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的发现,是我国和世界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由此诱导产生了“敦煌学”。1931年出版的《敦煌劫余录》,首载陈寅恪先生那篇有名的序文,其中有云:“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又说:“敦煌学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学”之称,一般认为即始于此。大致说来,敦煌遗书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敦煌石窟和敦煌史地艺文、敦煌汉简等的研究,又分别成为敦煌学的其它组成部分。在敦煌学的研究中以汉文文献的研究开展最早,其中有关文学特别是俗文学的研究更居前列,因而又演化出“敦煌文学”、“敦煌俗文学”等概念。但对于这些概念的内  相似文献   

2.
自1900年敦煌遗书发现以后,我国学者即开始了敦煌学的研究.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敦煌学研究更加活跃: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组建了许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创办了一些敦煌学研究的专门刊物。但是,如果细细回顾一下我们所走过的路,大致浏览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我们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对敦煌学理论研究的轻视。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一近年来,研究敦煌学的论著很多,并召开了几次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但对何谓敦煌学?敦煌学的概念、对象、范围、特点、历史等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而都侧重于对单篇遗书、石窟考古、壁画的研究。据我编写《敦煌学论著目录》①及以后的统计,在所发表的全部敦煌学论文中,关于敦煌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很少,只有百分之一左右。1979年10月2—4日,在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组成的第四三八联合研究组(即敦煌文献研究组)的倡导下,在巴黎召开了有世界各国学者  相似文献   

3.
自敦煌遗书发现以后,我国学者即开始了敦煌学的研究。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敦煌学研究更加活跃: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如1982年8月在兰州召开了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1983年8月于兰州召开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暨一九八三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1984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同时在厦门召开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唐史研究与教学座谈会,1985年8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1985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1986年2月在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4.
经过学者对约 4万件左右 (其中约有 3万件流失海外 )传世敦煌遗书的辨别研究 ,发现有一部分出自吐鲁番。 1 983年我国在兰州成立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之广 ,资料之丰 ,成果之多 ,是前所未有的 ,综观其内容真可以把它称之为是一部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百科全书” ,它已成为 2 0世纪文物考古方面的显学。冯其庸先生是一位红学家 ,也是熟谙文物考古的专家 ,在他长期的学术生涯中 ,曾七次实地考察过玄奘的西行路线 ,其部分成果已发表在 1 995年大型中国西部摄影集、西行散记的专著《瀚海劫尘》中。中华书局编审兼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柴剑虹同志的专著《郭煌吐鲁番论稿》又展示了他在研究中的新成果。为了纪念敦煌遗书被发现 1 0 0周年 ,本刊特献上冯先生之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梁粱在1986年第二期《敦煌研究》发表文章认为,作为敦煌学研究的主要材料之一的敦煌遗书,有如下特点: 一、数量大。据不完全统计,总数达四万五千多件流散在国内外的有相当一部分现今无法查清。其中佛教经典最多,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二、时间长。敦煌遗书纪年最早的是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公元256  相似文献   

6.
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别具一格的学校。它多半由私人或地方自筹经费,以德高望重的学者为“山长”、“洞主”,自定学规,在教学上注重自学,注重“穷理”,以学“为人”为主旨,讲求修身、处事、接物。书院也是当时著名学者会萃之地。一些著名学者,曾以书院为收藏图书,著书立说,聚徒讲学,宣传学术主张之所。如果主持书院的学者属于某一学派,这个书院也常成为这学派的活动基地。有的书院也议论朝政。它在我国学术  相似文献   

7.
从"清之考证已是科学方法""学术发现'须排除'行为发现'困扰"和"斯坦因、伯希和与'考古学道德问题""三个方面,续论新发表论文《敦煌遗书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新论》和《敦煌学术史所涉早期人物整理与评议——兼论敦煌遗书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中的核心观点.分析引证中外近/现/当代史家对清代史学的高度评价,论述"科学方法"对实证和...  相似文献   

8.
孙继民研究员多年从事敦煌学研究,成果颇丰,在这一领域已是知名学者。近年来又开辟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黑水城文献研究方面。近期,孙继民研究员就敦煌学、黑水城研究诸问题接受了朱文通研究员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太公家教》是敦煌遗书中的教育史料,也是我国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在敦煌遗书中,《太公家教》写本在石室竟发现有三十六本之多,这是它当时广为普及和影响深远的生动说明。可是,对于《太公家教》一书,我国老一代敦煌学家和令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童蒙读物”;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谚语汇海”和“民间谚语”。还有,老一代敦煌学家对于《太公家教》的录记、跋文等等,尚有疏漏和与实际未合地方。对此,笔者不揣浅陋,也就《太公家教》研究中的诸如写本情况、录文、内容及性质等方面试图做一些考补工作,以期于《太公家教》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王梵志诗校辑》依据敦煌遗书二十七种不同的写本,以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小说内王梵志佚诗,经过点校、考释,整编成王梵志诗的全集,对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来说,总算是离开了古董身份,公诸于世了。像这样系统地从敦煌遗书整编出诗人的全集,在敦煌学研究范围内还是不多见的。一九○○年,敦煌藏经洞发现近千年前各阶层人士手写的、总数达万件以上的汉文卷册,它们且多正、背两面兼写,举世命名为‘敦煌遗书’,这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除大量宗教经典及与宗教有关的各种文字外,余则属于民间和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敦煌遗书发现的五十年来,经过中国学人的集体努力,从发轫、草创、最终到科学而完备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且形成了综合性、学术性、国际性等学科特点。尽管当时敦煌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资料上的局限,研究队伍的薄弱,以及缺乏综合性研究等。但在当时不仅形成了敦煌学,而且还形成了敦煌精神,并传承至今,生生不息,为当代的敦煌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敦煌遗书中所保存下来的全部文献资料中 ,有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 ,产生时间跨度很大 ,有先唐时期的 ,更多的则产生和流传于唐、五代、宋初 ;有的世有传本 ,大量则仅见于敦煌遗书。而所谓的敦煌文学 ,则指的是保存且仅存于敦煌遗书中的、创作于以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地区的文学作品为主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赋类作品 ,据伏俊琏先生考证共有二十七篇 ,其中先唐赋五篇 ,唐五代赋二十二篇。 (《俗情雅韵———敦煌赋选析》)其中不见于唐人诗文集而独赖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有十八篇赋 ,除两首诗歌体赋、…  相似文献   

13.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璀灿明珠,人类文化艺术的伟大宝库,自一九00年莫高窟藏经洞破露后,便以它的奇光异彩引起国人和世界的瞩目,于是中外学者纷至沓来,致力开拓了一门全新的学科——敦煌学。经过八十多年的努力,这一学科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当今已成为“显学”。然而以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与敦煌的渊深博大,无所不包相比,仍不过沧海之一粟。有些领域固然还没有涉及到,涉及到者也只是刚刚入门,尚未深入堂奥。从总体上来说,敦煌文化的本质和独特个性,还没有揭示出米。这是由于研究方法比较陈旧落后,将敦煌学分割成各不相属的若干“细部”进行封闭性研究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拓展敦煌学研究的新局面,为新时期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必须将敦煌置于整个河西乃至丝路历史文化体系中进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综合辩证研究。为此,前先应研究形成敦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的根源即敦煌学产生的背景。这一问题,以往有些研究者也探讨过,但他们力图从敦煌与印度佛教文化及我国固有中原文化的关系上说明敦煌文化的本质,而忽略了敦煌与本地史地渊源关系的研究,因而便得出了所谓“东西文化混合产物”这样似是而非的结论.按此说法,敦煌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显然与敦煌的实际不符.要弄清这一问题,本来只要深入研究有关敦煌的史地著作和文献就可了然.以我国史地典籍之富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寻找参考资料,似乎并非难事.然而实际却正好相反.敦煌历史上至关重要的汉魏、五凉、唐宋时期的史地故书、名人专集等,史书虽有记载,却有目无书,有题无文,几乎零落殆尽,如广陵曲散,绝响已久,邈乎其不可复寻.这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于1983年在兰州召开成立大会时,会上由全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唐长儒教授等建议,在北京、兰州、乌鲁木齐建立三个研究资料中心。1985年学会在新新召开年会之际,确定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乌鲁木齐研究资料中心。1989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正式提出希望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挂靠到新疆社科联,经过多方协商,冯大真同志同意,于1990年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研究资料中心正式挂靠新疆社科联,作为新疆社科联领导下的一个学术研究资料中心(学会性质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是世界上的一门显学。从本世纪初各外国探险家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现  相似文献   

15.
敦煌哲学坚守敦煌这一文化圣地、文化符号和文化领域,围绕敦煌文化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研究敦煌学元理论问题,力求理解和把握敦煌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透过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敦煌史地和中古文化现象把握斯时斯地斯学中内在地包含着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哲学角度解读敦煌历史文献、欣赏敦煌艺术宝藏、分析敦煌社会现象、探索敦煌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遗书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人喻谓“学术的海洋”,我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百科全书”。敦煌遗书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经学、史学、文学、艺术、语言、经济、土地制度等学科的重要文献。在文献类型上大致可以归纳为宗教经典、儒家经典、文学资料、史地资料、社会经济资料、语言文字这六个部分,现将其内容及研究价值综述如下: (一)宗教经典:包括佛教文献、道教文献及其它宗教文献。  相似文献   

17.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6,26(5):131-136
在现代学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一大批有影响的现代中国学者,除了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写有数量不等的旧体诗词。这些旧体诗词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现代学术入传统诗词”,从而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旧体诗词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现代学者的学术与其旧体诗词的相互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有诗,后有学”模式,即在旧体诗中先有了某个“心理意象”,然后才逐渐展开为某个重要的学术方向;二是“先有学,后有诗”模式,即先有了某种知识结构与学理基础,才发而为充满现代学术与思想的诗篇;三是在“学”与“诗”之间“如盐入水”、融合无间,这代表着现代学者旧体诗词的最高境界。由于学术与诗的密切联系,还有“学术变,诗也变”的现象。现代学者的旧体诗词不同于一般的遗老遗少之作,在现代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出土是我国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自本世纪初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献陆续问世以来,国内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宗教学者和古典文学研究者视其为罕世之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从事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工作.因而,大批的研究成果及论著相继刊布,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学术研究活动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阅览这些成果,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那些曾为我国敦煌学早期研究工作做出过贡献并开辟了局面的专家、学者,其中也包括享誉海内外学界的金毓黻先生.  相似文献   

19.
在敦煌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敦煌遗书研究起步,陆续有新的研究门类或分支加入其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学科众多的敦煌学体系。敦煌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当前,应敦煌学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概括和总结敦煌哲学,是力图探究和构建"总揽""统摄"敦煌学体系的必要的理论尝试。而敦煌哲学方法论又是敦煌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推动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在敦煌遗书中 ,道教类文献保存数量不多 ,但其研究价值却不可忽视。本文依据文献整理的通行方法 ,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基础上对两篇道经残卷进行补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