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把闽台闽南话开尾和-i、-u尾韵韵母、鼻尾韵韵母、鼻化韵韵母、鼻化喉塞尾韵韵母、与开尾和-i、-u尾韵相配的喉塞尾韵母、收-p、-t、-k塞尾韵韵母、声化韵及其收-尾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一一进行对应比较,从中窥探其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河南武陟方言的子变韵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顺心 《殷都学刊》2008,29(3):128-132
武陟方言的子变韵比较成系统,而且与基本韵母的对应也很整齐。子变韵的语法功能基本与普通话相当,但是也有不同,最明显之处就是量词多使用子变韵形式。由于基本韵母与子变韵演变速度不一致,因此造成了基本韵母与子变韵的对应纷乱复杂,只有通过跨方言的比较,才能理清二者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平江话来母有两种变读:一种是变读端组舌尖音,一种是变读泥组舌尖音。平江话来母变读是由韵母的声音洪细决定的。来母在细音韵母(三等韵和四等韵)前,变读端组舌尖音。例如:三等韵的离、李,立,列,燎、潦、寥、刘、柳、六、连、脸、恋、临、凛、吝、良、量、陵、领、令、吕、律、略、类、累等字和四等韵的犁、礼、丽、辽、料、怜、练、零、灵、等字多数变读透母,少数变读端母或定母。  相似文献   

4.
韩国汉字音韵母系统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国汉字音的韵母可分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这些韵母从中国传统音韵学和现代语音学的角度同现代汉语的韵母相比,有不同之处。有些韵母在韩国语中存在,而在现代汉语里没有,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三语音的演变,声、韵、调三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从今音看《广韵》的反切,有的从反切上下字不能得出被反切字的读音,其原因除了声母的变化外,还有韵母、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比声母的变化还要复杂,不过一般是以声母作变化的条件。沿着这一线索,按照等韵学家制订的等呼,掌握古今音变的条例析合反切下字的韵母,可以得出被反切字的今音。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东朗等村有一种反切秘密语,叫"燕语"."燕语"以廉江粤语为基础,用两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声母字附加韵为[iη]或[oη],韵母字附加声为[1],共有四种变体."燕语"处于严重濒危状况,已经退出交际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 《广韵》是宋朝的一部官修韵书,系重修《切韵》和《唐韵》而成.它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作为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大体上代表了唐宋时代的语音系统.但这个语音系统是被隐藏在一个个的反切之中的.将《广韵》的反切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出四五十类声母和三百类左右的韵母.如果将平、上、去三声的韵母合起来统计.则有六十一类(三十四个入声韵被配入阳声韵).本文主要就这六十一类韵母中的尤韵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用国际音标对普通话零声母音节进行标注的形式存在4类偏误:1.将零声母音节标注为"韵母";2.将零声母音节标注为"y(w)韵母";3.将零声母音节标注为"i(u)韵母";4.将零声母音节标注为"韵母".这4类偏误是由零声母音节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音标这两套标音符号转换的复杂性造成的.因此,在教授国际音标时,一定要讲清国际音标中零声母的标记方式,尤其是带有隔音符号y、w的零声母音节的标记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汉语言文字学成就 ,特别是中古汉语语音的研究、现代方言的撰写及其对历史语音学研究的价值。中古汉语韵母的拟测是制订《方言字汇》表的基础 ,有关辅音韵尾构拟 ,三、四等的主元音构拟 ,一、二等重韵 ,《广韵》十六摄各韵开合口一至四等的韵母构拟 ,都从构拟原则和具体构拟两个方面为中古音构拟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表还是古今韵母历史演变图表。文章还概述了《中国音韵学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也指出了它的若干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新华诗韵     
卢甲文 《中州学刊》2004,(3):99-104
编者按;我国向来享有诗国的美称.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诗是韵文,必须在诗中一定的位置上用韵.诗用了韵,可以增加诗的节奏感、音乐美等艺术效果.为了适应各个时代人们写诗的需要,历代官方或私人学者出版了不少韵书.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的《广韵》,金代的《平水韵》,元代的《中原音韵》,中华民国的《中华新韵》和《北京音系十三辙》,解放后,我们也出版了一些大同小异的韵书.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诗韵新编》和《现代诗韵》,严格说来,都不是以普通话语音为规范的新韵书.卢甲文先生的《新华诗韵》是以普通话语音为规范的新韵书。根据普通话韵文用韵的实际情况,他先把普通话的韵母分为14大韵,然后根据普通话的新平仄把14大韵又分为28中韵,再根据普通话的四声把14大韵细分为56小韵。分韵合理,简明实用,时代性强,是作者40年研究和10多年实践的成果,是目前较好的新韵书。为应急需,先以论文形式分两期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11.
"以四声为韵"是唐代试赋用韵中的一类.作者可以自主选择四声中的任何一个韵部押用,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押韵次序为顺次.其中"周而复始"和"终而复始"与"两遍用四声"不同,只是在一遍用四声的基础上从平声始顺次加用一两个韵而已.与其他限韵类试赋相比,"以四声为韵"至少押四韵,而且各韵分属于四声中的相关韵部,但其他限韵类试赋会出现某一声的任何一个韵部都不被作为韵脚的情况.与"任用韵"一样,"以四声为韵"不具有"注题目之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音节以主要元音占优势,几乎每个音节都有主要元音。这个结论是从汉语的音节可以缺声母、介音、韵尾而不能缺主要元音的实际得来的。就韵母而言,也是不能缺主要元音。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抓住主要元音。一、广州方言音系中组韵能力最强的是哪些元音?是a和e。a能跟什么韵尾结合组成什么韵母,(?)也能做到,所不同的是a能自成韵母或音节,(?)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二等麻韵在广州音是a(如:巴、怕、诈、家),三等麻韵于广州音是ε(如:且、写、爹、者、车)。广州音以a和(?)组成的韵母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13.
段纳 《殷都学刊》2007,(2):134-138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中的入声都已消失,但在调类分派和一些入声韵的读音上二者有很大不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读音显著变异源于普通话的影响。这些变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韵母比声调活跃,韵母可以单独转变,但调转韵必转。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永明诗律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的内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1.永明律体的"纽"不是指"声纽",更不是诗病,而是文人诗歌最高最完美的声律艺术."旁纽"和"正纽"的区别是:"旁纽"是指一句诗内平仄的相"黏"(求同).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两种句式中的第三个音节(单音步)必须与前面一个双音节(双音步)的平仄相同,即"仄"黏"仄仄","平"黏"平平";"正纽"则是指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的前两个音节(双音步)的平仄相同,即"平平"黏"平平","仄仄"黏"仄仄",如果违背了"旁纽"或"正纽"的平仄组合规则,即胃犯失黏诗病.2.永明律体的"韵"也不是诗病,而是文人律体诗歌押韵的原则及其规范."大韵"是指律体诗正韵的钾韵原则,即只限押平声韵,且同一首诗只能押同一个平声韵,不得出韵;"小韵"是指律体诗起句入韵也只能押与正韵相同的平声韵,不得借韵.  相似文献   

15.
<正> 三假如《中原音韵》时期,北方话的入声已经如同现在的石家庄方言那样,入声没有塞音韵尾而且不太短促,韵母接近阴声各韵,调值仍然自成一类,在这种情况下,元曲作家们又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5,(4):54-59
语义韵、语义选择趋向、涵义是一组相关却又相异的概念。与后两个概念相比,语义韵呈现以下特点:(1)语义韵的承载单位更为复杂,且抽象程度更高;(2)语义韵属于语用层面的运作规律,通过长期的共现关系形成;(3)语义韵通常比较隐匿;(4)语义韵的计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研究人员文化背景的影响。由于上述特点,语义韵考察中存在三个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翻切简可篇》作为清代道光年间的一部等韵学著作,是研究清代北方话的重要语言文献.是书为初学发蒙计,经清张燮承修订,几经磨难,三刊而后存于世.该书以"至简易读"为宗旨,在韵图的设计、编定及歌诀方面,远取《康熙字典》前《字母切韵要法》,依据时音,归并其三十六字母而得十九母,同时以其为参照,变摄为韵,合并删减韵首,确立并创制三十三韵首;近取《李氏音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其粗细理论,进一步细化三十三韵首,因袭之中不乏创新,体现出一定的革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上古韵部研究中的著名课题"脂、微"分部由王力先生集大成,此前章炳麟1908年成立灰部时已发现脂、灰(微)"鸿纤有异"之别,1910年独立出队部时发现队(微)、脂相近,1915年队部只留入声字时.即成物部,被去掉的微韵字进入脂部,并认为脂部是阖口音,相当于王力的"微"部.黄侃1915年分古韵二十八部时有"灰(微脂部)-没(物部)-痕(文部)",曾运乾改造黄侃依摄合口灰韵成威摄合口灰韵,印微部,更把黄侃依摄的齐部之半改造成衣摄,即脂部.可见脂、微分部孕育在黄侃依摄之中.王力1936年"脂、微"分部时,同样审析过<广韵>齐韵,将其一分为二,一部分作脂部字;审析过灰韵,作为微部.这些,正是曾运乾审析黄侃依摄灰韵、依摄齐半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杨蔚 《学术研究》2002,(6):169-172
在历史演变中,粤语入声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在各粤方言点中。入声分化后,调类数量由少到多,共有五种分化类型;其分化除以声母清浊为条件外,还以韵母主元音的发音状况为条件。我们考察了珠江三角洲、粤北、粤西三大片粤语的人声情况,认为人声的分化是入声消失的前奏;在相对低、音时长的韵母主元音的冲击之下,入声韵尾在某些韵部表现出弱化的趋势;入声调值正向舒声调值靠拢;入声字在失落韵尾后可能有不同的归向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吉林方言的韵母同普通话韵母不完全相同,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由于长期习惯心理造成有些韵母的使用不正确,其中最明显、错误频率最高的就是o—e、uan—an两组韵母的混同不分.为了使我们的语音更接近普通话,我们要消灭韵母使用上的误区,下面仅此谈一下这两组韵母的辨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