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8月,在面向全省首次公开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报考并以当年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2009年12月,我当选为山东临沂市苍山县陵镇大王庄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话题。可追溯到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当时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率先吃螃蟹.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文件。自那以后,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便成为一种时代新潮;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茅于轼 《老年人》2007,(3):49-49
再过两年我就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也快走到尽头了。这几年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浮现.越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会过得更顺利一些.  相似文献   

4.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毛晓玲不但缺少农村工作经验,也没有群众工作基础,当2009年9月被选聘到山西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官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时,毛晓玲一阵茫然,她说:“当时群众都对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也知道自己有太多不足,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摆正位置,一切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5.
1984年,曾在部队战斗中负伤致残的我转业到故乡黄海之滨的江苏省盐城市.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老龄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2008年,我从盐城市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心中仍然想着老龄工作,用汗水与真情书写人生第二春,我先后被推选为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盐城分会副理事长、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市老龄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榆林市现有贫困人口80.95万人,从2008年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此后连续4年共选聘了21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有1862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约占50%.4年中,榆林鼓励倡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并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典型. 一边有沉重的脱贫压力,另一边又有一大批立志创业、脱贫富民的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因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经研究决定今年将在榆林南部贫困山区开展"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  相似文献   

7.
老布 《老人天地》2010,(1):50-51
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人生会与癌症遭遇。 2008年11月末,先是在大学读书的儿子来电话告知因有五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其退学,我很着急。晚上,又接到妹妹的电话,说父亲最近急剧消瘦,恐怕患了癌症。儿子与父亲都是我的亲人,这两件事情同时出现.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我积极响应湖北省委组织部的号召,报名参加了湖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通过组织部门笔试、面试、考察多轮筛选,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村官.我在参加岗前培训的时候,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喜的是自己即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我的梦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忧的是自己去了能否适应,能否顺利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有着新闻专业教育背景及记者从业经历的我,于2008年选择了在公关公司从事媒介的工作。虽然我在公关职专从业只有3个月时间,但在从媒体到公关的职业转型过程中感受颇深,在此道出,与业界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0.
殷仲苇 《老年世界》2011,(14):15-17
1971年,作为那个年代上山下乡大军中的一员,年仅 17 岁的我,离开上海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市)。我被分配到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二团二连。驻地虽地处河套平原,但也有成片的盐碱地和连绵的沙丘。正是这里与上海巨大的反差,激励起我们要扎根边疆改天换地的豪情。在兵团的四年中,什么样的体力活我都干过,锄地、割麦、脱坯、挖架、骑马放羊、清理猪圈……1975 年,我被推荐到包头铁路技术学校上学,毕业后在阿吉拉铁中任教。任中学教师的两年,我曾被评为包头铁路分局的先进工作者和青年红旗手。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对知识的渴求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从此,翻开了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湖南人才群起现象,举世瞩目,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但在人们印象中,湖南人才群好像就是政治家、军事家,要不就是哲学、史学、文学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专家,几乎集中在社科学方面。其实,只要考察一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选聘院士的情况,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湖南院士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又一个精英群体。院士制诞生于1666年法国皇家科学院。从那以来,能获得院士殊荣的人,都是科学金字塔尖上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次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同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并选聘…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河南三门峡市公关协会的杜明国。
  1992年,我发起成立三门峡市公关协会时年仅三十岁,风华正茂。现在,我已经过了五十三岁,已经满头白发。在三门峡市公关协会里面做副会长兼秘书长十年,2008年协会换届后一直担任会长。2003年《公关世界》杂志采访我,《杜老师的公关人生主格调》一文刊登在该刊第六期。正如文章的题目那样,公关是我人生的主格调!  相似文献   

13.
有个作家说过,人生要走好,关键的几步非常重要,如果在命运的关键时刻,没有把握住机会,将是一生的遗憾。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就有这么一件让我至今后悔不已的事情。 大约15年前,我从一个成人高校毕业,当时已经20多岁,被分配到我现在的单位。而这个工作,我并不喜欢。我总觉得自己喜欢与文化更近一些的职业,如能在文化部门工作,便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 但是,我却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如果事情根本没有希望,也许不会后悔,但当时是在眼看就要成功的关键时刻,由于我多说了几句话而功败垂成。 事情并不复杂,从电视广告中知道…  相似文献   

14.
李翔 《老人天地》2014,(4):46-47
2013年春天,辞去了人生中的第三份工作,“间隔年”的概念这几年热炒,我想趁着腰包儿还有“料”的时候,带上爸妈到咱中国最特别的地方--香港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5.
人生之旅犹如变幻无常的航程。我一个放羊娃能成长为一名厅局级干部,在人生的航程中没有偏离过方向,不是别的,是因为我心中有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这盏航灯,就是我 1940年 6月 15日入党时的誓词。   我出生在山西离石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 7人中我排行最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我家乡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国民党军队也像土匪一样,不是抓壮丁,就是抢粮食,所到之处闹得鸡犬不宁。只有八路军来了,老百姓才有了依靠。八路军是穷苦人的军队,我立志当一名八路军,为穷苦人民翻身求解放建功立业。   1938年 5月,我说服父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夏天,我决定在来年春天从白宫退休。我已在白宫工作了三十年,这漫长的岁月,以及周而复始的清晨上班,已经让我开始有点烦了。我准备多花点时间在我丈夫和家人身上——而且我刚知道,我的女儿怀孕了,这是她的头胎!我想工作到布什政府结束(帮劳拉·布什筹办她在白宫的最后一次圣诞节),引领我的员工进入新政府初期,然后就退休。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天地》2008,(7):60-61
我和王某经人介绍于2005年9月登记结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2006年春节后,王某前往广东打工。2008年2月底,王某以夫妻长期分居,感情破裂为由要求与我离婚,并起诉到法院。在法院的调解下,我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18.
2000年8月,一个女人走在北京宽阔的长安街上。这个女人便是我。从重庆到北京,我又踏上了人生新的起点……婚姻危机 曹峰是我的初恋。曹峰是我的邻居,楼上楼下住了十多年。曹峰说过,上天安排我们做邻居,是因为要安排我们的相遇。1989年8月,我考上了重庆的一所师范院校,曹峰却落榜了。酷爱美术的曹峰却很泰然,在他的心中,他会凭一支画笔站稳脚跟。后来,曹峰自费到四川美院学习。毕业后,我分配到重庆的一所中学任教。那时候,曹峰已经在一家大型企业的宣传部谋职。曹峰很苦闷,因为灵魂里飞舞着不安分的分子。曹峰说他想辞职去走遍…  相似文献   

19.
不打鼓来不敲锣,自拉自唱乐呵呵。琴声伴我话今昔,天翻地覆老来乐。建国50周年大庆快到了,单位决定到时办个庆祝晚会,要求人人出个节目。我年过花甲,已经退休,平时爱拉拉二胡,唱唱花鼓戏,这次国庆晚会,演个什么节目好呢?考虑了很久,觉得还是唱段花鼓戏最拿手。于是编写唱词,配上老调,题目就叫《穷快活变成老来乐》。我要用自己65年的人生感受,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半耕半读念了一年半私塾,就停学了。繁重的劳作,贫困的煎熬,泯灭了我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20.
何立伟 《老年人》2010,(1):35-35
少来夫妻老来伴。儿时听我外婆念叨这句话,甚为不解。但是,也无须去解。这脑筋不是当时那样小小的年纪可以去动的。沿着日子朝前走,就走过少年,走过青年,如今又走过大半的中年,待望得到老年在人生末途中若隐若现遥遥招手时,忽然就悟到这句老话实在是经验之谈,包含了人生不同阶段中夫妻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