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西部现行投资体制存在着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金融支持弱化,市场化融资机制尚未形成,法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改革政府投资体制必须考虑到投资活动自身的特点、整个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投资改革的要求、政府投资的功能特点和WTO规则对投资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及开发利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人力资本投资体制与开发利用机制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政府、企业、个人分别作为投资主体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三者有机结合模式的多元投资体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佳体制 ,并讨论了人力资本开发利用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现状是中央财政投入比例偏低,地方财政投资比例偏大。在现行相对集权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比较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无法解决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而中央政府扩大义务教育投资规模具有较大潜力。因此,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上移,实行与现行公共财政体制配套的相对集权型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财政竞争与企业投资间的关系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效率水平.基于我国31个省和直辖市1994-200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的经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地方政府效率的不同,在我国东部地区,税收竞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财政支出竞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中部地区,情况则截然相反;在西部地区,财政竞争和企业投资的关系是统计不显著的.可见,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框架对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研究,发现房地产信贷涉及两个层次的部门间隐性担保机制,即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隐性担保以及中央政府对银行机构的隐性担保。我国房地产信贷受地方政府财政缺口和房地产业投资影响显著,要通过财税体制的改革和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约束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状况,同时也要对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适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国家财力推动自主科技创新的效果,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特别是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必须合理确定投入对象及在不同对象间的投入比重。当前的政策改革调整要处理好内资与外资的关系,突出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处理好财政科技支持的区域关系,弱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资助;处理好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处理好不同类型创新单位的关系,重视公有企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具有规模庞大、区域性、复杂性、层次性、传递性等特点.造成地方政府负债的原因,主要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财政体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等.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要清查债务存量,进行分类化解,完善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现行投融资体制,压缩政府投资范围,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监控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是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力、地方政府协调金融资源的能力与地方工业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2011—2016年我国282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地方政府通过协调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资源,向辖区内的工业企业低价出让土地,从而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增加其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提升产能。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更为明显地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现状难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财政农业投资水平较低和结构不合理、财政农业投资与WTO要求接轨尚需时日、现有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难以规范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和对其他投资主体诱导不足等。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建立财政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与科学决策机制 ,采取建立、健全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运用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资改变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激励与约束结构和净收益核算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间关系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与划分,以及由事权划分而产生的财权划分、财政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和划分问题。众所周知,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转变以及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结构包括税制改革和调整都离不开政府间职能的界定,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建立同样要依赖于政府间职能的科学界定。显然,政府间职能界定与划分是财税理论研究和财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府间财权配置的科学依据,也是科学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前提条件,更是有效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激励问题十分重要。在我国,中央政府为了管理全国事务而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中央政府缺乏执行自己政策的工具,执行工作则几乎全部依靠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下,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漫长的执行控制与监督链条,可能使执行效率不断衰减。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与政令。中央应该怎样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使地方政府的效用达到Pareto最优,是众多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论题。基于政府间职能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结构的特点,用机制设计理论对政府间职能关系进行研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该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在于,将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之解决大为简化。因此,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级地方政府组成的行政体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的博弈行为以及动态调整的关系。中央政府是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比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的行为相互影响。所以政府间最优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诱使地方政府揭示私人信息和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最优职能关系。职能分配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也即各方主体能否达成协议的问题。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从理论上为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多主体利益协调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近百年来,我国在现代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于划分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时常遇到难以破解的"困境"问题。不过,按照"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摆脱这种困境,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财政分权体制目标是可能的。为此,南开大学张志超教授组织一些青年学人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书面见解,以期对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主体,分权是牵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将财政分权与环境分权分离讨论,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门槛模型实证考究了多个维度的财政分权、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有助推作用;(2)环境分权以及财政体制不平衡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有负向影响;(3)进阶研究发现,高财政支出分权有利于推动环境污染治理,而高财政体制不平衡将进一步放大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负面影响。因此,围绕促进地方政府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可针对财政支出端进行重点改进以解决财政体制不平衡问题,同时应多措并举促使地方政府规范、合理和有效使用权力。  相似文献   

13.
政府间关系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与划分,以及由事权划分而产生的财权划分、财政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和划分问题。众所周知,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转变以及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结构包括税制改革和调整都离不开政府间职能的界定,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建立同样要依赖于政府间职能的科学界定。显然,政府间职能界定与划分是财税理论研究和财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府间财权配置的科学依据,也是科学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前提条件,更是有效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激励问题十分重要。在我国,中央政府为了管理全国事务而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中央政府缺乏执行自己政策的工具,执行工作则几乎全部依靠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下,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漫长的执行控制与监督链条,可能使执行效率不断衰减。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与政令。中央应该怎样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使地方政府的效用达到Pareto最优,是众多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论题。基于政府间职能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结构的特点,用机制设计理论对政府间职能关系进行研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该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在于,将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之解决大为简化。因此,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级地方政府组成的行政体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的博弈行为以及动态调整的关系。中央政府是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比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的行为相互影响。所以政府间最优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诱使地方政府揭示私人信息和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最优职能关系。职能分配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也即各方主体能否达成协议的问题。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从理论上为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多主体利益协调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近百年来,我国在现代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于划分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时常遇到难以破解的"困境"问题。不过,按照"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摆脱这种困境,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财政分权体制目标是可能的。为此,南开大学张志超教授组织一些青年学人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书面见解,以期对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关系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与划分,以及由事权划分而产生的财权划分、财政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和划分问题。众所周知,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转变以及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结构包括税制改革和调整都离不开政府间职能的界定,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建立同样要依赖于政府间职能的科学界定。显然,政府间职能界定与划分是财税理论研究和财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府间财权配置的科学依据,也是科学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前提条件,更是有效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激励问题十分重要。在我国,中央政府为了管理全国事务而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中央政府缺乏执行自己政策的工具,执行工作则几乎全部依靠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下,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漫长的执行控制与监督链条,可能使执行效率不断衰减。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与政令。中央应该怎样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使地方政府的效用达到Pareto最优,是众多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论题。基于政府间职能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结构的特点,用机制设计理论对政府间职能关系进行研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该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在于,将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之解决大为简化。因此,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级地方政府组成的行政体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的博弈行为以及动态调整的关系。中央政府是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比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的行为相互影响。所以政府间最优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诱使地方政府揭示私人信息和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最优职能关系。职能分配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也即各方主体能否达成协议的问题。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从理论上为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多主体利益协调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近百年来,我国在现代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于划分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时常遇到难以破解的"困境"问题。不过,按照"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摆脱这种困境,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财政分权体制目标是可能的。为此,南开大学张志超教授组织一些青年学人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书面见解,以期对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十分重要。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必然涉及到政府间财政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的处理问题。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财政体制的西方国家里,财政分权理论受到广泛重视,这些理论为建立分级财政体制和强调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提供了充分的根据和充足的理由,也为我们处理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这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究其原因可追寻到政府内部的"部门利益"问题。部门利益的固化与扩张,带来横向的部门财力割据,主宰了政府财政分配的权力;加剧了纵向上的财力上收,使地方财政困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改革决策与行政不分的行政体制和零碎化的财政分配方式,破解部门利益切割,就能有效实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1993-2008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发展趋势,发现农村公共财政薄弱。同时,短期GDP和财政收入作为政治激励的主要指标,诱使地方政府官员把有限的农村财政资源投入“单程晋升锦标赛”中,更弱化了农村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求真务实,务求实效,完善财政分权与政治激励制度,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规范财权与事权,完善我国财政分权制度;规划功能区域,改革考核选拔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紧平衡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实施逆周期调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化和法制化,投资方式逐渐从财政直接出资转向依托于财政资源出资,但投资方式的转变也突显出一些问题,如依托财政资源的政府投资未被政府预算全部反映,投资主体呈碎片化和分散化特征,缺乏统筹的政府投资降低了投资效率,新的投资方式有可能加剧区域发展不均衡等。为此,应以财政资源统筹为抓手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从预算环节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管理,并强化财政资源跨部门跨区域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不均衡、教育成本负担机制不合理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与优质资源短缺、投资主体单一且经费不足与学校普遍负债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普通高中教育投资体制问题所造成的。要改变目前的现状,突破普通高中投资体制瓶颈应是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同时,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地方政府相互之间围绕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结果扩大了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差距问题,籍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