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试图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应重视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含量,将更加突出人文关怀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新发展取向.围绕人文关怀与城市现代化新战略理念的主题,文章介绍了国外人文关怀与城市现代化新战略理念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苏省实际,提出了实现城市文化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战略理念与城市化目标,并就实现这一理念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反城市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城市主义”提出了一个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发展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城市人与城市区位的结合与互动问题。研究之,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雁 《社会科学》2006,(11):71-83
全球城市化给环境带来压力,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新思考,如“紧缩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面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本文提出了“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这一理想类型,试图在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中寻找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谢舜 《河北学刊》2005,25(2):113-117
城市化包含了城市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建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改变。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 的城市问题,不能通过反城市化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应当依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来加以克服。通过合理的城 市规划,可以使城市化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前景。城市化进程的出现是新兴经济力量驱动的结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城市化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其中最当引起警觉的是见物不见人,城市发展有异化倾向,具体表现为文化积累薄弱、缺乏亲和力、作为主体的人受到压抑等。城市应是为人的、宜居的城市。城市化必须坚持终极价值关怀,努力建设亲和力。亲和力是城市的精神魅力、凝聚力。亲和力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亲和力建设需采取多种措施,落脚点是让城市更符合人性,更有品位与个性。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前30年主要是政治主导的城市化。"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政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色和成果。改革开放的30年可称为"经济型城市化"。在经济型城市化大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前后,全国183个城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强大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适应城市生存环境、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真正的城市人"。以文化问题为主要矛盾的"做人关",是中国城市化更加艰险的道路和难以平稳度过的阶段,并在最深的意义上关系到人在城市中奋斗、付出、追求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城市化主要是在 1 9世纪后半期和 2 0世纪初期完成的 ,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举世无双。城市的兴起也带来许多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针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美国政府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强国 ,其城市化发展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 ,由此带来的城市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研究美国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对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城市问题(一 )美国内战后 ,伴随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也进入一个鼎盛时期。至 1 9世纪末 ,在全国初步形成以城市…  相似文献   

8.
张超 《西部论坛》2010,(4):73-80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的主体 ,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要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首先必须造就人。为此 ,江泽民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黄燕芬  丁力 《河北学刊》2013,33(1):116-12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及矛盾,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城中村"滋生诸多社会问题、"城市病"问题严重等。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及矛盾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滞后"等有关。为了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并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屠春友 《学术界》2003,(3):254-260
发展及发展理论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前沿问题 ,也是哲学界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近日在京联合举办了“当代发展观的哲学阐释”研讨会。学者们围绕发展及发展理论、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发展与代价以及现代化实践的人文关怀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伦理--科技发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产生了大量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使现代人面临新的困境.人们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科技伦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我们可以从科技伦理的特点、原则和内容,看到科技伦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同时也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要落实在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社会和文化条件;要把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已经从工业化引领的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城市化引领的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发展的巨大引擎。城市化发展形成区域梯度推进格局,城乡差距扩大速度明显减缓,城市聚集经济效益不断突破预期,城市成为主要消费市场、服务业空间和创新源泉。然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苦干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巨大的城乡差距、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和工业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城市土地集约效益薄弱、"城市病"和"乡村病"的同时显现等等。本文从发展战略的视角,提出一系列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大城市的集约能力,发展城市群网络,建设好小城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高蕾 《理论界》2005,(2):132-132
本文以人文关怀为教育研究的价值趋向,通过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怀,来阐明教育研究走向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基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的具体国情,2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进程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巨大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极其丰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从全局发展的战略视角来考察,至少有三个战略基点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既是加速度,又应是"均衡城市化"的速度,所谓"均衡城市化"的速度,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通过城市化供给与需求相均衡,而实现的城市边际聚集效益等于边际聚集成本动态均衡的城市化速率;二、中国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新型工业化下产业结构演进所引致的市场需求;三、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乡)城市化。城市的区域化是中国城市化宏观布局的新发展,区域城市化是微观方面的每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即城郊结合型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山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山区县市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高州市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化,走出了一条有山区特色的城市化路子;但也存在城市化质量、水平相对不高,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城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山区城市化进程,关键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发挥后发优势,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以求得城市化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罗延平 《南方论刊》2003,(10):1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关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受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制约,其本质含义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社会主义应为这一崇高理想创造现实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新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对以往发展模式的纠偏与重塑。我国的城镇化有别于西方意义上的城市化。一方面,中国二元社会造成的城乡隔离,不是仅仅依靠城市就能解决的;另一方面,西方城市化仅仅观察城市运动过程,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注不够。因此,谈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一方面汲取西方城市化理论和实践中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立足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一般来讲,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是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用西方城市化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必然存在适应性问题。西方城市化理论存在内部缺陷,我们提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就是在对传统城镇化有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避免西方城市化在实践与理论上的缺陷,构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等。今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了顺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城市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城市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