军 《社会》2008,28(4):34-58
社会弱者并不必然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弱势地位,有时甚至拥有优势。在评述和借鉴农民维权抗争,特别是体现为“弱者的武器”的日常抵抗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农民底层政治的自主性作为分析农民的维权抗争的基点,同时将关注焦点放在农民维权抗争的日常事件上,从而发现了农民的另一种底层抗争的政治机制——“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本研究论述了弱者所具有的隐性力量及以弱者身份作为武器进行抗争的作为,即回答了“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问题,从而对学界以往对弱者的传统认识提出了修正。本文最后指出,“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的抗争机制的研究对于社会管理与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洪伟 《社会》2010,30(2):215-234
通过对鄂豫两省艾滋疫情高发区“艾滋村民”抗争的考察,笔者提出了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求助于外的“合法抗争”和求助于内的“以身抗争”,一起形成了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具有解释力、却又不同逻辑的社会学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以身抗争”模式的形成机理和运转规则,发现中国底层农民抗争的“非政治性”、“弱组织性”和“具体利益性”取向,“有组织”的政治抗争乃至革命性转化是不太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先后发生了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和甘肃"陇南事件",无论是从冲突的激烈程度还是造成的实际损失和负面影响来看,这三起群体性事件都具有典型意义.它们已突破了"日常抵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的范畴,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向:事件从初露端倪到最终爆发有相对较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其中含有本来可以回旋的关键环节;参与者最终采取了打、砸、抢、烧的方式,行为明显违法;攻击对象直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目标取向单一.  相似文献   

5.
吴同  文军 《社会》2010,30(5):121-141
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对于底层工人来说,争取合法权益的同时还要计算在这个过程中的经济成本与政治风险,因此“安全”、“有效”而又“可持续存在”的抗争方式是工人在采取行动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以上海某制造企业工人两次依法维权的行动为例,提出在这种逻辑下工人抗争所采取的“自我组织”与“遵纪守法”的策略,既为抗争提供了组织保障,又提供了行动的合法性。最后,文章将这种抗争策略放在中国宏观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型颖  王衡 《社会》2018,38(1):186-214
本文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2010~2014年),构建了以抗争倾向为因变量的多层次混合效应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53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余份样本的分析表明,影响个体抗争倾向的因素同时存在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相较于政治信任,个体的社会网络对抗争倾向的影响程度更高,说明相较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行为理论,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资源动员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在宏观层次,相较于威权政体,民主政体下的个体更倾向于诉诸抗争行为。具体而言,威权政体下,强社会网络、低政治信任的个体抗争倾向最高;民主政体下,强社会网络、高政治信任的个体抗争倾向最高。这说明微观层次的因素对抗争倾向的影响受到政体类型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黄荣贵  桂勇 《社会》2011,31(6):1-21
“社会资本的后果”是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中国城市社区中的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都具有多个维度,两者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基于2006-2007年在上海收集的调查数据,本研究使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集体性社会资本对三种类型的社区参与(抗议型、体制化与公共型参与)的影响。统计结果证实了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之间复杂的联系。此外,对多层次模型的方差成份分析发现,社区社会资本可以解释60%或更多的社区间的差异。这说明,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居民的个人特征,还取决于居民所在的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8.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承担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目标亟须与国家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在“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下,电子科技大学积极革新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程精英导师制“全员上阵”、沉浸式科研平台“全程保障”、科创育人一体化生态圈“全方位牵引”,合力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依托国家和高校的权威教育评价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验,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13,(1):59-5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关于主动加强对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管理的通知》精神,民政部派出3个工作组,分别由部、司领导带队,分赴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和河北等地,全面督促检查各地对个人及民办机构收留孤儿大排查和流浪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10):1-5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构成"三个自信"的理论阐述,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展现"三个自信"的成功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三个自信"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三个自信"的根本保障。三者之间辨证统一、互相联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选取受城市化影响程度不同的三个乡村社区,调查居民日常行为空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对地方感的影响,发现地方感的差异不仅与空间重构导致的居民社区依附程度差异有关,同时还与社区"公共领域"有关。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地方感的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促进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于博  李霖 《社科纵横》2009,24(12):53-55
本文基于变革型领导、目标设置、目标自我一致、自我效能感、组织承诺等理论观点,将其纳入到变革型领导发挥作用的大框架下,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变革型领导通过自我调节过程进而影响组织承诺的路径,研究和揭示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个草根非营利组织为个案运用嵌入性理论对其发展图景进行解读,从结构、认知和文化三个层面讨论嵌入的机制。论文发现,草根非营利组织是嵌入到复杂的结构、文化和认知机制之中,且这三者是交织在一起的。为了促进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以回应弱势群体的需要,政府应推行有利于草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并将具有回应性的草根组织服务纳入发展型社会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赵明楼 《学术交流》2003,3(6):12-1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人民的共识、历史的昭示、实践的证明。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是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沉痛教训 ,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 ,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0年 1月中纪委第四次会议上向全党同志指出的 ,从严治党在今天比在党的任何时期都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黎明  张顺国 《社会》2008,28(2):162-162
本文利用2006年5月6月份对西部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就业行为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家庭背景和自身学业成就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有显著影响作用。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充裕,人力资本越丰富,其就业意向越高。具体表现在:就业单位选择更倾向于选择资源丰富的单位就业;就业地区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地区;其毕业期望月薪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杨丹娜 《探求》2002,(6):48-51
本文在对广东第三次“公选”组织考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概括。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高度,提升了公选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对现阶段如何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蔬菜贸易现状 WTO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是市场的相互开放。就蔬菜而言,我国是世界生产大国,大批规模化、集约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蔬菜的品种、数量、总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生产成本也远低于国际水平,国内的大流通已基本形成,国家宏观政策与措施也逐步完善,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有关金融开放的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对中国银行业产生诸多影响.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银行业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同时,应加快自身建设步伐,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服务,认真研究CATT的条文,按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行事.只有建立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优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我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对党的性质、党员成份及其相互关系的艰难探索,描述了党在历史上对党的性质的规定是如何深化,党对党员的社会成分的规定又是如何演进的,历史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是“两个先锋队”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