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有一种意见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大家知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坚持唯物辩证法,把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看作是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任何问题,人们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去进行研究。现在如果深入到生产方式的内部,把生产力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考察,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时,仍然只从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去看问题,用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来代替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否认生产力的发展有其  相似文献   

2.
讨论生产力的发展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这就要弄明白生产力发展是否完全是由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的?生产力发展有没有自身内部的矛盾、内在的动力?生产力有没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真正地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说是从一个根本方面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讨论生产力性质问题的一个主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是对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什么是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类问题的讨论,对于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关系如何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论根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四个现代化是根据这一规律的要求提出来的。果真是这样吗? 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着重点是讲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变革,而不是讲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这个规律的表述中,占第一位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主体;生产力则是客体,只处于被  相似文献   

5.
<正>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规律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笔者认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是系统的适应。系统适应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系统整体相适应;生产关系系统整体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何适应?这才是问题之所在。系统适应论的提出,是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索。一、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系统整体相适应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以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要素论”,两要素或三要素。生产关系的确立仅仅是以某一生产力要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囿于斯大林的解释,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范畴.然而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那么,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生产方式是怎样的一个经济范畴?它的内涵是什么?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对生产方式的地位和作用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才能获得解决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我国国情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各种经济成份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它们的性质如何?各种所有制成份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正在深入研究。笔者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我国所有制的多层次结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切社会的普遍规律。政治经济学中的所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其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生产力的本质应如何理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与阐释,有着不少的存疑与误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可以得出劳动资料或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即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的结论。生产关系相对于活动着的人们来说,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将生产力理解成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结果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生产关系理解成人的“自主活动形式”,那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即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与人的“自主活动形式”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本质上表现为物质生产活动与“自主活动形式”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条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实践表明,仅仅从一般的角度去谈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已经难以解决实际中提出的问题了。只有具体地把握生产关系的不同层次和生产力的质和量,并进而探索生产力的质和量对生产关系不同层次的具体决定作用,才能科学地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过去,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必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其实并不尽然。例如,美国的生产力状况较之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先进得多。那能否因此而认为,美国的生产关系是最优越的呢?更何况,现实存在的生产关系并非同生产力状况绝对相适应的。否则,我国干吗还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呢?  相似文献   

11.
历史和现实表明,矛盾并非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发展阶段都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言,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成为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不能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那末,矛盾在何种状态下,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呢?笔者认为,矛盾只有在其本身特定的动力度中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如果超越了特定的动力度,就会失去其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因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哪里转移?如何转移?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 按照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理论,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生产力结构中和生产关系结构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联,不停顿地循环周转,不停顿地进行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们互相依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在一般教材和教学中容易从静态观点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定义。无非是讲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讲生产关系三方面或四方面。虽然也讲生产方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但也还是从生产力的二要素或三要素的发展、生产关系三方面或四方面的变化这个框框中着眼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它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但是不能就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它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而这两方面又不是平列的,前者更为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谈谈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的问题。一从一般经济规律来看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它的经济发展中,不仅服从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而且还服从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例如,在单一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关系规律。所以,各个社会形态不仅以自己特有的规律互相分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历史地位的问题,在理论界一直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其根本问题就在于各种论证多将主要着眼点放在以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上,将商品经济的存在看成一个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问题,生产力只起间接的决定作用。而事实上,商品经济本身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存在直接地就是由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张闻天在著名的论文《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中,首次提出生产关系有两重性: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根据张闻天的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文章认为经济学范畴的分类不再停留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类上,而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三大类。生产力范畴可以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一般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分工经济学,以生产关系特殊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所有制经济学。作为独特的生产方式的经济学都是分工经济学和所有制经济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7.
当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实践以后,搞清现代化的概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这个问题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下面我打算谈谈:现代化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现代化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以及什么是我们的战略发展目标?供大家讨论。一关于现代化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现代化的概念包括不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现代化是生产力呢,还是既包括生产现力,也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现代化既包括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但是这种看  相似文献   

18.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哪些阶级曾经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种自然历史过程作了精辟的说明。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继续发展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一方面说明,没有新的生产力出现,旧的生产关系和全部上层建筑就不可能发生变革,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  相似文献   

20.
<正> 理论界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中,提出了“生产关系超前生产力”的观点。这对于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不无启发,但是从它们的本来意义和社会实践来看,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着虚幻性,在实践中否定了变革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对于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利于我们走出“先进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