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属金属类,金银铜铁各有自己的硬度。同属韵文类,诗和词之间也存在着风格上的一定差异。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值得研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2引《王直方诗话》云:“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杜应行《于湖词序》亦谓:“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才之难全也。”显然,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东坡的词,少游的诗,都是“出格”的东西——正规的作品应该是:诗象诗,词象词;诗不能象词,词也不该象诗;诗风和词风是应该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渔父》四首与自张志和以来渔父词的传统写法不同,抒发悲悯情怀是这组作品抒情上的主要特色。从体裁看,《渔父》四首实为诗而非词。考诸苏轼贬黄州期间心态,本组作品采用类于词的长短句形式,实与作者当时不敢作诗的处境有关。同时,这组词又真实反映着苏轼居黄期间的思想与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朝花夕拾》等作品里,用了不少的绍兴一带的方言字和方言词。其中有的作者自己向读者作了说明。如“‘难’者,‘今’也;‘者个’者,‘的了’之意,词之决也”。  相似文献   

4.
书法、绘画、对联和赠书一般都有作者的题款,名之为落款。俗称上款,是对下款而言的,是一种款式,即格式之意。 ‘雅属’,‘请属’,‘大雅之属’,‘应××先生之属’。属,古用‘属’,即嘱咐之意,是说这件作品是应对方的嘱咐而作的。也有把‘雅属’之类的词换作‘雅玩’、‘请玩’、‘请赏’,这件作品供对方玩赏而已,算是谦逊之词。  相似文献   

5.
《江汉论坛》一九九○年第四期发表了张应斌同志《“西塞山前”是张志和的作品吗》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文章认为:“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千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的作者不是张志和,而是颜真卿。”张文大胆提出新说,精神固然可佳,然而这一结论却大有可商之处。张文立论的主要依据是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的一则记载,其中说  相似文献   

6.
论宋词的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作品繁富,作者众多。由于作者身世之不同,性格之差异以及写作技巧上的区别,因而表现出各种风格流派。宋词的流派,通行的说法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这一观点在北宋时,已隐约地陈现。据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  相似文献   

7.
苏轼贬谪惠州时期的咏梅词《西江月》,是一首颇负盛名的作品.宋毛晋《圣求词跋》云:“其《咏梅》词寄调《东风第一枝》,先辈与坡仙《西江月》并称.”词云: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关于这首词的编年和主旨,《东坡乐府笺》云:“王案:丙子十月,梅开作.”《渔隐丛话》:“《冷斋夜话》云:‘东坡在惠州,作梅词.时侍几朝云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在《附考》中,又引《冷斋夜话》云:‘东坡渡海(此有误,朝云之亡在东坡渡海之前,——  相似文献   

8.
中央两报一刊一九七六年元旦社论指出:“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毛主席的《词二首》和已发表的三十七首诗词一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历史进程的中巨大变化。今天,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我们怀着万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来学习和领会毛主席这两首词。毛主席那种“横看天下万国事,纵观历史几千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那种敢于革命,彻底革命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顽强斗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一定属于战斗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读词杂议     
结尾非蛇足温庭筠《梦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过去有人认为:“飞卿此词末句,真为画蛇添足,大可重改也。‘过尽’二语既极怊怅之情,‘肠断白苹洲’,一语点实,便无余韵,惜哉!惜哉!”(见李冰若《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语)朱光潜先生在《谈诗的隐与显》一文中也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如果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他们认为,温庭筠这首词的结尾“点实了”,“近乎显”了,“真为画蛇添足”,应当“重改”,应当“删去”才好。而夏  相似文献   

10.
宋代赵彦卫说:李清照“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小词多脍炙人口,已版行于世。”(《云麓漫钞》卷十四)遗憾的是李词大多失散。王延梯先生《漱玉集注》辑录李清照存诗19首、词45首(另附录15首)、文5篇。与传世的各种集子相比,这是较完整的一个。其中共用迭64次(包括所附之词)。  相似文献   

11.
林玉山同志的《汉语语法学史》一书在评价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时,有这样一段话: “另外,对‘词结’的说法也不严密,他在前面(见《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56年8月修订版,页23)说词结是主语和谓语的结合,在后面(同上,见页85)又把偏正关系看成是‘组合性词结’或‘结合性词组’,把‘盲者之为盲’,‘师之出’,都看成是‘词结’,实在是理论不周、概念混乱,这样组合性和结合关系简直没有什  相似文献   

12.
释“屋漏”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近听有人把“床头屋漏无干处”一句中的“屋漏”讲成是“屋子漏雨”,实为不妥。 《辞海》释“屋漏”一词说:“古代室内西北隅设小帐的地方。语出《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  相似文献   

13.
我和周烽同志的拙作《从‘斯’字看论语》一文,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六期后,该刊编辑部转来杨剑桥同志《关于‘斯’字词义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杨文)。杨文否定了我们所肯定的‘斯’字应当是动词,作分析之义解的论断,论据有四点,兹一一答复如下: 杨文第一个论据:“《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说文》确实探究的是字的本义,然而先秦的字义实际上就是词义。张世禄先生写的《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5页上说:“‘字’是和‘词’紧密联系的。我们阅读任何作品,必须坚持‘字不离词’的  相似文献   

14.
马治中是近几年宁夏崭露头角的回族作家。他转入小说的创作较晚,现在看到的第一篇作品《带班组长》发表于1979年。由于不是仓促起步,加上他的辛勤努力,近几年来创作日丰。有些作品如《‘方’迷新传》、《崛起的楼群》等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就马治中现有的创作来说,很难把他的作品归于某一种特定的类型,作简单的界定。如有人根据作品反映的内容,把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大型词典 ,但对“都无”一词的解释却颇可商榷。该词典第 1 0册第 63 8页释“都无”为“倘无 ,若无”。并举例说 :“宋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 :‘晚岁躬耕不怨贫 ,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 ,自是羲皇以上人。’”邓广铭笺注 :“‘都无’当作‘倘无’解。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 ,卒于刘宋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 ,而北方则先后分处于十六国统治下……故稼轩作此设词 ,以为若无晋宋之间事 ,则彼自是羲皇上人耳。”将“都无”解释为“倘无 ,若无” ,大谬也。翻检各类辞书 ,皆不见…  相似文献   

16.
无理而妙     
欧阳修《皱水轩词筌》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张先)《一丛花慢》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他所说的“无理”,是指作品中的描写违反了人们通常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情况;所说的“妙”,是指作品通过此类违反常情而近于荒唐的描写,反而更细致深刻地表达了所写人物的特定感情。 李益这首诗名《江南曲》,借描摹商妇的口气,写她对商人重利轻情、屡次失约误期的怨恨;又由潮之有信,想到驾舟击浪、随潮上下的弄潮儿之有信,从而发出不如嫁与弄潮儿的痴想。张先的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独处深闺,百无聊赖,愁恨难遣,在“沉  相似文献   

17.
说“诗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提起“诗眼”、“词眼”就会使人想起那些几经锤炼,在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作些考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诗眼”、“词眼”这些概念的出现,并不太早。一般只能追溯到宋、元。如有人曾指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  相似文献   

18.
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首绝句,在历代诗话中有极高的评价,有的甚至将之列入“压卷”之作。《唐诗别裁》说:“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曰: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四章之右者矣。”压卷,就是最好,这个说法,有点绝对化,如果排除了这绝对的因素,说它是唐诗绝句中第一流的作品,应该是肯定的。自从这首诗写成以来,不但诗评家们一致叫…  相似文献   

19.
《稼轩词》中有十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写农村景物的小词。这些小词写得清新明快,自然可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它们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也是不够真实的。作者在这些小词中,只反映了农村的“乐”,只表现了农村生活中平和静穆的一面,而没有进一步把笔触力透到平和静穆的背后,发掘出农家的“苦”和“愁”,官家的“狠”和“恶”,以及当时农村的惨淡荒凉来。对于这种局限性,一般的研究者都是认可的,但究其原因时,就不一而说了。本文欲就这方面问题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先达。其实,辛弃疾农村词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局限性,也正是所有宋词的“短处”所在。作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八○年出版的《辞海》中,某些有关文艺理论条目还颇有“左”味,像“人间词话”条就是一例。该条说:“《人间词话》……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为‘有境界’的‘最上’之作……其所谓‘真感情’是指先验的‘赤子之心’。作者最为欣赏李煜的词,认为最能体现这种‘真感情’。……”看来,编者也注意了词书的“客观叙述”的特点,没有正面断定是什么“主义”;但是,在加引号的“真感情”之前加上个“所谓”,并说是“先验”的“赤子之心”,这样,“先验唯心主义”的断语,也就“呼之欲出”了。《人间词话》那几条词论原文是这样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