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鲁学研究的历史中,鲁迅总是以最彻底的反孔反封建的形象被认同.然而,鲁迅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继承,它从《周易》文化中可以找到源头,在儒家的思想中得以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产生了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最重要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和改革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早年在构建他的"革命学"时期,就自觉地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养分。晚年的孙中山,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潮,大张旗鼓地改造和利用儒家思想,试图在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之间寻求其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为传统中国人在语言上、行为上甚至思想上划定界限和制定规范,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近代鲁迅作为倡导思想解放的先锋人物,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但作为一个生活在传统环境中的知识分子,其思想必然受到儒学的影响,本文以鲁迅的部分作品为据,分析传统儒家思想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迅论法家     
文化革命的伟大先驱鲁迅,前期是一个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大革命失败后发展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早年就反对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后期鲁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把对儒家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2010年初,摩罗先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他的新书《中国站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摩罗在此前创作的《耻辱者手记》等著作中,曾坚定主张继承五四传统和鲁迅精神,对“耻辱”的奴性主义中国文化极尽批判,对具有尊严感的西方文化不吝颂赞。而在《中国站起来》这本书里,摩罗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荀于思想体系主流是儒家思想.他继承了孔子在人性论、伦理观等方面的思想,并在继承的基础上给予发展和弘扬,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为维护儒学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鲁迅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儒、道、墨、释持有不同的态度,展示他对基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封建礼教以及儒、道之下而形成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佛、墨思想,鲁迅更多地持一种积极评价的态度。但是作为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想,它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鲁迅前期的社会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社会改革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他早年对建立“人国”①的呼唤,前期他对开辟“第三样时代”②的号召,还是后期他为“无阶级社会”③的实现而奋斗,热情渴望中国社会的改革,积极倡导改革,坚决和反改革者斗争,这一思想和行动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鲁迅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本文着重对前期鲁迅的社会改革思想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很早就对辩证法有精湛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这从他写的《文化偏至论》和《科学史教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鲁迅在他的小说中,也自觉地运用了许多艺术辩证法。这是我国现代艺术创作非常宝贵而丰富的宝藏。这里略举数例,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更大的重视,共同进行更好的发掘和继承。一、逼真和传神逼真就是我国传统画论所说的“形似”,传神也就是我们传统画论所说的“神似”。在“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范畴中,鲁迅首先是强调“神似”的。他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最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但是鲁迅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长期并存,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是对道教历史作用的真实评价。因此,研究道教的历史,对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脉搏以及继承发扬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关于道教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济思想和观点,在道教思想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都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对道教经济思想的研究,目前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无论是道教学界,还是中国经济思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象鲁迅那样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永远给人以深刻启示的总清算。从民族启蒙的需要出发,他以异常犀利的笔锋向封建传统观念发动了总攻击。其立场之坚定,态度之坚决,认识之深刻,威力之猛烈,斗争之彻底,在中国可谓第一人。而他自己也就在这种清算与批判中同封建传统观念实行了彻底决裂。但是,并不象某些人所误解和指责的那样,鲁迅完全割裂和抛弃了民族传统。恰恰相反,他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和体现者,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他的思想,他的性格,他的气质,以至他的爱好都是中国的,都深深地打着中华民族的烙印。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文化,就没有鲁迅。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所以能成为文化革命的伟人,还有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如果把自己囿于传统之中而不与外界接触,鲁迅也决成不了鲁迅,充其量不过是黄宗羲、顾炎武或吴敬梓、曹雪芹式的人物。是时代成就了鲁迅。20世纪初年,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鲁迅正是在继承传统而又容纳新潮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怀中 《东南学术》2006,(3):131-135
本文从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的文化建设切入,概括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即开放型、批判型和创新型。鲁迅的开放型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汲取世界上属于全人类的积极文化成果,来建设中国新文化,并把中国民族文化介绍到外国。鲁迅的批判型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历来采取批判的态度,进行理性思考,避免了在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两极性”和“单向度性”的片面性,即拒绝外来文化的传统主义,和抛弃传统主义的“全盘西化”的两个极端。鲁迅的创新型文化品格,首先是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其次是鲁迅学术著作的创新,他把文化创新精神提升到关系时代进步、民族命运的高度,同时,他把敢不敢汲取外来的东西,加以创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弱盛衰的标志。鲁迅的文化思想深刻之处,还在于认识到培养新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正> 王船山晚年的民族观到底怎样?船山晚年对清朝政府的态度到底怎样?本文就此发表几点看法。宫哲兵同志在《试论王船山晚年民族观的变化》一文中提出:“在船山‘夷夏之防论’中,民族自强自卫的思想是其积极的内容,大汉族主义思想与种族主义偏见是其消极成分,这种消极成分在他早年表现得很突出,而在其晚年已不再占主导地位。”意谓船山的民族观,在晚年有本质的变化,因而“晚年对清朝政府的态度有所改变”。特别在文章的结尾,宫哲兵同志更作出结论:船山“能顺应历史潮流,把早年汉族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5.
在王夫之思想的研究中,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王夫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王夫之“是儒家礼教道统中的突出人物”,他“和其他陋儒没有什么不同。”我认为,王夫之不是什么“陋儒”。他是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虽然,他的全部学术活动几乎都与儒家的六经分不开,但是,他在我国思想史上较早地而且较为认真地对儒家思想作了初步的批判,并力图用“正学”去改造当时已经腐朽的儒学。  相似文献   

16.
一、客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宋明理学客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无疑是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既有源远流长的一面,又有博大庞杂的另一面。特别是它代有表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又有代表人物、代表性的思想主张,在陈陈相因中体现出生生不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向。宋明理学由传统的儒学发展而来,是儒学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形态,又称“新儒学”。它在继承以往“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吸取佛、道思想而构成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理学家们通过注释儒学经典,阐述理学思想,提出独特的范畴和命题,赋予了时代的内容和涵义;通…  相似文献   

17.
《阿Q正传》《呼兰河传》是鲁迅、萧红以自己家乡承载启蒙主义创作主旨的代表性作品,一个为人作传,一个为城作传,两者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间桎梏,创建了格式特别的时空形式,成就了它们“历史存在的位置”。在《阿Q正传》《呼兰河传》的空间设置比较中可以看出,萧红对鲁迅传统的继承,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她不仅以鲁迅的艺术表现方式继承了“改造民族灵魂”的“未完成的事业”,还从精神上领悟了鲁迅“创造小说新形式”的真谛,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对空间观念的独特理解、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东北地域文化特质,创造了全新的以空间为主角、以空间展开结构全篇的小说形式,完成对鲁迅传统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小说创作中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8.
鲁四老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祝福》里的鲁四老爷,一直以来的评论都认为是顽固遵守儒家三纲五常、以封建礼教歧视祥林嫂并最终导致祥林嫂死亡的“腐儒”,也是鲁迅在五四时期通过杂文和小说大肆抨击、否定的“吃人”封建性传统的代表.但是,通过细读文本,联系鲁迅对儒与道的一贯言论,我认为鲁迅笔下的鲁四其实是对儒教理学一知半解的“伪儒”或小儒,他并不认真恪守儒教道德规范,同时也一定程度地信奉道教的养生养性和无是非、无坚贞、实用主义等,是半儒半道、表儒内道,对儒道的理解和遵循都是半真半假的人物.这样的思想原则是他对祥林嫂始则厌之用之,终则赶出家门的内在原因,也是鲁迅描写和批判这类人物的用意和一以贯之的文化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一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旧教育特别是对国民党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深刻的批判.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讯即对封建主义的教育作了有力的批判.他的《狂人日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揭露礼教吃人的反动面目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摧残,举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大旗和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他对于旧教育对妇女的压迫也进行了揭露,他在《我之节烈观》中说:“原来‘妇者服也',理应服事于人.教育固可不  相似文献   

20.
<正>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即民生主义的来源问题,差不多从其提出之日起,就成为人们争论的对象。本文认为,作为中国近现代过渡时期的历史人物,孙中山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不能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就是说,他在阐述许多问题时,表示了一定的固有文化的认同。例如,他对于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有过不少肯定的评论,甚至认为其“民生主义”即为儒家“大同”思想。但是也应该看到,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他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扬弃、继承,才使其中的合理因素成为他的经济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