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威略论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振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随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有兼人之才;二是忠于隋朝,并且没有大过。苏威在隋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在“开皇之治”中,有苏威的功绩。对苏威的“晚节”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既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曾经借用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一切伟大的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又都以不同的作为来回报自己的时代。我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大一统代替诸侯割据分裂的时代,急需自己的伟大人物。秦始皇正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他以杰出的作为回报了自己的时代。评论秦始皇曾经出现过简单否定、一概骂倒的错误倾向;在推翻旧案、重新评价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时,又出现了把秦始皇抬高到不切合历史实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学生评论历史人物的意义自从有了人,就开始有人类历史。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始终都离不开讲人的活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教历史应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讲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但历代的杰出人物,帝王将相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当权者决策者,也都是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们当中有的是在历史发展中,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民族英雄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一定是同正义的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不能说历史上的一切杰出人物都是民族英雄,也不能说一切为本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都是民族英雄。作者还认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都不只是本民族的英雄,他们应该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游女"是高句丽社会中没有组成稳定对偶家庭的女性,其身份主要是未婚女性和已婚未生子女性、生子而子未长大以及失去配偶的女性,其男性伴侣并不惟一固定,游走于多名男性之间。在隋朝与高句丽战争后,高句丽"妻以"隋朝俘虏的"游女"其中有一部分为战争中丧偶的女性,是隋朝与高句丽战争后微小社会群体的一个写照,也折射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各民族杰出代表人物共同努力的结果。除代表中国主体民族的汉族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以外,中国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为中共的创建,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试对此作一粗浅评述。  相似文献   

7.
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人口的多寡增减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衡量一个时代的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安定、经济是否发展的尺度。隋朝国祚虽短,但它前结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开唐代繁荣昌盛之世,其人口发展在历史中也曾达到一个高峰时期。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内人口配置的不同,反映着不同地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在男耕女织的自然条件下,这一规律表现的就更为突出。在隋朝时期,黄河流域仍然是人口最多、人口较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当时全国共有190州郡,1,252个县,8629904户,而黄河流域就有624个县,6127504户,占全国总户数的71.00%;十万户以上的大郡全国共有三十四个,而黄河流域就有三十一郡,大都分布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说明在隋朝黄河中下游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区。这种状况在经历了隋末战争以后,开始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苏威政治思想和晚节 ,历来遭受众人指责和诋毁 ,由此苏威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和地位也常被抹杀。本文对苏威的政治思想和“晚节”予以较深入分析 ,认为“致君于尧舜之上”和“匡政救弊”是苏威政治思想的核心 ,苏威“情均众庶”行为应给予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统一中国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隋朝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痛苦与牺牲,而隋场帝的积极作用,也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私修谱牒叙事是历史叙事之一,其中已然事件数据具有客观性,但人物传记生平故事化具有主观性与普遍性,并潜含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若细察其修撰意图,传记人物可分为杰出人物、重要人物和一般人物三种,而传记故事情节结构则有励志型、炫耀型、悲剧型、崇拜型与含蓄型五类。  相似文献   

11.
私修谱牒叙事是历史叙事之一,其中已然事件数据具有客观性,但人物传记生平故事化具有主观性与普遍性,并潜含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若细察其修撰意图,传记人物可分为杰出人物、重要人物和一般人物三种,而传记故事情节结构则有励志型、炫耀型、悲剧型、崇拜型与含蓄型五类。  相似文献   

12.
隋文帝的用人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文帝的用人政策孙绪秀,赖红卫在中国封建时代人治的社会里,一个朝代为政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故而统治者的用人政策成为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隋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它曾一度辉煌,统一、强盛、富庶,然仅30余年的时间,这一切便冰释雪融般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3.
高颎是关乎隋朝兴数.但特定的历史条件所构成的政治环境,造就了高颎必然成为那个时代悲剧人物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给那个社会以震撼。  相似文献   

15.
隋朝时期,陇右河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频繁交流的地方。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联系着隋朝与西域中亚四十多个国家,而富饶的物产和先进的文化,更吸引边疆各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来这里角逐。隋朝政府对西部边疆的经营,就是围绕它与突厥、吐谷浑的关系,打通中西交通路线,发展陇右生产等方面展开的。一、隋对突厥的“离强合弱,远交近攻”政策突厥本西方小国,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之南,为柔然铁工。北魏末,土门为酋  相似文献   

16.
奉少廷 《社区》2009,(2):43-44
杰出人物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杰出人物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杰出人物的子孙优劣与否也事关重大,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及封建社会印记颇深的国度。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的社会历史观,是以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思想基础的。他是一个复古论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连续退步的过程,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王阳明主张用教化来改造人民群众,以达成其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大隋开府仪同三司龙山公墓志》是三峡地区仅见的墓志铭文 ,记载了奉节一位北周隋朝官员的生平事迹 ,涉及三峡地区社会历史诸多问题。本文对墓主的姓氏、父祖任官、民复巴州地理沿革、所任官爵和身世等重新作了论证 ,并对墓主的历史面目和考察此人物的意义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引用黑尔维萃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要求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制出这样的人物来。毛泽东,就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样一个伟大时代造就出来的伟大人物。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有可能开始用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但是在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实用主义、罗素主义等也相继传入中  相似文献   

20.
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与土地私有制并存的,不纯粹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前期,终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颁行两税法,历时达近三百年之久。在上述这些朝代中,隋朝是否实行过均田制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均田制度“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官样文章”,而“隋本是一个短命王朝,国势动荡,再传而亡,也屡次颁发均田法令”(傅筑夫:《中国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