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徽州文化全书》由20部专著和千幅以上彩色黑白照(图)片构成,总字数达600多万字,是建国以来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部系统总结和展示徽州文化和徽州居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该书将徽州文化体系中那些最具特点、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为20个子课题,形成20部研究专著。这些卷目是:《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社会》、《新安理学》、《徽州教育》、《徽州建筑》、《徽州村落》、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3.
《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徽州旅游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徽州人自觉的行动。具体而言,《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及工作回顾》,谈的不仅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也作了简要介绍。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均是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徽州民俗概况》和《也谈徽州方言》让你进一步了解这些特色。《徽州古代建房匠事外传》更有许多轶闻趣紊,让你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5.
洪永平 《学术界》2005,(4):279-281
徽州文化是在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等原徽州府下属各县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很高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是中华文化中内容丰富、品位很高的一座地方文化宝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但至90年代中后期,作为徽州文化发祥地的安徽省学术界却有这样一个共识:徽州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与当时的研究现状相比是不相称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并呼吁:有必要集全省之力组织编撰一部《徽州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通过《全书》的编撰出版,对二十世纪徽州文化的研…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28-29
我在《古徽州石窟属何种文明》、《烟村石窟起源新说》、《古徽州石窟的文化内涵》三篇文章中.概述了古徽州石窟是古山越人穴居野处的产物,并提出用巫教文化语言包装石窟谜团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下面谈谈古徽州石窟怎样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黄山书坛推出一款新书——《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这是黄山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是黄山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和谐文化”中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2):33-33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徽学等地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深入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总体规划”,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将徽州文化的承传弘扬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列入政府施政大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于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屯溪隆重举行前夕,黄山学院方利山研究员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专著《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学术领域掘进的新探索,而且也是徽州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既有典型性、又具普遍意义的地域文化.明清两代是徽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该时期徽州文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前期,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约在嘉靖、万历年间告一段落,期间徽州文化整体风貌彰显的主题是求变与创新.二是明后期,大致从万历中期开始,到明末结束,该时期徽州文化在传承与深化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三是清前期,从明季开始,至清康熙、乾隆之交告一段落,此期的徽州文化经历了一段顿挫与复苏的历程.四是清中叶,大致从康、乾之交开始,至道光年间告一段落,该时期徽州文化体现的特征是博大与精致.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出现的阶段性发展,既与历史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钱念孙 《学术界》2005,(1):290-291
十数年来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皖南 ,感受徽文化的神采和底蕴 ;也曾一次又一次地阅览相关书刊 ,了解徽文化的由来和演变。尽管我对徽文化及其研究已经并不陌生 ,但捧读黄山书社最近出版的《徽州五千村》系列丛书 ,仍然受到知识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徽州五千村》丛书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从徽州文化完整性出发 ,将原徽州范围内的古村落作为文化遗存的整体加以审视和考察。因而该丛书除综合卷、屯溪区卷、徽州区卷、黄山区卷、歙县卷、休宁县卷、祁门县卷、黟县卷之外 ,还包括绩溪县卷、旌德县卷和婺源县卷。全书共 1 2册 ,2 80余万字 ,1 …  相似文献   

12.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美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的徽文化灿烂夺目。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刻书、徽派建筑、徽派雕刻、新安医学、徽剧、徽茶、徽漆等代表了各自领域的精粹;朱熹、戴震、程大位、朱升、王茂荫、陶行知、胡适等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名字成为徽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充满特色的徽州村落文化、水口文化、宗族文化、契约文化、徽州方言、徽州棚民等文化形象既具有典型性,又有着悠长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3.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4):57-57
省社科联程必定研究员发表《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徽州文化的研究》文章(安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提出:要科学地提炼徽州文化的基本价值,对徽州文化的精华和局限性要有全面的准确的认识;要推进徽州文化的发展,增强徽州文化的时代性;要推进徽州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5.
陈安生     
《徽州社会科学》2005,(11):58-58
陈安生,安徽太平人。安徽省徽学学会理事,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副会长,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山市规划设计院文化顾问。休宁县状元文化博物馆研究员,《黄山年鉴》、《黄山市志》编纂,《徽州社会科学》编委。  相似文献   

16.
由安徽学政朱筠倡导,清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寓禁于征的《四库全书》编纂活动,至乾隆五十三年六月抄毕,历时15年的《四库全书》告成。《四库全书》是有史以来一部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它囊括了上古至清前期差不多所有重要著作,迄今还是古代文献数量最多、最集中的资料库,对于古籍的保存与藏书意义重大。对这样的工程。这部大书,徽州人作出了突出贡献。历代徽州人以他们的传世著作支持了这项工程,充实了这部大书。他们进献了丰沛的藏书,为《四库全书》提供了优良的底本,他们中的许多文化精英,能员干吏参与了这项工程。可以说徽州人参与才使这部大书达到日后便可以看到的成就与规模。这是徽州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那么祁门人对《四库全书》做了哪些工作,又有什么贡献呢?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会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代的徽州府,以操商界牛耳的徽商和众多的书院①而饮誉全国,这些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曾对徽州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会却长期为人们所忽略。高寿仙先生在《徽州文化》一书中虽有所提及,但只是为了阐明“乡村管理与宗族”的关系,没有作深人的探讨。本文拟根据徽州地方志(府志、县志、乡镇志)并结合其它资料,对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会作一简单介绍,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文会,又称为文社,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论语·颜渊》中有“君子以文会友”一语,说明早在春秋时…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64-64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社科、安徽省徽州学会主持编撰(徽州本土张脉贤、邵之惠、洪璩、郭因、俞宏理、翟屯建、方利山等多名徽州学术专家参与策划撰著),200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微州文化丛书《徽州文化全书》(二十卷),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即国家图书奖。目前各大报刊等公示。这是至目前为止,徽州文化学术研究著作所获得的最高奖。  相似文献   

19.
时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唐力行先生于1999年推出了一部徽学研究力作———《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全书共三十万字,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辑录了唐先生三十多年以来在徽学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在该书中,唐先生深刻剖析了徽州宗族的强盛,徽商的历久不衰,商人对徽州文化的杂糅整合,徽州这个传统社会的时代变迁,以及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徽州人物。该书是对整个徽州区域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一次十分全面而又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的重要成果,项目组成员汪炜先生主编的《中国徽州古街》一书,近日已由华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十九位徽州本土的徽州文化研究者经过数年的努力,走进徽州城乡的各种特色古街,寻幽探秘,调研中国徽州古街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