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较一般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1年的4.0%提高到2000年的14.8%。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幅高出同期外贸出口增幅22.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呈显著增长趋势并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绝对优势,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运用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工业制成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行实证分析,详细考察了近10年来出口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并提出贸易结构优化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商品贡献作用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比较优势产品,但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实际出口总额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的赋存状况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并出口自己资源丰富的要素产品,并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产品.因此,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说决定生产应体现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就决定就业人口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布,从而影响了就业结构.现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信息、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口贸易活动中的能源消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启荣 《统计研究》2011,28(5):41-46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呈现迅速增长态势;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国内节能目标的实现。研究还表明,我国以煤作为生产与发电主要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金红 《中国统计》2002,(4):59-60
1998年,我对美出口占我全部出口的比重首次突破20%,1999年,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01年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依然保持了对美出口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展望2002年,在美国对外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对美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经历了由低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值机电产品的转变过程。 十年来,我对美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经历了十分明显的变化。由出口最多、比重最大的服装纺织和鞋帽类商品,逐步让位于机电音像设备类和家具玩具类商品。机电音像…  相似文献   

7.
25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革  黄国华 《统计研究》2006,23(12):20-2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扬鞭催马,快速奔跑,为我国国民经济在快车道上高速前进立下了汗马功劳。近25年来,我国外贸出口从1981年的22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762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9%,并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国民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从1981年的8%增加到2005年的34·2%,我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1年的1·1%上升到2005年的7·3%,在全球出口大国中的排名也从1981年的第19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3位,一跃成为一个贸易大国,正向贸易强国的目标迈进。外贸出口走过了如此辉煌的历程,那么,这驾…  相似文献   

8.
《江苏统计》1998年第7期发表贾祖国的文章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失业者能够获得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出口贸易及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如饮食业、商业、旅游业等。这些行业人均就业费用低,就业容量大,易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发展信息业、文化服务业、非正规教育服务业、咨询业等劳动密集与知识密集行业;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等于有效地扩大了我国的就业空间;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从而广泛吸纳社会上各个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文 《统计与决策》2008,3(8):111-113
文章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详细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世界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显著影响我国的制成品出口。最后,对于我国迅速增加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对外贸易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出口达2662亿美元,同比增长6.8%,这在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和需求不振的严峻国际经济环境下,来之十分不易。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出口增长既存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化压力为动力,继续保持和促进出口的增长,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入世为促进我国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加入世贸组织,从长期来看,它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给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成熟且已具有一定规模的轻工产品出口带来大量商机。据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商品出口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异质性视角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①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②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③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影响均不确定;④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抑制了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贸易结构是衡量对外贸易发展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2007-2014年西安市出口贸易商品结构(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一般贸易比重、加工贸易比重和其他贸易比重)、出口贸易区域结构(出口市场分散度、多样性指标和出口市场均匀度)和出口贸易模式结构(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多个维度,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其进行关联分析,得到了西安市经济增长与这些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在对这些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为西安市出口贸易的结构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并结合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有较强的要素需求拉动作用和产品分配支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带动就业.结果同时表明,尽管消费及出口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最终去向,但我国农村居民对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的消费总量低,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和出口消费总量的二成.  相似文献   

14.
雷京  赖明勇 《统计研究》2000,17(5):15-22
工业制成品出口作为中国出口的主体 ,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与初级产品出口相比 ,工业制成品出口无论在贸易获利上 ,还是在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实践研究表明 ,大力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迅速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从 1978年的 45 2 9亿美元发展至 1997年的 15 87 7亿美元 ,提高近 3 3倍 ,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也由 46 5 %上升至86 8%。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增长是否能说明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呢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需要深入的定性分析 ,更需要直…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1992-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1992~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结构RSCA和NTR等指标,对出口种类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升级:原材料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现在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强但目前开始出现了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还处于比较劣势但逐渐上升;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分解发现易于模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能力上升的比较快而且现在已经有比较优势,难于模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还处于比较劣势但开始改善.中国的出口结构符合H-O理论,并且走出了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16.
关冀 《四川省情》2005,(3):26-26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实现一体化。为了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稳定发展,同时考虑一些国家产业调整所面临的困难,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对包括外衣、裙子、裤子、非针织衬衫、针织衬衫、睡衣内衣等六类共计148个税号的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据海关统计,2004年四川出口涉及2005年开征出口关税的纺织品(以下简称涉税纺织品)2.2亿美元,增长42.4%,远高于同期四川外贸出口24.2%的增速,其占同期四川整体外贸出口的比重为5.5%。2004年四川涉税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特点非配额地区是涉及税纺织品出口主要市场。从出口市场组成来看,2004年四…  相似文献   

17.
韩国高 《统计研究》2016,33(4):56-63
基于2000年1季度~2014年3季度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非线性的平滑转换模型考察了产能约束作用下国内需求波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非线性效应,即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是不对称的。当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工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于门限值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负向影响,二者之间表现为替代关系;而当经济形势向好,工业产能利用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二者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当工业产能利用水平处于门限值附近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将在两个机制之间平滑转换。  相似文献   

18.
秦健 《浙江统计》1997,(6):16-17
一、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从1985年的4773万美元发展到1995年的17.08亿美元,十年中增长了36倍,在全国居第六位,在全省外贸出口中的比例上升到2023%,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支柱商品。1996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18.9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0.7%。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占134亿美元。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4386亿美元的总量中,我省的份额不足4%,但在机电产品一般贸易的出口额中,我省占10%。从机电产品出口居各大类商品中的位次来看,机电产品原来位居丝绸、服装、粮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浙江出口增长中量价不同步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外贸出口增量不增价的现实表现及其危害 2003年浙江对外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达到614亿美元,其中出口416亿美元,进口1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4%、41.5%和58%;全省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从上年的44.5%上升到55.3%,其中,出口依存度从31.2%上升到37.4%.然而,目前浙江出口企业主要以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五金、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投资数额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容易进入和模仿,造成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雷同.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1997~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均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上,新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类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