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公司治理和中小企业治理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分析了中小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 《管理评论》2007,19(9):55-61
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委托——代理角度来讨论的。较之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治理具有独特之处,因此本文选取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本文认为,影响中小企业治理的因素有三个:资本、人才和产权,并提出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三要素模型,运用这一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的治理。这一模型在中小企业治理实践中体现为治理机制,因此在文章最后探讨了中小企业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作为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认可,但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的呢?本文在曲阳对霍夫斯特德文化指数拓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美、德、日公司治理结构与其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研和实践,总结了贵州省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得出贵州省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但是具备相应的治理机制。以期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康丹 《决策与信息》2009,(6):179-179
不同的股权结构与公司营运绩效是否有所关联是一个重要研究议题,需要力量来控制与降低主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本文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公司法理的股权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中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建波 《管理科学》2004,17(1):36-40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激励机制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对中外证券公司的治理状况进行比较,并提出了一些对应的改革建议,即实现产权制度多元化、实现产权分散化、重视职业生涯计划的长期激励作用、建立对独立董事的法人约束和实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模式的多维度比较研究:构建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依据制度环境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外部监管模式、家族监管模式和内部监管模式;依据人力资本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股东至上主义模式、双边治理模式、员工至上主义模式;依据企业成长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古典治理模式、过渡治理模式和现代治理模式。本文进行了公司治理模式三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在综合考虑三个维度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相似文献   

8.
郝臣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331-334
根据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由29个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组成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评价,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7.737,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49.91和65.4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治理溢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对于提高公司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股权治理、债务治理、董事会治理、管理层激励治理四个维度入手,定量考察了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治理机制和债务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高管激励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无论在单一机制还是整体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界定企业中最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要素所有者之间分配由要素结合带来的收益以及解决由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和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治理机构的设置等。解决一股独大、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等,都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identifying the key research questions, main concepts, and paradigms of explanations of cross‐country diversity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irst, we discuss the multiple definitio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cross disciplines and explore how this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osses challenges when making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s. Second, we review exist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highlight som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rd, we analyze how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en understood from four different scholarly perspective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ulture and sociology, legal, and political paradigms. We conclude from this third section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better integrate cross‐disciplinary paradigms. Fourth, we investigate what insights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bring to understand change and stability better in two particular governance dimensions: corporate ownership and the role of labor in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ally, we conclude the article with some forward looking suggestions regarding (1) ho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by adopting case‐based, historical, and actor‐centered forms of institutional explanations and by (2) discussing the current U.S.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frequently seen as the “best practice” model.  相似文献   

12.
Countries in transition now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s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On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they face in moving towards market-based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is that of trans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into forms more compatible with capitalist economies.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We argue that, certainly during an interim stage whilst equity markets are weak or non-existent, debt finance has a useful role to play. However for this to be possible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changes that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infrastructure within which debt finance can operate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We then present an over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gress of change in four selected transition countr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boards of directors in light of institutional contingencies and recent best practice governance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 such as the United Kingdom Higgs Review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rbanes‐Oxley Act 2002.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discussing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cross countr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innovation. It concludes by posing questions about rec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transformations and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的政府介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现状,本文构造了一个相应的模型,应用博弈论方法证明,政府过度介入公司治理将严重影响公司运行效率,认为国有资产应当尽快退出产业部门,以此消除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障碍,并且指出这应是当前最为急迫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张文辉  陈荣秋 《管理学报》2007,4(4):431-435
通过顾客参与公司治理与公司相互持股的比较研究,从企业战略联盟的角度,得出了顾客参与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企业战略联盟类型——治理权战略联盟——的结论,它与现有的包括公司相互持股在内的股权型战略联盟和契约型战略联盟相比更具生命力和优越性。在当前经济总体上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通过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形式在供需双方间建立治理权的战略联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经理任期风险和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司经理任期的约束应该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生存分析的方法检验了内外部治理因素对经理职位变动的影响.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大同小异,相互补充.从结果可以看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因为同样处于代理人的位置,所以他们的任期风险影响因素中有几个是共同的:市场业绩、年龄、学历、股权变更.市场业绩的影响作用和理论相反.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存在权力的分别,所以领导独立性、内部监事比例和企业规模三个变量对两个职位任期风险的影响作用不同.另外,在检验的变量中,企业的利润率和国有股权比例都没有对经理任期风险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经理任期风险并不受企业会计业绩和企业股权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非效率资本配置治理效果的检验大多局限于静态层面,本研究通过构建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动态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随企业生命周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且不同阶段差异显著,但投资不足在企业生命周期内几乎不发生变化.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发生演变.在过度投资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在成长阶段显著抑制过度投资;大股东持股在衰退阶段加剧过度投资.在投资不足组,管理层持股能够降低公司投资不足;成长阶段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成熟阶段中的独立董事反而加剧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慈善捐赠、公司治理与股东财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慈善捐赠,而企业这种利他主义行为会给股东财富带来何种影响却始终没有得到回答。通过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捐赠行为,本文发现慈善捐赠对于股东财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累计超额回报率均和捐赠排名正相关,表明了慈善捐赠能够提升股东财富;而对于成长性高的公司而言,其捐款的机会成本较高,企业的捐赠活动降低了股东财富。更为重要的是,慈善捐赠对于股东财富的提升仅体现在大股东非绝对控股和机构持股的公司中,说明只有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做出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捐赠行为。本文的发现为更好地评价和规范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