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大多认为她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学者,如汉代的《毛诗》学派,宋代的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经集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代诗集传》),清代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姚际恒(《诗经通论·商颂》)、方玉润(《诗经原始 》)、吴闿生(《诗义会通》)、王夫之以及当今的杨公骥、李松如、刘毓庆(《商诗非宋人作考》)、陈子展(《诗经直解》)、张启成(《论商颂为商诗》)、梅显懋(《商颂作年之我见》)、常教(《商颂作予殷商述考》)、黄挺(《诗·商颂作年作者的再探讨》)、赵明(《殷商旧歌商颂论述》)、程俊英(《诗经详注》)等人认为:《诗经》绝不全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其中也有殷商时代的东西,如《商颂》便是.近年张松如先生著《商颂研究》(1995年6月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对《商颂》进行了绎释和考证.张松如先生指出:“所谓商颂,就是殷商的颂歌.”是“殷商奴隶主贵族祭祖其先公先王时所歌唱的.其制作年代不可译考,或非出于一时,盖当殷商晚期,在武丁之子若孙从祖庚祖甲到康了武乙及其以后,直到帝辛朝.”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我写过《流放岭南的元祜党人》一文,论述北宋绍圣、元符以及崇宁年间,先后被作为“元祐奸党”流放岭南的一些历史人物,他们历尽艰苦流离的情景,以及他们在贬所生活中传播了中原文化,对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则继前作,路述“元祐党籍”和几个《元祐党籍碑》的历史发展,桂林石刻《元祐党籍》的历史价值,并及与它互为补充的融水《元祐党籍碑》。一、“元祐党人”之称元祐党这一党名,不是自称的,而是被强加的。北宋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死后,哲宗继位,是年方十岁的孩子,由太皇太后高氏,他的祖母,垂帘同听政,实际  相似文献   

3.
陆机的《文赋》写于何时?历来在看法上就有分歧。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陆机二十作文赋。”比如陈钟凡和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傅庚生《陆机〈文赋〉今译》(《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4期)等都持此说,他们唯一的依据,便是杜甫的《醉歌行》。  相似文献   

4.
我对《文心雕龙》,曾作过粗略的研究,也曾发表过两篇文章:一是《論刘勰的文学主张》(《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1956年第3期),一是《刘勰的創作論和批評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1958年第1期)。去岁(1962年)在《羊城晚报》上,  相似文献   

5.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是中唐新乐府诗人李绅早期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李绅的创作以及后来与元白发起的新乐府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编年,研究者看法不同,如卞孝萱先生发表在《安徽史学》1960年第3期的《李绅年谱》把它编在贞元十八年,而卢燕平《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则编在贞元十七年。那么  相似文献   

6.
<正> 刘勰作《文心雕龙》,自称“文心”是“言为文之用心”。我拟仿作《学心》,以言为学之用心,为的是总结个人怎样开动脑筋,进行学习的点滴经验。目前,由于教学、科研任务均重,尚未能着笔。姑先写出提纲,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崇德梁元帝《金楼子序》;“曹子桓云:立德著书,可以不朽。”古人称人有君子、小人,而这两类人的区分,乃以德为标准。所以有德则为君子,无德则为小人。孔门施教,德行第一。南朝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也以德行居首。人不重德,将不齿于人。春秋孔子讲“崇德、辨惑”(《论语·颜渊》)。《周易》的《乾文言》讲进德修业。叔孙豹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三人论述的共同点是叫人从德做起。他们或言二事,或称三行,都非平列,而实因果相关,是说只有“崇德”,才能“辨  相似文献   

7.
元人所修《辽史》在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中,是最简陋和错误最多的一部。现在将它的纂修经过和具体内容作一个概略的叙述,里面也附带谈一些个人还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参考。一、辽的国史契丹族由于接受汉族文化较早,在太祖阿保机的时代(907—925),就已设有“监修国史”的官职(见《辽史》卷七六,《耶律鲁不古传》),国史既有《起居注》(见同书卷二三,《道宗本纪》)和《日历》(见同书卷一四,《圣宗本纪》),又有《实录》。据《辽史》辽代纂修或进呈《实录》共有四次,一在圣宗统和九年(991),二在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三在道宗大安元年(1084),四在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辽许多制  相似文献   

8.
一、眼光投向同一目标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荒凉山庄》成书于1853年,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写成于1899年。前者产生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后者则产生于沙皇专制下的俄国。尽管两位作者国籍不同,所处时代各异,然而,他们各自的这部巨著,都把眼光投向同一目标——揭露批判法庭和国家管理机关的荒谬。  相似文献   

9.
《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周易》。二者不是仅仅一前一后排在一起而已,而是《传》的一半以上散排在《经》的各条之下。这样,《经》穿上《传》的大衣,使人们错误认为《周易》从头就是一本书而不是凑合成的,从错误认为对它只有一种解释并没有对不同部分作不同解释的必要。可说《经》消失在《传》的云雾中。近人顾颉刚、高亨等等经过仔细研究,恢复了前者的独立性。他们的工作做得彻底、出色,本文在这方面提不出什么修改或补充。本文只拟谈谈(一)卦是怎样演出的,(二)是怎样使用的,(三)凶吉怎样断定和(四)哲学内有无八卦的地位。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刘向编集《楚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学之始祖,从现有材料看,要数西汉二刘(刘安和刘向)。刘安(前179—前122)是汉武帝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高祖刘邦的孙子,武帝刘彻的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据《汉书·刘安传》载,刘安曾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这无疑是汉代最早解说《离骚》的著作,只可惜没流传下来,后人只能从《史记》和《汉书》中得知他对《离骚》评价极高,称它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可与日月争光。在刘安前后,虽还有严助、朱买臣、王褒等一批楚辞爱好者和作家,但他们只以诵读《楚辞》或创作骚体赋而著名,有的则以此作“敲门砖”得到显贵,并无关于《楚辞》的著述留下来,算不上楚辞学家。至于刘向(前77—前6),则可称得上是编集《楚辞》的集大成者,是楚辞学的奠  相似文献   

11.
<正> 《聊斋志异》一书究竟写定于何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前一段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它完成于康熙己未(1679)年,即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理由是:这年春日,作者写有一篇《聊斋自志》,他的同乡好友高珩也为该书作了一篇序,认为这是成书的标志。有的人则提出,该书不成书于康熙己未,而应后推十年。他们持的是“五十岁成书说”。其实,上述两说都不符合《聊斋志异》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2.
但是接着对于这种无标题的外杂篇 ,虽假定为学庄子者所作 ,而究竟那些篇为庄子后学所加 ,那些篇为庄子直传门人所作 ,这当然应该首先注意的 ,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 ,便发生许多不同的见解 ,如许地山《道教史》〔9〕以为外篇与杂篇的年代 ,可依武内义雄底断定 ,大体分为五个时期 :一、各篇著作时代(一 )庄周直传底门人所传底为《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寓言》、《列御寇》。(二 )成于稍晚的后学底为《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三 )成于齐王建 (公元前 2 64-前 2 2 1 )时代底为《骈拇》、《…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分析《水浒》三种版本的根本分歧,我们既要看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时代,又要看原作者、批改者、整理者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宋江所持的态度究竟怎样。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论述《水浒》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分歧时,常常致力于从版本和文字上对“繁本”(文繁事简)和“简本”(文简事繁)作校勘对照,或从《水浒》故事和人物的演变上作比较研究,却很少从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上,对三种版本中的宋江形象作深入的探索,进而说明  相似文献   

14.
《辞海》在介绍恩格斯生平传略时写道:恩格斯在“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为《终结》,引者注)”(《辞海》哲学分册第5页)。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吻合。我们知道,不仅《终结》的写作时间,而且就是该书的首次发表时间都在1886年。该书是恩格斯1886年初撰著成书的成书后不久即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办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1886年第4期和第5期连载发表。恩格斯本人在1888年2月21日,为该书1888年单行本写的序言中对这一情况作了具体的说  相似文献   

15.
商韬、陈年希在《江海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文史哲版)撰文《<三国演义>毛评概述》,对王宗岗评《三国演义》作了很好的分析。他们认为,毛评揭示出《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在于写出了众多的人才,特别是塑造了孔明、关羽、曹操三个奇绝的人物形象,这是很有艺术审美眼光的。如何塑造人物毛氏在评点中  相似文献   

16.
五、论《天问》《诗经》与《楚辞》为两个时代的产物,两者截然不同。《诗经》为封建时代(按封建时代为中国历史旧有的概念,与现在所说的概念不同)的产物,而《楚辞》则是封建制破坏后的作品。《诗经》产生于春秋时代,而《楚辞》则产生于战国时代。中国历史最大的一次转变,就是由春秋转为战国,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故《诗经》与《楚辞》时代虽然看来接近、却不可同日而语。《楚辞》以下的各种诗赋,倒是和它有着直接的血统关系。如果问历史家春秋是如何变成战国的,则众说纷纭,难于定论,因为那时变动太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与《湖北通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清乾隆三年,卒于嘉庆六年(1738——1801),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历史学家。其父名镳,乾隆八年进士,十六年(1751)任湖北应城知县,章学诚随父至应城,时年十四岁。自此之后,章学诚的生平事迹及其方志学理论与实践都和湖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章学诚自幼不喜章句之学,而好读史,十五六岁“识趣则不离乎纸笔,性情则已近于史学;塾课余暇,私取《左》《国》等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几及百  相似文献   

18.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19.
[一] 《金瓶梅》一书传到日本,最早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即元禄、宝永(1688~1704)年间(相当于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三年)。据考证,在日本发现的所谓原本,其实并不是原本,也不是原本的手抄本或刻印本,只不过是接近《金瓶梅词话》的版本。而《词话》是按原本《金瓶梅》改写的,即是在我国各地扩散的印本,因为真本早已失传。一、1941年在日本日光轮王寺的慈眼堂发现了一部《金瓶梅词话》,它和1932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现的《金瓶梅词话》是相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20.
<正> 《广韵》是宋朝的一部官修韵书,系重修《切韵》和《唐韵》而成.它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作为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大体上代表了唐宋时代的语音系统.但这个语音系统是被隐藏在一个个的反切之中的.将《广韵》的反切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出四五十类声母和三百类左右的韵母.如果将平、上、去三声的韵母合起来统计.则有六十一类(三十四个入声韵被配入阳声韵).本文主要就这六十一类韵母中的尤韵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