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吴爱邦  赖志玲 《社科纵横》2005,20(1):114-115
墨子在人口道德观上提出人道主义的学说 ,表现出强烈的现世关怀精神 :贵人是人口道德之维 ,生民是人口道德之度 ,兼士是人口道德之的。批判继承墨子的人口道德观 ,对于当今建设我国的道德文明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不但是贯彻以德治国的具体举措,而且是社会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道德控制是与制度化控制相辅相成的有利的社会控制手段,它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是由其不同于制度化控制的特点决定的:它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重在引导激励人们的行为、直接关注行为者的精神世界,可起到消除违规观念、防止越轨行为发生的作用。运用道德建设方式加强社会控制,必须从基础道德建设入手、消除妨碍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社区氛围。  相似文献   

3.
戴艳军  李志强 《唐都学刊》2003,19(4):139-142
道德、政策、法律作为实现社会目标的三大控制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政策保障,政策以其利益驱动机制和公共权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坚强有力的外在支撑.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不仅要关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应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富于实效性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前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关键是要落实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我国现阶段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道德教育层次性的不力 ,甚至缺失。因此 ,应从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内容层次、方法层次等角度入手 ,以求道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汪洁 《唐都学刊》2014,(3):20-2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的复兴与推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完善与创新阶段.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总结这些得失,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当前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寿 《社科纵横》2002,17(4):26-27
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诸多挑战 ,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理清其中诸多困难发生的原因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对于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尚未形成对于妇女的公共教育形式,妇女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使其知晓为妇之道.教育内容以道德礼法为首,还包括女红家务、典籍文化、音律丝竹等,上层社会妇女普遍读书习文,音乐艺术修养也受到重视.此外,朝廷、官府还时常以树立、表彰道德楷模对妇女进行道德教化.妇女道德观仍以传统纲常礼教为基本准则,尤以贞、孝为要,但也具有一定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侯保龙 《社科纵横》2012,(11):18-20
当今中国正处于道德社会的建设进程之中。我国公民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在于道德型领导的引领与示范的缺失。道德型领导是道德社会建设中主要的领导范式,其独特魅力建立在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无形的道德吸引力之中。理解道德型领导需要三个向度: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维度看,道德型领导是一种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领导范式;从领导与群众关系的维度看,道德型领导是一种律己亲民的领导;从领导对公民道德的作用方式来看,道德型领导是一种充当公民道德催化剂的领导。道德型领导的领导策略是政府领导制度的道德化设计、政府领导行为的道德性示范、政府领导道德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20,(2):105-110
《墨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文就其十大主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2):76-78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墨家学派曾一度引导过当时的思想界,时人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家也重视君子的培养,但他们的君子观是建立在自己学派的道德主张之上的,如兼爱、非攻、节葬等等。因为他们的群众基础不同于儒家,所以对儒家的君子观也就不时进行着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系统的君子思想。墨家的君子思想有其积极的成分,如对君子品格的要求和规范,但有些很显然也脱离现实,如对音乐的评价,所以在关注墨家的君子观时,应辩证分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墨家的君子思想和社会主张。  相似文献   

11.
林识音  邓珊 《创新》2009,3(5):81-8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揭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解决了“两型社会’’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使得“两型社会”建设有了深厚的人文依据和理论支撑。以群众史观为指导,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必将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道德建设的本质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建东 《唐都学刊》2006,22(1):34-39
信仰是道德的基本特性。把道德提升到信仰高度来建设,使之具有相对独立的信仰价值,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增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与社会的政治信仰形成遥相呼应的互动格局。道德信仰包含了对道德的信仰与对善的终极追求两方面内容。解决信仰什么和为什么信仰的问题,可使道德成为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道德信仰的养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既需要从道德体系上完善道德信仰理论,又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公共引导,同时还需要创设仪式化的社会生活氛围使之加以巩固与强化。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秩序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松 《求是学刊》2005,32(3):39-42
葛兰西创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社会秩序失范的重要症结就在于公民意识未能有效确立,导致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未能在社会成员中形成有效的内化。因此,要克服“道德滑坡”和“法律信仰危机”现象,就必须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文化领导权”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普遍有效确立。  相似文献   

14.
陈涛 《社会》2016,36(6):55-77
针对李猛有关霍布斯自然状态的讨论,本文力图指出,自然状态不仅仅是一个人性冲突状态或法权矛盾状态,而是具有某种积极的道德意涵。这集中在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概念上。正是自然权利,而不是原初缔约环节,构成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规范基础。自然权利不完全是一项主观权利,它同时还带有传统客观法权的正当意涵。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凭借国家权力的存在,成为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的“自然性”又意味着它并不是由国家所制造出来的,而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本身。人的自然并不是可以任意抟塑的质料,而是有其形式,并被明确界定为一种自然“权利”或正当,参与到政治生活的构建之中,这构成了现代思想不得不去回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杨秀香  李辉 《唐都学刊》2013,29(3):12-16
个人权利价值取向的普遍化是社会的道德现状,道德建设要帮助人们认识在现代社会个人权利属于公民权,以平等为基础,同公民义务相联系,逻辑地蕴含着对公共利益的尊重。自我中心、否定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权利的必然走向,而是其被抛弃了平等基础、公民义务后将自我利益膨胀到了极端的表现,是极其有害的;为了克服个人权利膨胀为自我中心、损人利己,要引导公民不仅要追求个人利益同时也要认同公共利益。因此,第一,引导人们认识利益相关性对公民权利的限定从而能够关注公共利益,避免极端个人主义。第二,提高人们对公民认同之于个人权利实现的价值的认识,以激励公民对公共利益的认同。第三,打造有利于公民认同的制度环境,用制度保障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诸多生存方式,它的整体性特点体现了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从时代性、实践性出发,把文化的核心要素嵌入当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视界统一,它是对人本文化的积极扬弃以及和谐文化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及对人文奥运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表明了党中央治国治理社会的新理念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新理念为深入理解 2 0 0 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精神 ,提供了根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崔华前 《唐都学刊》2005,21(1):46-5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 ,认为道德在修身养性、治理国家和发展教育等方面 ,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 ,他不仅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德育范畴体系 ,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方法和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家庭道德环境是和家庭成员的道德活动紧密相关又对家庭道德发展变迁起着熏陶作用的各种人文条件的总和。家庭道德环境对个体道德的影响是直接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融洽的亲情氛围、家长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以及长幼有别、民主平等的新型伦理关系都对良好个体道德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